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不够或者不喜欢,有网站再去找。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不够或者不喜欢,有网站再去找
寸有所长。
--屈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无以成方园,诗成泣鬼神,不耻下问。--孔子 满招损。
--论语 兼听则明。--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谦受益?--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高尔基 知识就是力量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学习 永远不晚,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培根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高尔基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笔落惊风雨。
--诗经 敏而好学。--韩愈 不以规矩。
--孟子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
《论语》20则(篇幅短小的):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第一》)2、子曰:“君子不器。”(《为政第二》)3、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八佾第三》)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里仁第四》)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第四》)6、子曰:“雍也可使南面。”(《雍也第六》)7、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述也第七》)8、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第八》)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罕第九》)10、席不正不坐。(《乡党第十》)11、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第十一》)1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颜渊第十二》)13、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子路第十三》)14、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宪问第十四》)15、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第十五》)16、子曰:“辞达而已矣。”
(《卫灵公第十五》)17、子曰:“乡原,德之贼也。”(《阳货第十七》)18、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第十七》)19、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子张第十九》)20、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张第十九》)。
《论语》20则(篇幅短小的):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第一》)
2、子曰:“君子不器。”(《为政第二》)
3、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八佾第三》)
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里仁第四》)
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第四》)
6、子曰:“雍也可使南面。”(《雍也第六》)
7、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也第七》)
8、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第八》)
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第九》)
10、席不正不坐。(《乡党第十》)
11、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第十一》)
1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第十二》)
13、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子路第十三》)
14、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宪问第十四》)
15、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第十五》)
16、子曰:“辞达而已矣。”(《卫灵公第十五》)
17、子曰:“乡原,德之贼也。”(《阳货第十七》)
18、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第十七》)
19、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子张第十九》)
20、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第十九》)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准;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著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改正缺点。)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经典名言名句大全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孟子名言名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
1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3子曰:君子不器。
4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9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0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1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2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4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6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8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1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0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21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22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24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25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26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7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28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29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30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3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2子之所慎:齐,战,疾。
33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34子不语:怪、力、乱、神。
35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9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40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4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2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4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45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46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47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8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49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50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第十五章 卫灵公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释)陈是陈兵布阵的意思。
在卫国的时候,有一天卫灵公向圣人请教打仗的问题。圣人察觉他有了发动战争的念头,于是告诉卫灵公:关于祭祀这些礼乐文化方面的事我还懂,对作战问题没有研究过。
经过这一次谈话,圣人知道卫灵公有了发动战争的念头,感到卫国已经不宜呆下去了,于是在后勤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断然带着学生离开了卫国。结果在陈国粮食吃完了,许多学生也病倒了。
子路心里不高兴,就跑去见老师,发牢骚。他说:老师,你教我们做君子,可是现在我们穷的绝了粮,还有这么多同学病倒了,做君子怎么会穷困到如此倒霉的地步呢?圣人告诉子路:你不要瞎说,因为是君子,也只有君子,才能在穷困的境地信念坚定,毫不动摇。
如果是小人,穷困到如此地步,一些无法无天的事早就干出来了。换句话说,只有胸襟修养到了一定境界的人,才能做到“君子固穷”。
安贫乐道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做到的。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释)圣人对曾参讲过“吾道一以贯之”,曾参明白了个中玄机。现在又在点化子贡,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子贡,你认为我的学问是多方学习,而又记忆力好才得来的吗?子贡说:是啊,我是这样认为的,难道不对吗?圣人告诉他:当然不是,我所讲的道是以 “一”理而贯通万事万物的东西,它不是僵化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有一个理念、一个思想贯串其中。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释)圣人对子路说:由啊,明白德的真谛的人并不多啊!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释)圣人说: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不容易把握,只有尧舜这些古代贤君做到了。
他们是如何做的?很简单,对自己恭敬严肃,对自己所处的职位恭敬严肃而已。子张问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
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释)行人是古代的官职,主管外交工作。
子张大约当时正在担任行人的职务。他问老师:我个人行为应该注意些什么,工作应该怎样干。
圣人说:第一,要正直坦率,说话算数;第二,要对人忠厚诚恳。如果做到这两点,即便是没开发的边疆野蛮地区,你的工作也会做的很好,从个人的角度上也能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否则就是和乡亲邻居也处不好。
并且提醒他,在行为上要站有站象,坐有坐象。站着的时候就象参见长辈那样恭敬,坐在车上要端端正正,不要东倒西歪。
这样就可以担当行人的任务了。子张听了老师的教诲,认真把老师的话写在衣带上。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释)史鱼是卫国的大夫。圣人说他非常直,不管是邦有道的时候还是邦无道的时候,言行永远象射出的箭一样直,一样的尖锐。
这样的人好是好,心地光明,但如果没有好上司的宽容理解,肯定要出问题。圣人称赞他是真正直率的人,仅此而已。
接着圣人评论卫国大夫蘧伯玉说:这是个君子,当邦有道的时候出来做官,为国家人民干事。在邦无道的时候,就把自己像一幅画一样卷起来收藏,不怨天,不尤人,不发牢骚,默默无闻甘于平淡,泰然处之。
所以圣人说这个人修养不错,是个君子。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释)圣人说:有的人可以和他直言无忌,坦诚相见,像史鱼一样直言不讳。但是如果在该直言的时候不直言,而是含糊其辞拐弯抹角,就会失去好朋友或好上司或者好部下,失去他的信任。
有的人本来不该和他直言或者不到直言的时候,却毫不保留把心里的话都通通倒出来,结果遭致反感或误解,达不到说话的目的,失去说话的意义。而只有真正达到知的境界的人,才能做到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释)这是人生的价值观问题。
“志士仁人”不会为了自己的生存去做违背伤害仁道的事,但可以在大义当前的时候献出生命,杀生成仁,以捍卫自己的信仰。历史上有许多忠臣、孝子、烈士们就是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舍掉了生命。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两句我们经常引用的名言。一个工匠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首先要把工具准备好。
行仁道也要准备好工具。那么什么是行仁道的工具呢?圣人告诉子贡:在一个国家中必须和大夫中的贤德者共事,和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还要和这个国家的贤达志士交朋友。
总之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完成行道的大目标。圣人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反复强调不要死板拘谨,要把学问做活,要“一以贯之”,要做“君子儒 ”,不做“小人儒”,讲了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
圣人的仁道不是空洞的说教。
1.孔子说:“学习了只是,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是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进行自我检讨,替别人谋划是不是尽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只是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着这点,就可以当别人老师了。”
4.孔子说:“学习的时候不思考就会迷茫,思考的时候不学习就会有害。”
5.孔子说:“仲由,我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6.孔子说:“见到贤人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是否跟他有同样的毛。”
7.孔子说:“几个人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加以学习,(见到自己也有跟他们相似的毛病)要把自己跟他们也有的缺点加以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巨大的使命,而且路途遥远。把“任”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知道死的一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它的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精选五十则 附译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 : 孔子说 : “不断学习和复习 , 不是非常愉快的事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非常乐意的事吗!别人不了解你, 你不生气,不是君子的气度吗?”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译文:孔子说:“讲漂亮话,假装正经,很少是品德完善 的人。”
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做到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 勤快,说话谨慎;又能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得 上是好学的了。”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 己不了解别人啊!” 5.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才算一个君子。
孔子说:“首先把他 想说的话实行起来,然后再把已见之行动的想说的话说出 去。”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团结不讲勾结,小人讲勾结不讲 团结。”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 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 8.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为政》) 译文:孔子说:“由!对你说的话,你懂得吗?懂就说懂, 不懂,就说不懂,这才是聪明人。” 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 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为政》)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怎样做才能使百姓心服呢?”孔子 回答说:“把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者之上,老百姓就会心服; 把邪恶的人,安置在正直者之上,老百姓就不会心服。” 10. 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 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八佾》) 译文:孔子进入周公庙,遇事都要问这问那。有人便说: “谁说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呢?你看他进了太庙 , 遇事都要问 这问那。”
孔子听到后说:“这正是知礼啊!” 11.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 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 必于是。”(《里仁》) 译文:孔子说:“金钱和地位,人人都想要有;如果不用 正当方法获得 , 君子是不接受的 。
贫困和低贱 , 人人都厌恶; 如果不用正当方法摆脱,君子是不逃避的。君子离开仁德, 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连一顿饭的时间都不违背仁,紧急关 头是这样,颠沛流离时刻也是这样。”
12.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译文:孔子说:“早晨听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13.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志于追求真理的人,却以衣食粗 劣为可耻,就不值得同他讨论什么问题了。”
14.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聪敏而爱学习,不以向下面人请教为可 耻……。”
15. 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 《雍 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问德行,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 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有以它为乐的人。”
16. 子曰 : “默而识之 , 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 , 何有于我哉?” (《述而》) 译文:孔子:“把看到听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勤求学 问,从不自满;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些我是否都做到了 呢?” 1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 取法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则作 为借鉴,而改正自己。”
1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襟怀坦白,小人则经常愁眉不展。”
1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罕》 ) 译文:孔子在河边上感慨地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啊 ! 日夜不停地流走了!” (孔子这两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时刻在 提醒人们,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能让片刻的光阴白白流 走。) 20.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罕》 ) 译文:孔子说:“三军统帅可以被人夺去,一个普通老百 姓立定的志向却是很难强迫改变的。” 21.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 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雪为喻,赞颂志士仁人在逆境中, 坚强不屈、忠贞不渝的高贵品格。)
22.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子罕》 )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疑惑不定,仁德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