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贵如油。连日来,绵绵细雨中,南宁市江南区春耕备耕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着。一辆辆拖拉机、旋耕机、施肥机、播种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作业,唤醒了沉睡的土地,也让春耕生产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村民驾驶农机翻耕土地。 通讯员 凌继远 摄装药、起飞、喷洒……在位于江南区吴圩镇的广西农垦明阳农场千亩木瓜标准化种植基地,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一架植保无人机正沿着田地匀速飞行喷洒化肥。
“1000亩的种植基地,若是按往年人工施肥,需要5至7天才能完成。今年用无人机施肥,不到1天的时间就能完成。”广西垦红公司技术部经理申程元介绍,相较传统人工作业,植保无人机作业用时更少、效率更高,且覆盖范围广,喷洒化肥、农药等更均匀。植保无人机已成为集打药、施肥、播种、授粉、撒饲料、巡田巡园于一体的“十项全能选手”,不仅促进了化肥、农药等农资的减量增效,还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苏圩镇那海村的甘蔗地也是机声隆隆。农机手覃大哥跳上旋耕机,大力推动操纵杆。铁犁瞬间翻起层层泥浪,随后又将翻起的泥土整平,田畴如毯。“机械化整地效率是人工的数倍,一台机器一天能完成七八亩田地作业。过去五六个人要干一天的活儿,现在一台机器几小时就搞定!”覃大哥抹去额头的汗水,话语中透着自豪。
农机“奋蹄”提效率,农业发展添活力。据悉,南宁市相关部门在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据统计,2024年江南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7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89.96%,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19%。漫步田间地头,各类农机来回忙碌,预计今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进一步提高。
为了提升农民科技种地的水平,科技特派员还来到田间“传经”。在江南区延安镇那齐村,多名种植户正围在科技特派员谢祥身边,认真倾听农作物栽种技术指导。“移栽南瓜苗之前,要做好拉线、打窝、浇水、覆膜这些前期工作,可不能马虎。”谢祥针对近期持续阴雨天气、病虫害高发等影响板栗南瓜生长的问题,手把手教授管护技术要领。“以前看天吃饭、看经验做工,种植效果不稳定。现在专家上门为我们讲解,我心里有底了,希望今年是丰收年。”种植户雷金程说。
村民正在对小番茄苗进行管护。 通讯员 凌继远 摄据了解,目前春耕生产已进入关键时期,江南区聚焦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组建“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村干部+种粮大户”的农技指导小队,深入辖区60个行政村开展技术帮扶超百次,及时解决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在创业、产业发展、技术推广应用、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指导服务。
科技助力,春耕春种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江南区已经播种农作物36.07万亩,其中粮食0.83万亩、油料1.29万亩、甘蔗17.59万亩、西瓜13.38万亩、蔬菜2.95万亩,一幅生机勃勃的农耕画卷在山水田园间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