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 周凤文 吴 越
2024年,辽宁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8.1%,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5.9%,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近年来,辽宁省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文体旅品牌热度持续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山海聚力绘新篇 融合创新显担当”的新气象。
政策为纲 服务为本
2月7日,辽宁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会上,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才说,辽宁文旅“闷声发大财”的本质是以文化为魂、以政策为纲、以服务为本,将“流量密码”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留量经济”。
顶层设计引领高质量发展。“2024年,辽宁以《辽宁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指导意见》为纲领,持续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辽宁打出促消费政策‘组合拳’,累计让利超1500万元,直接激活消费潜力。旅游大巴全时段差异化收费政策惠及超1.4万户商家,带动消费金额12亿元。”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艾芳琳介绍。
冰雪旅游资源是辽宁的底气所在,政策引领下,辽宁摒弃“冬季限定”模式,积极践行“不太冷、不太远、不太难、不太贵”的冬季旅游消费新理念。2024—2025冰雪季,沈阳、营口、抚顺、本溪等14地市举办的冰雪旅游节,将冰雪活动与温泉旅游、体育赛事、演艺演出相结合,吸引众多游客来辽体验冬季“风度”。
“元宵节当日,我花了两个小时乘高铁来到朝阳市,看了一场震撼的非遗秧歌表演。寓意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的舞龙舞狮表演,尽显传统文化韵味的秧歌等,非常精彩。当地还在沿街设置了温暖驿站方便游客。”北京朝阳游客李佳玲说。
从“年货盲盒”发放到外地车辆“首违免罚”,辽宁还以“小切口”的服务举措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与获得感。2024年,辽宁文化和旅游部门不断加强与交通、金融等机构联动,让“回辽过年、来辽过年”更方便,依托北京、上海等地机场、高铁站、轮渡等开展推介活动,触达人群4.68亿人次,推动“探亲游”向“深度游”转化。此外,沈阳市开设文旅服务驿站和假日免费文旅直通车;大连市大力整治鬼秤、黑导、黑车;丹东市节假日期间开放政府部门停车场……一系列便民举措温暖了游客的心。
文旅融合 多元发展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近年来,辽宁聚焦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持续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去年,辽宁成功承办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城市活动,杂技剧《先声》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辽宁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今年春节假期,辽宁同样注重文化赋能,为辽宁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
《辽视春晚》是辽宁文旅的一张“金名片”,一批优秀节目带火了辽宁不少景区。例如,《龙腾》舞蹈还原了8000年前“石堆塑龙”,带动阜新查海遗址游客激增;《带着爸爸去旅行》小品以洗浴文化吸引众多南方游客赴辽过冬。
沈阳老北市景区的“凤舞九天”表演秀是出了名的“网红”项目,项目融合了光影科技与民俗表演,塑造出可移动的巨型机械凤凰装置,打造了沉浸式表演场景。“凤舞九天”表演秀还经常赴全国各地表演,成为沈阳旅游的又一亮点。此外,大连熊洞街的巨熊北北IP、“醉·辽宁”艺云数字优品艺术中心等也不断出圈,充分展现了辽宁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
同时,辽宁还以博物馆为支点,推动文化遗产“活态化”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例如,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精品展览吸睛抢眼,朝阳北塔地宫石函因“哪吒闹海”而颇受关注,抚顺赫图阿拉故城和营口辽河老街沉浸式体验深受游客青睐。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近期对全省文旅研究成果看,辽宁文旅发展呈现出“供需两旺、回升向好”的新气象,文旅产业的边界已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延伸到文化、艺术、体育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跨界催生了众多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
把握热点 勇于争先
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辽宁文旅宣传的“第二阵地”。2024年,热门影视剧《乘风踏浪》热播,带火了葫芦岛兴城这座美丽的海滨小城,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近期,《哪吒之魔童闹海》动画影片热播,因其众多镜头出自沈阳动漫公司,且哪吒闹海的古老传说在朝阳博物馆的石函中有所记载,也为辽宁文旅市场再添一把火。
面对如火如荼发展的AI技术,2025年,辽宁计划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文旅场景,加速推进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世界文化遗产,并建设红山文化实验室,运用数字技术重现文物风采。同时,鼓励文旅主理人分享“流量密码”,利用UGC(用户生成内容)反哺内容库,进一步推动UGC内容裂变。
“文旅市场越是繁荣,我们越能感受到游客对高品质文旅产品和服务的迫切需求,这也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沈阳老北市景区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春节期间,为更好地迎接八方来客,景区推出了多项惠民措施,包括赠送部分免费门票等,并积极参与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桃仙机场和沈阳火车站举办的迎客活动,有力提升了景区知名度。
刘伟才表示,下一步,辽宁将在致力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场景等10个方面勇于争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大“文体旅+”综合效应,培育国家级、世界级旅游品牌,优化提升冰雪温泉旅游、海洋海岛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动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具有获得感、幸福感的文旅产品及服务体验,进一步叫响“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贡献文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