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艾君”请教:从王小古弟子的一堂课想到的
创始人
2024-10-19 22:39:12
0次
向“艾君”请教:从王小古弟子的一堂课想到的中国的牡丹快到泛滥的程度,我听王小古传人的一堂课很有感触,原来老师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大家,而学的人不是把它继承下来,而是大多按照俗的路子去画,完全是照顾大多数人的观点。 齐白石的枯荷画的好,王小古牡丹也不例外,都是在最见笔墨的地方。这个现象之怪,言语难以说清楚。 我很高兴的是,很多人批评指责不理解的,老师能承认表扬赞美。 搞这个东西真可怜。
谢谢刘先生!我对书画的观点就是我的“诗画同体观”。 诗画同体观 [编辑本段]概述 “诗画同体观”是社会学家、《工会博览》杂志副主编艾君在2006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诗画理论见解,是对传统诗画理论中的“诗画同源”的观点创新性思名画欣赏维,它从根本上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以及诗与画本质的含义和审美标准,揭示了成为画家的必要条件,揭示了画家与画工的本质区别,使诗与画从艺术的思维上趋向了统一性。对于如何判定书画品的艺术性,如何鉴定画家与画工的区别,如何看待诗人、画家的为诗、为画理念等都带有革命性的意义。 [编辑本段]“诗画同体观”基本观点 “诗画同体观”是把诗画放在同一套理论体系中从不同成长期去看待,就是说诗画实际是一种东西,其意和本原以及表达思想、表达境界是一直的。诗歌是诗人用文字写出来的画,而画作则是画家用笔墨画出来的诗。“诗画同体观”主张,一位诗人如果仅仅能用语言或者文字去表达出来自己的诗意,躯体是不健全的;一位画者如果其画作不能表达出诗意仅仅算作‘画工’,即技术工人。一位真正的画家不仅能掌握了文字语言的功底还能图形描绘出诗的意境,只有具有诗情画意得画者,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才能成为名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