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铁资本宣布旗下中铁供应链金融平台供应商注册数量已突破五万家。中国供应链金融网记者了解到,该平台业务覆盖中国中铁36家二级单位及306家三级单位,成为基建领域规模最大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之一。
中铁供应链金融平台介绍
中铁供应链金融平台由中铁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于2018年2月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作为中国中铁金融板块的核心成员,该平台以“互联网+金融科技”为驱动,依托中国中铁庞大的基建产业背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应收账款保理、电子债权凭证(中铁E信)、资产证券化(ABS)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平台核心产品“中铁E信”凭借高信用、可拆分、高效流转等特性,成为供应商融资的重要工具。自2019年10月首单业务落地以来,平台持续升级系统功能,新增批量操作、数据安全校验等功能,并与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实现直连合作,显著提升融资效率。
发展历程:从3万到5万供应商的跨越式增长
起步与突破(2018-2022年)
平台成立初期,以手工化操作为主,2019年上线首个数字债权凭证系统,并完成首笔E信融资。至2022年,平台入驻供应商数量突破3万家,年均增长率达59.3%,累计业务投放268.23亿元,开具E信凭证207.45亿元。
系统升级与生态扩张(2023-2025年)
2023年,平台分布式新系统上线,新增客户信息查验、批量操作等功能,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同时,通过与平安银行等机构合作再保理业务,拓宽资金渠道。截至2025年2月,平台供应商注册数量突破5万家,业务覆盖中国中铁34家二级单位及239家三级单位,成为基建领域规模最大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之一。
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未来趋势
科技驱动与开放共享
央企平台正加速应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打破“数据孤岛”,推动供应链金融向智能化、场景化转型。未来将进一步对接外部金融机构,扩大授信规模,深化“数据资产化”能力。
去金融化与产融协同
在监管引导下,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将更注重“产融结合”,聚焦主业服务,减少类金融业务依赖。中铁平台通过司库系统升级、ABS产品创新(累计发行超160亿元),强化与集团主业协同,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生态化与普惠化发展
未来,平台将探索“脱核”供应链金融产品(如物流、普惠场景融资),降低对核心企业信用的单一依赖,并拓展中小微企业服务范围,助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结语
中铁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快速发展,不仅彰显了中国中铁在基建领域的链主优势,更成为央企产融结合的典范。随着供应商规模突破5万家,平台将持续以科技赋能、生态共建为核心,为基建行业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高质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