【专家观点】人口要素变化背景下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预测研究
创始人
2025-02-25 10:20:47
0

摘要:从供给侧出发,将劳动力质量纳入模型体系,构建包含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全要素生产率等要素的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1—2035年,我国GDP年均增速为4.95%,2035年GDP总量迈向25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分阶段看,“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速分别为5.33%、5.01%和4.50%,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逐步提升态势,分别达到54.90%、59.14%和63.41%。根据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动力保障程度,同时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情况,最后对照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以略低于预测增长率0.2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速度作为目标为宜,即将2026—2030年、2031—203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速度目标设定为4.8%和4.3%左右。在这一目标导向下,发展环境相对从容,宏观调控也会更为主动。

关键词:人口要素变化;潜在增长率;生产函数;新质生产力

进入“十四五”以来,受要素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经济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从要素条件看,2022年我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能源、土地、环境约束日趋紧张,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应深刻把握人口等要素条件变化的趋势特征,深入分析并测算我国经济的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数据支撑。

一、国内外经济潜在增长率测算方法及主要预测结果

经济潜在增长率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下,各类生产要素(资源、资本和技术等)得到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失业率维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时的经济增速。目前,测算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方法主要有生产函数法、滤波法、结构计量模型法、国际经验类比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等。

未来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走势,已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普遍共识。“十五五”及中长期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会下降至多少,学界大致形成了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在5%以下。如,陆旸和蔡昉认为,2026—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4.98%,2031—2035年为4.54%,若综合考虑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生产税减少20%、劳动参与率增加1个百分点等改革红利,潜在增长率有望提升1~2个百分点。白重恩和张琼预测,2026—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4.82%,2031—2035年为3.94%。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基于人口结构变化的预测结果显示,2026—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4.88%,2031—2035年为4.37%。汤铎铎等认为,2026—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4.92%,2031—2035年为4.48%。孙金山等从人力资本变化视角的估算结果显示,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未来将不断下降,但由于人力资本积累不断增加,将减缓潜在增长率的下降趋势,预计2026—2030年潜在增长率为4.69%~4.96%,2031—2035年为4.22%~4.50%。张晓晶和汪勇的预测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下,2026—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4.83%,2031—2035年为4.35%。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介于5%~6%之间。如,郭学能和卢盛荣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嵌入模型分析框架,预测基准情景和悲观情景下2026—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分别为6.0%、5.7%,2031—2035年分别为4.9%、4.4%。黄泰岩和张仲运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模型,对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下2026—2030年潜在增长率为5.44%,2031—2035年为4.87%;乐观情景下2026—2030年潜在增长率为7.19%,2031—2035年为6.67%;悲观情景下2026—2030年潜在增长率为1.82%,2031—2035年为2.00%。梁泳梅和董敏杰基于生产函数法估测,2026—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5.1%左右,2031—2035年为4.7%左右,若考虑“2025年实施、2055年左右男女65岁同龄退休”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潜在增长率每年将提高0.02~0.07个百分点。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能达到6%以上。如,刘伟和范欣采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方程,对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26—2030年为6.97%,2031—2035年为6.49%。

二、我国经济增长中人口等要素的基本特征

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增长跑出加速度。从经济总量看,2010年突破40万亿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2012年、2014年分别迈上50万亿元和60万亿元的新台阶,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纷纷突破70万亿元、80万亿元和90万亿元,2020年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2021年、2022年分别迈上110万亿元和120万亿元新台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居于各国首位。从经济增速看,2009—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从生产要素投入贡献的角度看,2009—2023年,我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实际资本存量的实际年均增速分别为7.67%和10.79%;就业人数从75828万人减少至74041万人,年均减少127.6万人,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从8.5年提升至10.38年,年均增加0.12年。同时,生产要素投入表现出资本要素投入快速增长,劳动力要素数量投入下降、质量投入上升等特征。模型测算结果显示,2009—2023年,我国资本积累、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质量提升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27%、-1.23%、11.19%和27.78%,分别推动经济增长4.34、-0.09、0.78和1.94个百分点。从结果看,2009年以来,资本积累是推动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的主力军,我国经济增长的投资驱动特征较为明显;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较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提升至第二位;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综合来看,2009—2023年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96%,推动经济增长0.69个百分点,劳动力质量提升有效对冲了劳动力数量减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国劳动力正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加快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动力。

三、我国人口等要素的变化趋势

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量,另一方面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幅度。从2009—2023年各类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来看,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等要素的变化趋势直接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速的大小及方向,因此,科学研判经济增长要素的发展趋势是预测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核心。

(一)人口总量与结构变化背景下的劳动力变化趋势

本文采用经典的队列要素法,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研判。总和生育率是影响未来人口总量与结构的重要因素。为科学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我们设定了悲观情景、基准情景、正常水平情景、政策目标情景、努力目标情景五种情景。其中,悲观情景假定总和生育率从2023年的1.0缓慢降至2050年的0.8;基准情景假定2024—2050年预测期间我国总和生育率保持基本平稳,保持2023年1.0的水平;正常水平情景、政策目标情景和努力目标情景则假定总和生育率从2023年的1.0分别缓慢提升至2050年的1.3、1.6和1.8。

从人口总量看,在悲观情景、基准情景、正常水平情景下,我国人口总量呈持续下降趋势,2025年分别下降至14.03亿人、14.06亿人和14.11亿人,2035年分别下降至13.38亿人、13.57亿人和13.86亿人,2050年分别下降至11.71亿人、12.12亿人和12.75亿人。在政策目标情景、努力目标情景下,我国人口总量分别在2030年和2033年前呈小幅上升趋势,之后进入下降通道,2025年分别上升至14.17亿人和14.20亿人,2035年分别下降至14.15亿人和14.35亿人,2050年分别下降至13.38亿人和13.80亿人。

从劳动力规模看,在这五种情景下,我国劳动力规模均表现出总体下降趋势。在基准情景下,我国劳动力规模从2020年的8.79亿人下降至2025年的8.53亿人,预计2035年为7.87亿人,2050年为6.01亿人。在悲观情景、正常水平情景、政策目标情景和努力目标情景下,2024—2039年劳动力规模与基准情景一致,受总和生育率的影响,2040年开始与基准情景产生差异且差异逐年扩大,到2050年劳动力规模分别下降为5.83亿人、6.28亿人、6.54亿人和6.72亿人。总体来看,总和生育率的变化对2024—2035年的劳动力数量没有影响,但从短期看会对需求产生影响,从中长期看对供需两端均会产生影响。从历史数据看,就业人数与劳动力规模的比值长期稳定在0.85左右。因此,根据2024—2035年的劳动力规模测算数据对就业人数进行测算,就业人数将从2023年的74041万人降至2035年的66950万人,年均减少591万人。

从劳动力质量看,“十五五”及中长期将呈现提升趋势。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对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从国际视角来看,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的主要牵动力在于面向青年人的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我国15~24岁青年人口受教育水平具有后发优势。随着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的显著提高、终身教育的不断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将加快推进,“十五五”及中长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预计“十五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2025年的11.3年提升至2035年的12年,相应的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2025年的10.6年提升至2035年的11.2年,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资本存量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从资本存量看,“十五五”及中长期,资本要素将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投资与储蓄往往同步变动,储蓄率降低的同时,投资率也会降低。从储蓄率看,我国储蓄率在2008年达到50.8%,近年来出现持续回落态势,2023年降至44.28%。“十五五”及中长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储蓄率将会进一步下降。同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居民将降低预防性储蓄需求。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储蓄率将呈逐步降低趋势,预计2030年将下降至40%左右,2035年进一步降至35%左右。从投资率看,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和储蓄率的双下降,投资率从2010年前后的47%左右降至2023年的42.1%。“十五五”及中长期,人力等成本的上升及储蓄率降低将导致投资率相应下降,预计2030年投资率将下降至39.5%左右,2035年进一步降至37%左右。资本存量增速也将呈下降趋势,从2023年的6.3%稳步降至2035年的4.6%,2024—2035年的年均增速为5.3%左右,其中2026—2030年、2031—2035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5.45%左右和4.77%左右。资本存量增速下降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即从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提升型。而且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资本存量增速的放缓上,还体现在对高质量、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以及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需求上。

从全要素生产率看,“十五五”及中长期,我国持续激活创新、改革、开放的动力和活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创新方面,我国技术创新投入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上升至2.8%,2035年进一步提升至3%左右。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时,通常会持续保持高强度的技术创新投入状态。在改革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社会稳定等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在开放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我国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外贸新动能,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为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有待提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稳步提升。综合判断,受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影响,2024—2035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将呈下降趋势,预计年均增速为2.9%左右,其中2026—2030年、2031—2035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96%左右和2.86%左右。

四、2025—2035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预测

展望2035年,世界经济将延续温和增长态势,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综合考虑影响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要素投入及其变化规律,劳动力数量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但劳动力质量提升对经济增长持续正贡献,储蓄率下降导致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减弱,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助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根据C-D生产函数测算,2021—2035年我国GDP年均增速为4.95%,2035年GDP总量迈向25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58.92%;其次是资本积累,达到43.24%;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43%和7.28%,劳动力合计贡献率为-2.15%,主要是因为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劳动力数量上,还会间接体现在劳动力素质的改善速度放缓。分阶段看,“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速分别为5.33%、5.01%和4.50%。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逐步提升态势,分别达到54.90%、59.14%和63.41%;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分别达到46.50%、41.95%和40.81%;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负向扩大化态势,分别达到-7.71%、-9.71%和-11.16%;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分别为6.31%、8.62%和6.93%;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质量合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呈负向扩大化趋势,分别为-1.40%、-1.09%和-4.23%。

根据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动力保障程度,同时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情况,最后对照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建议以略低于经济潜在增长率0.2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速度为宜,即2026—2030年和2031—203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定为年均增长4.8%左右和4.3%左右。在这一目标导向下,发展环境相对从容,有助于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一些逆风逆水的外部因素,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来源:本文原载于《经济纵横》2024年第12期,编发时有删减;作者:肖宏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仿真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午报】三大指数低开高走小幅收... 一、【早盘盘面回顾】财联社2月25日讯,市场早盘低开反弹,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1.1...
格力改名“董明珠健康家”,消费... 澎湃新闻主笔 沈彬近日,格力电器宣布推出全新战略品牌“董明珠健康家”,并在多地陆续启动专卖店更名工作...
兰州发力丨羊皮筏子最快吹起来用... 转自:经济日报羊皮筏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羊皮筏子已有300多年历史...
中国光大水务将于5月23日派发...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石四药集团取得氨甲环酸片(0....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特朗普:对墨加两国加征关税计划... 当地时间24号,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与到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后举行联合记者会,谈及有关美国对墨西哥...
胖东来不是山姆,山姆也不是胖东... 文|新品略财经  吴文武胖东来进军郑州,首店位置与山姆郑州首店近在咫尺,但胖东来不是山姆,山姆也不是...
马航MH370,有新消息! 当地时间2月25日,对马航MH370的新一轮搜索将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约1500公里处重启。据悉,总部位...
两大重磅突袭!汽车股大涨集体大...   汽车板块成为支撑大盘主力!  受昨晚中概股大跌影响,今天早盘,港股一度大跌,但随后跌幅明显收窄,...
长沙这些老牌商场,有大变化! 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阿波罗商业广场即将闭店升级长沙王府井百货将开设长沙首家市内免税店乐和城股权发生变更...
开新局、谋新篇!张家港市城管局... 转自:扬子晚报为高标准做好2025年“挖潜增设停车位”张家港市民生实事项目,总结交流各部门、各板块好...
非遗塑“哪吒”:谁都能找到属于... 转自:中国共青团网  甄铭杰展示彩塑“小哪吒”。张玉荣/摄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院士:未来3-5年汽车业将从企... 转自:中国经营网本报记者 张硕 北京报道2月25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专家媒体交流...
何江卸任偏股基金专注被动指数!... (来源:机构之家)2025年 2 月24日,民生加银基金公告了两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变更,这两只产品分别...
华大智造发布桌面式测序仪T1+ 证券时报网讯,美国当地时间2月24日,华大智造在AGBT(Advancesin Genome Bio...
VISIONDEAL-Z(07... 格隆汇2月25日丨VISIONDEAL-Z(07827.HK)公布,公司接获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日期为2...
科兴制药与百诚医药签署出海战略... 科兴制药官微2月25日消息,近日,科兴制药与杭州百诚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玖盈科技有限公...
52岁妇女抽血浆后脑梗死?四川... 转自:上观新闻情况通报近日,网络上出现“52岁妇女抽血浆后脑梗死”信息,县委县政府立即成立了由县卫健...
建议睡觉时把手机放1.5米以外...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是不是有很多小伙伴晚上睡觉前会不自觉地将手机放枕边或床头柜上?听说有些长辈经常在相...
全行业学拼多多的时代结束了 文丨 雪豹财经社 黎晓拼多多的第一款商品是一元钱一袋的薯片,一天卖了一万份。即使在2015年,这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