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2008年1月22日星期二 天气:晴今天,妈妈给我出了一道盈亏问题:兔妈妈分配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几天里来摘一定数量的蘑菇。
小白兔计划前5天每天采80个,后几天每天采60个:小灰兔打算前三天每天采100个,后几天每天采70个,这样可以休息2天。问小兔们应几天完成任务?各要采摘多少个蘑菇?我想了一想就做出来了:首先我把小白兔的计划转化成每天采60个,则少采:(80-60)*5=100(个)。
接着,我把小灰兔的计划转换成每天采70个,则多采:70*2-(100-70)*3=50(个)。然后按照盈亏问题的计算公式:份数=(盈+亏)÷两次分配差计算出小兔们应(100+50)÷(70-60)=15(天)完成任务。
最后用盈亏问题公式:总数量=每次分的数量*份数+盈得出各要采80*5+(15-5)*60=1000(个)蘑菇。我把我的解题思路告诉妈妈,妈妈直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的心乐滋滋的。
今天,我放学回家,突然看见一家店前围着许多人。我走近一看,原来店家在进行促销活动,只要交一元钱便可回答一个问题,要是能在30秒内答对者可获奖金30元。我看见其它人纷纷败下阵来,便想:到底什么题这么难呢?便怀着好奇心的心理交了一元钱。
我跟着老板走进店内,他便开始提问:“小明去书店买书,买了17本99元钱的书,他一共花了多少钱?”他一说完,便露出了狡诈的目光,接着开始计时。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我的汗水也一滴一滴地流下来,这99乘17不用竖式计算怎么算得出来呢?就在这时,我灵光一闪,《口算速算天天练》里有一页不是这样写到:一个100以内的数乘99的速算方法是:用这个数先乘100,再减去这个数即可。想到这,我便脱口而出:“1683。”我刚说完,那位老板差点摔倒在地,他一看计时器,才28秒,无可奈何地给了我钱。
我拿着30元走出商店,望着别人那羡慕的目光,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时,我想:数学并不仅仅是1+1的计算,它在生活中用途也很广,除了这件事外,买东西等事都用得到数学。所以,我再次想说:“数学,真有用。”
数学日记一 6月28日 周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
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
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
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
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
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
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日记二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
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数学日记三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
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
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
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日记四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
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
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
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
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一)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
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
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
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
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
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
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数学日记29月28日 星期日 天气:晴 心情:开心 今天,我们。
一)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
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
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
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
(作者:肖恩玲) (三)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
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
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利用除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今天阳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忽然发现这样一道题:比较1111/111,11111/1111两个分数的大小。顿时,我来了兴趣,拿起笔在演草纸上“刷刷”地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找到了一种解法。
那就是把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然后利用分数的规律,同分子分数,分母越小,这个分数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11111>
解完之后,我高兴极了,自夸道:“看来,什么难题都难不倒我了。” 正在织毛衣的妈妈听了我的话,看了看题目,大声笑道:“哟,我还以为有多难题来,不就是简单的比较分数大小吗?”听了妈妈的话,我立刻生气起来,说:“什么呀,这题就是难。”
说完我又讽刺起妈妈来:“你多高啊,就这题对你来说还不是小菜啊!”妈妈笑了:“好了,好了,不跟你闹了,不过你要能用两种方法解这题,那就算高水平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又看了看这道题,还不禁愣了一下“还有一种解法。”
我惊讶地说道。“当然了”妈妈说道,“怎么样,不会做了吧,看来你还是低水平。”
我扣了妈妈的话生气极了,为了证明我是高水平的人我又做了起来。终于经过我的一番努力,第二种方法出来了,那就是用除法来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
你看,一个数如果小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商一定是真分数,同理,一个数如果大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商一定大于1。利用这个规律,我用1111/111÷11111/1111,由于这些数太大,所以不能直接相乘,于是我又把这个除法算式改了一下,假设有8个1,让你组成两个数,两个数乘积最大的是多少。
不用说,一定是两个最接近的,所以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那么也就是1111/111>11111/1111。今天,我在数学1+2训练上看到这么一题,在一底面积为648平方厘米的立方体铸体中,以相对的两面为底去掉最大的一个圆柱体,求剩下的立体图形面积是多少?看到这个题目,我犯糊涂了,想:只告诉一个底面积,这怎么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妈妈看了,嘲笑我说:“哼,还说高水平哩,连这道题都不会做。”
我知道妈妈用的是激将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胜心,让我把这题做完。为了让妈妈认为她的激将法成功了,我就硬着头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头绪来。
但是我并没灰心,继续做了下去,我做了出来。根据图(要画图)可以发现,切掉一个圆柱,又出来一个同原来圆柱同样大的洞,虽然这洞与圆柱体体积相同,但是它们的表面积并不相同,而是比原来圆柱少了两个底面的面积。
所以剩下的图形面积应该等于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减去圆柱的两个底面+圆柱的侧面。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
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
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
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
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 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
小学数学日记范文 在日记形式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要求。
1、口头日记。它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接触数学日记,培养他们有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等,我把它们统称为对数学的感觉。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我就降低写的要求,抽时间口头交流,(有条件的还可以请家长参与)甚至老师代为记录!至于所涉及的知识面,那是一个可变因量,可以人为地创造条件,加以引导。总而言之,只要学生能尽量运用数学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那就对了!我发现孩子都特愿意把他们发现的或是看到的与数学有关的内容说给家长听或是挑个机会说给老师听,这也正是一份口头的数学日记! 2、书面日记。
它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一开始学写数学日记,为了提高孩子对数学日记的兴趣,可以允许学生写一些记流水帐式的购物过程,渐渐地引导学生写有思考价值的日记。
要求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用数学的笔触书写下来,没有固定的文体,没有限定的字数,没有规定的范围,学生都很感兴趣。例如同样是购物,小杰的日记: 2005年12月1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放学后,妈妈带我到大福源超市去买东西,我们买了一些饼干,用了8元5角,还买了5支铅笔,五角钱一支,还买了3本作业本,用了2元,后来我就和妈妈回家了,我算了一下一共是17元。
小锦的日记: 2005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多云 今天爸爸带我到百惠去买东西,我们买了三包饼干,每包9元6角;买了三包薯条,每包8元4角;买了色拉油1瓶,15元8角。我是这样算的,1包薯条加1包饼干是18元再乘3包共54元,加上买色拉油用去的钱总共69元8角,与发票的钱数一模一样。
哦!我真棒!” 这里,小杰描述的是一个购物计算的过程,小锦则运用了简便运算的知识,记录的是一个数学发现。后者的日记则是一篇有思考价值的日记。
二、在指导方式上,培养学生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首先,教师应运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梳理知识形成过程的思考脉络。
要求学生当天写下这一共同发现过程,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包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忆、归纳、总结、提高、反思、创新。 其次,教师应逐步让学生写一些数学预习日记、数学知识运用日记、数学归纳日记、数学实践日记、数学反思日记。
写下他们预习的想法、规律的运用、归纳方法的过程、实践中的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及积极、自主地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回顾、思考及反思的过程。 再次,激发学生书写数学日记的热情。
教师可带领他们到网上浏览了一些其他学校学生的数学日记,激发有心的学生生成想写的欲望。接着,挑选有新意的在校园上或班里黑板报上发表,为其他同学提供范例,并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励其他同学学习。
例如傲邦的日记: 2006年5月13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爸爸教了我一种速算方法,是用来计算15*15、25*25等尾数是5的两位数的乘积的,我一下子就学会了。我能特别快地把算式的结果说出来。
速算的方法是:比如15*15就用1*(1+1)=2,把2写在前面的百位上,后面写上25,所以15*15=225;25*25就用2*(2+1)=6,把6写在前面的百位上,后面写上25,也就是25*25=625;依此类推:35*35=1225,45*45=2025,55*55=3025,65*65=4225,75*75=5625,85*85=7225,95*95=9025。我学会了以后就去跟邻居比赛,连续几次都是我赢,我觉得学好数学真的是很有意思! 数学日记让他们学会了更多的数学思考、数学发现,记录下他们心灵闪动的美丽火花,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更多数学的烙印,让他们终身享受着学会数学思考带来的利息。
三、在日记内容上,老师不应该作硬性规定。 学生可以写数学课上自己对某一道题的思考或整堂课内容的思考,也可以写发生在数学课上与课外有趣的事情。
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学生来完成数学日记。 1、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将经过与感受写一篇数学日记。
如,在教完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三角形状的物品,通过仔细观察,找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2、反思性的日记。
数学反思日记它能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它要求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情况,进行补救教学。
3、写一些心得日记,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龙的日记: 2006年1月28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床了,准备坐上爸爸新买的汽车到外婆家。
在车上,爸爸对妈妈说:“这车的车牌也不错哦!”我马上问:“车牌是什么哦?”爸爸回答:“2816”。我想了想,说:“这有什么特别呢?”“你再想想吧!”爸爸说。
我开始有点不耐烦了,于是问妈妈,妈妈笑了笑说:“孩子,我想这车牌的数字不就是你数学里的一句口诀吗?” “对啊,对啊!二八得十六啊!”我兴奋地说,“原来这数字那么的有趣!” 爸爸这时也笑了,说“只要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地观察,肯定会发现很多关于数字有趣的地方!” 在一路去和回来的路上,我一直看这窗外,看这每。
数 蝴 蝶
几月几日 晴 姓名
今天,我和爸爸到公园捕蝴蝶,爸爸买了门票后,我便欢蹦乱跳地拿着海兜找蝴蝶。终于,找到了许许多多的、颜色不同的蝴蝶,我正准备拿海兜捕蝴蝶的时候,爸爸叫了一声:“别捕着,听我说嘛。”
我愣住了。爸爸本来一直想找个空气清新的好日子来捕蝴蝶,好不容易才到了今天,他却不捕,为什么呢?爸爸说:“黑蝴蝶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我顿时明白了,他想“利用”蝴蝶来考我。我数了数所有蝴蝶的只数:12只。我又数了数黑蝴蝶的只数:4只。我便说:“黑蝴蝶嘛,嗯,占所有蝴蝶的1/3。对不?”“对了,”爸爸说,“你还像以前一样活泼!”说着,我们一齐放声大笑起来。接着,问题继续问下去,可是,越问,我越想捕只蝴蝶了。最后,我不耐烦地说:“回家吧!不捕蝴蝶了!”
爸爸拖着我的手回家了。我虽然一只蝴蝶都没有捕到,但我又懂了一种数学题目了。
好玩的夜间定向越野赛
几月几日 晴 姓名
今天是2006年4月7日星期五,我和妈妈一吃完晚饭就匆匆忙忙地赶到暨南大学体育馆正门,参加由暨大定协举办的“暨南园夜间定向体验赛”。去到那儿一看,哇,报名的全是大学生耶!我不禁担心起来:“我这么小,能让我参加吗?”“能”妈妈说。
这时,我听见定向协会的会长大声宣布:“比赛规则是我们预先在暨南园内布置15个点,每个点分数不一样,有的10分、有的20分、有的30分,总分300分。限时一个小时,看谁的总分最高。如果每迟到一分钟就扣10分。”
游戏开始了,我和妈妈都不懂看图,突然妈妈说;“江帆,你看有人在前面跑,我们跟着不就行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就跟着跑了起来,先从体育馆正门往南跑103步,再往西跑228步,再往南跑151步,这样跑东跑西好像走迷宫似的,终于我大声叫:“找到了!”妈妈一看地图,原来是第三个点。在记分卡上打了孔后,我对妈妈说:“我们应该靠自己实力来找。”妈妈听了这话,看着我笑了:“我的帆帆长大了。”我们仔仔细细地看图。妈妈本来打算先去找离现在位置最近的,一开始我不答应,因为那些的分数最少了,只有10分,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找啊找,我们已经累了,慢慢地向最后一个点走去。终于结束了,在冲终点时,那些大学生为我鼓掌,我心里热乎乎的。
我觉得这一次游戏既应用到数学课里所学的方向,又能锻炼身体。真是一次好玩的游戏啊
整理书本
几月几日 晴 姓名
书架里的书乱糟糟的,于是我想整理一下。
我的书桌上有三个书架:其中一个摆在我的桌面上,它的上方有两个。书桌上的那一个有23本书;第二个书架有27本书;第三个书架有29本书,哪个书架里的书最多呢?
23<27<29
哦!一下就看得出来了,第三个书架里的书最多;那比第一个书架和第二个书架里的书相加又少多少呢?
23+27=50(本)
50-29=21(本)
那就是少21本书。
书架终于收拾好啦!通过这次整理书本的活动,我才了解到数学是多么的重要!
购物的乐趣
几月几日 晴 姓名
今天,我和妈妈去吉之岛购物。一进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映在眼前。我推着车在商品中穿梭,寻找着我要买的东西。
商店的右边是五颜六色令人垂涎的水果,左边是各式各样香喷喷的面包和应有尽有的熟食。商店的最里面是冰柜,里面有冰冻的鱼和我爱喝的酸奶。
我先在水果专柜挑了5个诱人的新奇士橙,橙子每个3元。然后我又拿了3斤红彤彤的苹果,苹果每斤3.5元。后来我又推着车来到卖鱼和卖酸奶的柜台,我买了一盒名为“剥皮牛”的鱼和1包卡士奶。“剥皮牛”鱼一盒16元,卡士奶一盒5元,一包有6盒。最后,我又买了2包饼干,每包17.5元。
买完东西,我推着装得满满的小车走向收银台。排队时,妈妈叫我帮忙算算一共要多少钱。我一算:3*5+3.5+3.5+3.5+16+6*5+17.5+17.5=106.5(元)。于是,我叫妈妈准备106.5元,妈妈拿出106.5元交上收银台,等我看到小票时,我很开心,上面的数字跟我算的结果一摸一样,我算对了。
小锦的日记: 2005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多云 今天爸爸带我到百惠去买东西,我们买了三包饼干,每包9元6角;买了三包薯条,每包8元4角;买了色拉油1瓶,15元8角。
我是这样算的,1包薯条加1包饼干是18元再乘3包共54元,加上买色拉油用去的钱总共69元8角,与发票的钱数一模一样。哦!我真棒!” 这里,小杰描述的是一个购物计算的过程,小锦则运用了简便运算的知识,记录的是一个数学发现。
后者的日记则是一篇有思考价值的日记。 二、在指导方式上,培养学生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首先,教师应运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梳理知识形成过程的思考脉络。要求学生当天写下这一共同发现过程,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包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忆、归纳、总结、提高、反思、创新。
其次,教师应逐步让学生写一些数学预习日记、数学知识运用日记、数学归纳日记、数学实践日记、数学反思日记。写下他们预习的想法、规律的运用、归纳方法的过程、实践中的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及积极、自主地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回顾、思考及反思的过程。
再次,激发学生书写数学日记的热情。教师可带领他们到网上浏览了一些其他学校学生的数学日记,激发有心的学生生成想写的欲望。
接着,挑选有新意的在校园上或班里黑板报上发表,为其他同学提供范例,并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励其他同学学习。例如傲邦的日记: 2006年5月13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爸爸教了我一种速算方法,是用来计算15*15、25*25等尾数是5的两位数的乘积的,我一下子就学会了。
我能特别快地把算式的结果说出来。速算的方法是:比如15*15就用1*(1+1)=2,把2写在前面的百位上,后面写上25,所以15*15=225;25*25就用2*(2+1)=6,把6写在前面的百位上,后面写上25,也就是25*25=625;依此类推:35*35=1225,45*45=2025,55*55=3025,65*65=4225,75*75=5625,85*85=7225,95*95=9025。
我学会了以后就去跟邻居比赛,连续几次都是我赢,我觉得学好数学真的是很有意思! 数学日记让他们学会了更多的数学思考、数学发现,记录下他们心灵闪动的美丽火花,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更多数学的烙印,让他们终身享受着学会数学思考带来的利息。 三、在日记内容上,老师不应该作硬性规定。
学生可以写数学课上自己对某一道题的思考或整堂课内容的思考,也可以写发生在数学课上与课外有趣的事情。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学生来完成数学日记。
1、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将经过与感受写一篇数学日记。如,在教完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三角形状的物品,通过仔细观察,找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2、反思性的日记。数学反思日记它能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它要求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情况,进行补救教学。 3、写一些心得日记,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龙的日记: 2006年1月28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床了,准备坐上爸爸新买的汽车到外婆家。在车上,爸爸对妈妈说:“这车的车牌也不错哦!”我马上问:“车牌是什么哦?”爸爸回答:“2816”。
我想了想,说:“这有什么特别呢?”“你再想想吧!”爸爸说。 我开始有点不耐烦了,于是问妈妈,妈妈笑了笑说:“孩子,我想这车牌的数字不就是你数学里的一句口诀吗?” “对啊,对啊!二八得十六啊!”我兴奋地说,“原来这数字那么的有趣!” 爸爸这时也笑了,说“只要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地观察,肯定会发现很多关于数字有趣的地方!” 在一路去和回来的路上,我一直看这窗外,看这每一辆在我身边经过的汽车的车牌! 总而言之,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价值。
同时,数学日记还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共同学习了。)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