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实习记者 关哲
编辑 | 姜妍
《罗马教授》
李秋生 著作家出版社 2024-12
博士凌丽毕业论文答辩的这一天,她的导师罗马教授却迟迟未到场。在她的回忆中,上次与导师罗马有联系已是一星期前他在自己的答辩申请书上签字。文学院答辩现场的评委们都是罗马教授的熟人,经过交流,大家发现一星期内任何人都没有和他见过面或通过电话。罗马教授失踪了?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吗?在紧张的猜测氛围下,凌丽的答辩延期,文学院选择报警。
随着警方和凌丽分头对罗马的寻找和对线索的层层挖掘,围绕其失踪的谜团也逐渐清晰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罗马过往的私人生活故事也被娓娓道出:有留在故乡从事慈善事业的初恋索维维,受罗马嫉妒、才华横溢而淡泊名利的挚友林涛和因嫉妒罗马而利用其双向情感障碍进行精神压迫的大学同行梁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宿命和时代印记,作者李秋生在终笔时,伏案泪奔,其在耳顺之年创作此书,通过讲述这些人物的故事,来记录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一代人的生活、伤痛和奋斗。
《失踪孩子档案》
[墨]瓦莱里娅·路易塞利 著 郑楠 赵祎麟 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1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对从事声音纪实工作的夫妇带着他们的两个孩子,从纽约开车前往美国西南部旅程的故事。在这段旅途中,妻子决定通过记录难民儿童的声音开展一个有关边境儿童危机的声音纪实项目;丈夫则开始致力于研究美洲印第安原住民阿帕切人的历史。小说曾获得2021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评价其“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在路上的故事,也更讲述着他们旅途经过的复杂的世界”。
小说中所讲述的“复杂的世界”也正是作者瓦莱里娅·路易塞利写作这本小说的最初动力。美墨边境冲突问题由来已久,特朗普政府对待美墨边境非法移民问题的强硬态度更是使得美墨边境移民处境持续恶化,危机不断加剧。现实中,相较于无证件移民的成年人,难民儿童正在经历更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许多儿童在迁徙中不仅要面临严酷的生存条件,还可能经历虐待、帮派威胁等。即便如此,等待他们的往往也并不是期待中安全有保障的生活,而很有可能是在沙漠中消逝。
来自墨西哥的路易塞利一直密切关注着美墨边境的难民儿童问题。除了通过文学创作进行批判和讽刺,路易塞利在现实生活中也在积极实践,她从2015年开始便在纽约移民法庭担任志愿者,为从墨西哥入境的无人陪伴的儿童进行庭审翻译。路易塞利在写作和访谈中多次强调这样的事实:美国政府认为移民危机是别国问题,而并非本国需要积极应对的责任,但实际上这一危机早就变成美国自身问题的一部分。
《嗜血制药》
[美]杰拉尔德·波斯纳 著 何文忠 桂世豪 吴梦涵 译中信出版社 2024-12
“制药行业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行业。”本书作者美国调查记者杰拉尔德·波斯纳在前言中这样写道。波斯纳表示,写作这本有关20年前制药行业的书的灵感来源于美国的一位传奇调查记者詹姆斯·菲兰。当两人聊到调查新闻愈发糟糕的处境,菲兰向波斯纳提议可以通过写书的方式来承载调查任务的高风险和长周期,且在书中有足够的篇幅来讲述好一个故事。而在波斯纳问到什么样的主题具有挑战性时,菲兰毫不犹豫地回答了制药行业。
“《嗜血制药》打开了一个罕见的局内人窗口,展现了科学家和高管之间如何围绕药品和金钱展开内部斗争。本书讲述了那些家喻户晓的公司不为人知的秘密世界,以及它们对‘重磅炸弹级’药品的寻求是如何削弱和扭曲该行业最初的治病救人的使命的”,波斯纳这样写道。通过阅读这本书,将有机会对19世纪万能的“奇迹疗法”和如今年销售额高达100亿美元的庞大制药集团时代有深入了解。
《制造三文鱼:
海洋生态危机与经济不平等》
[挪]西蒙·赛特尔 [挪]谢蒂尔·厄斯特利 著 梁友平 李菁菁 译万川·工人出版社 2025-2
提到三文鱼,很多人不免会想到日本,但其实远在北欧的挪威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三文鱼出口国。据统计,我们平时所吃的进口三文鱼中有超过一半的比例来自于挪威。本书是由挪威的两位记者西蒙·塞特尔、谢蒂尔·厄斯特利创作的一部非虚构作品。
在采访了挪威三文鱼养殖业的开创者特里格沃·耶德莱姆后,塞特尔和厄斯特利实地走访了挪威、智利和加拿大等世界上主要的三文鱼养殖国家,采访了包括三文鱼养殖户、鱼类科研人员、养殖和饲料生产企业高管和三文鱼养殖场附近的社区居民在内的相关人士,最终梳理出了世界人工养殖三文鱼近50年的发展历程。同时两位作者还在书中表达了对三文鱼养殖产业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的关切。从提问“三文鱼真的健康吗”到探究海虱对三文鱼的危害、饲料污染和养殖设施问题等,都展现了他们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命题的深刻思考。
《隐逸之间:
陶渊明精神世界中的自然、历史与社会》
唐文明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5-1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其出自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在他的诗歌中,有许多经典之作都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关于陶渊明的思想定位,历来备受讨论的便是陶渊明之隐的性质是逸民还是隐者的问题。本书作者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唐文明指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避免对其进行标签化的解读。他认为,虽然陶渊明并未写作过所谓的哲学性议论文,但他通过诗歌和散文的创作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本书从《陶渊明集》中选取了三篇作品,其分别是《形影神》《饮酒》和《桃花源记并诗》。作者通过对上述诗文及历代诠注进行深度哲学视角解读,并结合陶渊明的生存处境与政治现实,对其作出了思想定位在“隐逸之间”的回答,即“以儒者为底色,以隐者为归宿”。作者展示了陶渊明由儒而隐的心路历程,并带读者走近了其精神世界中的自然、历史和社会。
《1914年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迷惘一代”的诞生》
[美]罗伯特·沃尔 著 曾小楚 译理想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5-1
本书是一部由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沃尔撰写的历史著作,其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青年群体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战争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一代人的命运与思想。该书以独特的青年视角和丰富的史料研究获得了198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将1914年一代从虚幻的神话中拯救出来,让他们回归真正的历史。”在本书中,对“1914年一代”这个概念的研究跨越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五个国家的国界,聚焦于“一战”前后欧洲青年人群体共同的命运和情感。这些青年在战前满怀理想与热情,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世界,然而在遭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后,他们的理想被击碎,最终沦为“迷惘一代”。沃尔通过对大量一手史料的研究,包括小说、诗歌、回忆录、日记、信件等,展现了这一代人的个人经历与集体心态。他在书中写道,“它有可能帮我们理解那些关键的事态发展,例如悲观和绝望情绪的蔓延、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价值观的衰落、共产主义和法西斯运动的兴起,以及1914年至1945年间欧洲最进步的国家突然爆发的狂热行为。”
《极北森林:移动的林木线》
[英]本·罗伦斯 著 王晨 译未读·海峡书局 2025-2
“林木线”简称林线,也称为森林界限,是生态学、环境学及地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一般指因气候、环境等因素而分隔的森林生长界限。在该线以内,森林植被可以正常生长,而一旦越过该线则会因风力、水源、土壤或其他其他气候原因而无法生长。据统计,由于气候变暖,根据地区的不同林木线每年会向北迁移10至100米,森林越来越接近高海拔和高纬度湖泊,这一变化将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本书的作者是英国非虚构作家本·劳伦斯,在书中他追踪了威尔士的欧洲赤松、挪威的绒毛桦树、俄罗斯西伯利亚泰加林带上的落叶松、阿拉斯加的云杉、加拿大的香脂白杨和格陵兰岛的山楸六个能够经受高纬度严寒的树种情况。在记录、展现森林的运作过程和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冲击的同时,劳伦斯也在向读者传递着“森林预示着地球的命运”的讯息。
《声音里住着小野兽》
龙向梅 著 卢心远 绘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12
给小路一匹马
给大海一艘船
给那个远行的人一双铁皮鞋
只有那个木偶什么也不要
小路向前延伸,光一样的世界
在荒草地上拐一个弯
前面就是森林了。他什么也不要
……
这首名叫《吧唧吧唧》的童诗来自童诗集《声音里住着小怪兽》,书中收录了儿童文学作家龙向梅的近百首童诗作品,插图由绘本创作者卢心远绘制。全书由三个小辑组成:从拟声词“滴答滴答”“咔嚓咔嚓”出发的第一辑“声音里住着小野兽”、充满童真和奇幻色彩的第二辑“小野兽的国度”和连接自然与心灵的第三辑“野兽国的森林”。
在具备童诗的浅语、童趣和音乐性的同时,龙向梅用文字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而卢心远的插图则为文字赋予了更丰富的视觉想象,每一小辑后的跨页整图,都用图画讲述了文字之外的故事,进一步拓展了孩子们的感知力。它鼓励孩子们用心灵去倾听世界,用想象力去探索未知,用诗意去理解生活。当然,这本书也同样适合所有希望重拾童真与诗意的成年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