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倩
贵州造的奇瑞万达新能源客车,如何“开”进千里之外的老挝万象?俄罗斯帝王蟹和泰国榴莲,又如何“抢鲜”摆上贵阳市民的餐桌?
贵州以铁、公、水、空协同配合的多种运输方式,穿山越水不断织密现代物流网络,加快构建“通道完善、服务升级、网络智能”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在巍巍群山中搭建起通往世界的“云梯”,一头扎进黔贵大地的广袤城乡,一头连接起千万里外的异国他乡,形成横贯东西、联通南北的多向物流通道,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道矩阵加快形成
“呜——”4月30日凌晨4:00,伴随着长长的鸣笛声,铁海联运班列缓缓驶进贵阳国际陆港,满载着8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待卸装后,又将换装化肥、铝矾土、电视机、汽车零配件等货品,驶向沿海各大港口发往世界各地。
“虽身处内陆,但是在这里可以联通全世界。”贵阳国际陆港公司事业部部长汤明剑直言,东西向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与南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在贵州交会。
过去从贵州发出的相关货物主要通过公路运输,改由铁路运输后,与广西、广东等沿海地区港口的货物集疏运时间缩短1至2天,运输效率大幅提升,有利于贵州企业产品增强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从贵阳国际陆港出发,更多的“贵州制造”正走向世界。黔粤、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中亚)、中老等“四向班列”稳定开行。今年一季度,“四向班列”累计发运5680标箱、完成季度目标的177.5%。
地面,铁水联运提速;空中,货物高效“运转”,通道矩阵加快形成。
4月初,泰国曼谷至贵阳全货机国际货运航线完成首航,标志着贵阳市进口水果空运包机首航成功。截至目前,贵阳机场已陆续开通7条国际货运航线。
国际货运中心作为贵州航空口岸平台“一局四中心”的物流中枢,来自不同国家的全货机飞来飞往,货物运输已明显呈现“双向流动”特征,涵盖生鲜、工业品及跨境电商类货物。
“进口货品到达贵阳机场后,按流程理货、申报、提货、派送,货物一个半小时可达省内,3小时转国内。”贵州民航集团物流公司货站运营公司副经理杨航说。
贯东西,越万里。贵州积极统筹推进铁公水空全方位发展,构建起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让开放通道越走越畅,越拓越宽。
多式联运降本增效
“之前公司从国外采购粮食,需要操心途中海铁衔接、货物换装、业务办理等问题,现在‘一单制’不仅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还让公司获得300万元融资支持,便利又高效。”日前,遵义市臻鑫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桃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一单制”服务连连点赞。
高桃凤口中的“一单制”,由陆海新通道运营贵州有限公司负责承运,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海内外物流网络体系,从国外发货地到遵义,只要一次委托、一次结算、一次保险,一张数字提单实现货物全程“包邮”。
“相较传统运输方式,海铁联运可使货物总成本降低40%。”陆海新通道运营贵州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俊杰说,物流降本增效的背后,是“一单制”的创新探索。
去年,贵州首次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综合服务,有效解决了通道建设、多式联运、银行授信、货物报关各个环节的堵点、难点。
今年3月,贵州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协同贵州远海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支持,开通“中远海运—贵州港航”集装箱运输遵义港水运通道。
中远海运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在2023年底,就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贵州远海陆港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直达全球144个国家及地区主要港口的公铁海全程供应链“黔链达”产品,有效助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黔粤通道建设,为贵州企业提供公海、铁海等多式联运产品和服务。
智慧物流释放潜能
近日,货车司机王泽康刚进入贵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牛郎关智慧物流园,手机就收到了系统发送的提货、卸货信息,并在驶离前,在手机上实现结算缴纳服务费,与此同时,货场工作人员会按照系统提示车辆进场时间,做好收发货准备。
“全程信息化操作,通关效率快。”从事货运10多年的王泽康对园区物流丝滑体验有着最直观感受。
牛郎关智慧物流园集仓储和货运于一体,是全省最大的大宗物资集散物流园,目前园区已实现前端(仓储库区)—中端(货车运输)—终端(物流终端客户)的全流程数字化运营。
忙碌,是贵阳传化公路港每日常态,因紧邻银百高速和南环高速,来自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方向的车辆、货物、人员都在这里汇集。贵阳传化公路港通过传化智能物流平台区域整合能力,增加企业粘性,实现引货入网、引企入园,提升了区域物流综合实力。
云仓配供应链管理(厦门)有限公司是贵阳传化公路港的早期入驻企业之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主要依赖人工分拣,2小时仅能完成2家门店的配货,现在通过引入智能分拣设备,1个人在2小时内就能完成12家门店的配货,并且所有产品批次都由数智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大大降低了差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