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就要着力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必须树立精品意识。
示范点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样板作用,而能起样板作用的示范点必然是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因此,创建工作要有精品意识。
一方面,示范点创建单位要选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具有特色的,明确基层党组织创建示范点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从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工作业绩、运行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另一方面,创建单位要有创建工作的全面规划、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建立一整套创建档案,全面记载创建情况。
必须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注重实效。示范点创建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固定模式,重在实践,贵在创新。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摘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基础性工程,关系到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三农”工作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当前处于新时期乡村治理体系转变的关键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把握时代特点,紧抓主要矛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让党的旗帜在农村高高飘扬,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指南针和助推器。
关键词: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以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村级党支部为核心,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根基一是抓好基层村级党组织设置,选好用好书记这一关键人物,按照“选好一个人,带好一班人,致富一个村”的要求,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配备好副书记、组织、宣传、纪检等委员,防止因职位空缺导致工作缺失。二是抓好书记和组织委员的培养,组织村书记、组织委员培训、轮训等,提高他们带领班子抓党建的能力,防止出现书记和组织委员不懂党建、不会党建、不抓党建等问题。
三是抓好软弱涣散基层支部的整治,对班子配备不齐,委员职位空缺或不胜任现职的,限期调整、配备到位,必要时派出镇级干部担任村书记职务;对管理混乱、矛盾纠纷集中的村级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提升全市城乡整体卫生水平,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打造高质量的城乡人居环境”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以清洁、优美的人居环境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和目标1、乡村环境卫生(1)、清理柴草垛。有条件的村屯,农户家庭柴草全部远离村屯,集中堆放;其他村屯和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农户家庭柴草也要在房前屋离开街路进行堆放,设置固定围栏,隔离火情和防止猪拱鸡刨。
(2)、清理垃圾、粪堆。彻底清理路旁、宅旁生产、生活垃圾,每10个农户设置一个垃圾箱,每天清理一次垃圾并及时运出屯外,放到指定垃圾堆放场;设置农家肥积造场,屯内禁止积肥,五月一日前原则上要求农家肥全部进地,确实不能进地的要堆放在屯外积肥场;养禽数量超过200只、养畜数量超过20头的要集中在屯外牧业小区饲养,逐步实现人畜分离的目标。
(3)、清理路障。全面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影响村容屯貌的陈规陋习,特别是乡村沿路商户门前要重点整治,达到乡(镇)、村、屯道路整洁、通畅,道路两侧整齐、洁净的标准。
(4)、清理路边沟。要坚持常年清理路边沟,重点是春秋两季,要对屯内路边沟彻底清理、达到干净顺水、无污物、无异味的标准。
(5)、清理庭院。商户、农户门前实行“三包”,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干净整齐。
2、基础设施建设(1)、建硬面化道路。有条件的村要达到户户达标准,其他村要逐步达到屯屯通。
(2)、建排水沟。路边全部修建排水沟,有条件的村屯屯中道路两侧排水沟要达到硬化、固化标准,农户门前过板尽可能统一。
其他村要达到排水顺畅。(3)、建围墙或栅栏。
成街基的村屯,农户庭院围墙或栅栏尽可能整齐划一。 生态村、环境村、新农村示范村要率先实现。
(4)、建垃圾堆放点。要根据需要建设垃圾统一堆放点(场),以便统一掩埋、处理。
配置必要的环卫设备设施,设立村屯专职保洁员进行有偿服务,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5)、建无公害化卫生厕所。
生态村、环境村、新农村示范村要统一标准、统一区位、统一建设。其它村结合实际也要尽可能多建卫生厕所。
(6)、建牧业小区。生态村、环境村、新农村示范村要率先达到畜禽圈舍和农户住宅分离标准,其它村也要逐步实现畜禽圈舍和农户住宅分离标准。
实现畜禽养殖小区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的目标。(7)、建农民文化活动场所。
加大推进镇、村公共活动场地、农民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力度,有条件的村要在今年实现公共活动场地的目标。(8)、建标准化、实用性粮食仓储设施。
逐步彻底消灭“地趴粮”。(9)、建沼气池。
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棚膜园区、养殖专业屯和牧业小区要集中建设大型沼气池,鼓励、扶持农户建设户用沼气池和四位一体生态沼气池。(10)、建立村屯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6月末前,全镇15个行政村要全部建立起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各村要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理制度张贴上墙,“五清”工作、村屯要有专人管、专人干,固定队伍、固定岗位、固定标准、固定任务、固定时间、固定责任。3、村屯绿化美化(1)、村屯绿化。
大力推进村屯绿化工程。生态村、环境村、新农村示范村村屯所有道路、街路两侧在今年要全部实现绿化全覆盖,有条件的可多栽植一些风景树,条件差的可栽植本地树种。
其他村每村要绿化一个屯,每屯要绿化一条街或路。(2)、村屯美化。
村屯内主要干道及巷道两旁、农户房前屋后要全部栽种花草,花草品种不限,高矮不限,总之,村屯内主要干道及巷道两旁、农户房前屋后不能有空白地,确保我镇农村美化工作在今年上一个新台阶。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打造“新班子”,抓住“牛鼻子”,耕好“责任田”。
围绕“五化两提高”,严格落实村干部集中办公、轮流值班等制度,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村级场所规范提升,从严执行“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等制度,深入推进“三二一”工作法,指导办好村级惠民实事,推动村级事务科学规范运行。进一步修订村级考核制度,将集中办公等纳入考核内容,真正实现奖优罚劣。
抽调机关工作人员组建党建指导员队伍,指导监督各村党建工作。在党建典型村封庙村召开了党建亮点展示会,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大家比先进、找差距,共同提高。
增强党性修养,突出“新作风”,切实提升农村党员干部为民思想。夯实农村党员干部“高效、务实、创新、担当、廉洁”的工作理念,高效率推进工作,弘扬求真务实之风,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以全面落实为民代办制度为契机,切实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宗旨意识。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镇村级便民服务室创建工作,并确保正常运行,针对农村9类24个热点事项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使村民在家门口就可领取养老保险、缴纳水电费,让老百姓感受到切切实实的便利。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新作为”,推动农村快速发展。将富民强村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点,积极引导各村以土地、资金入股企业或发展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和集体增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其意义非同寻常、极为深远。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要建设美丽中国,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并积极推动社会物质财富与生态财富共同增长、社会环境质量与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农村空间布局 规划是龙头、是发展的大纲。要高起点编制镇村布局、生产力布局、水资源、土地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科学确定城镇规划区、工业生产区、农业发展区、农民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
一是推进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要坚持与工业产业规划、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优势相结合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园区规划,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积极鼓励村集体在工业园区内建造标准厂房,吸引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
以工业园区集聚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带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二是推动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动农地连片集中,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整合项目资金,结合土地复垦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资源开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 三是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吸引农民向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集中,促进人口集聚、要素集约,让农民享受到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要把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清洁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举措,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一是控“源”。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扩种绿肥与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着力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
推进农村面源氮磷生态拦截系统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实行农药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及统一差率,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二是治“污”。按照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推广种养相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健康种养生产方式。
科学合理地制定养殖业发展规划,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建立持续、高效、生态平衡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体系。采取粉碎还田、沤肥还田、过腹还田等省工、省时、实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和方法,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增加土壤肥力,积极开展秸秆饲料、秸秆发电、秸秆造纸、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等多渠道综合利用秸秆试点示范与推广,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
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布点村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三是活“水”。
水是生态之基,贯彻落实“人水和谐”理念,建立农村河道定期轮浚机制,实施拆坝建桥,打通断头河浜,改造束水河段和束水建筑物,畅通水系,加快河道轮浚和水系调整步伐,提高河道自然功能。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河道长效管理,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实现“清水畅流”。
四是植“绿”。大力推广应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造林,因地制宜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为绿化重点,做到见缝插绿、应栽尽栽,加快构建“绿色通道、绿色水廊、绿色基地、绿色村庄”,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村庄绿化格局,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三、创新农庄建设举措,塑造中国美丽乡村 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要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农村旅游业有机结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在塑造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注重把保护乡村乡野农耕文明和自然原始纯朴之美作为第一追求,创新思路和举措,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力求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塑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重点要做好以下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山”的文章。
充分利用山区生态资源优势,靠山生财、靠山致富,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开发山区休闲旅游农业,建成一批以山村体验、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村休闲旅游群落,推出一批精品山村旅游点。 二是做好“水”的文章。
将渔业生产与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娱乐餐饮、度假购物结合起来,发展赛龙舟民俗水上运动、休闲垂钓中心、水上餐船等休闲乡村旅游项目。注重开发湿地资源,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打造高质量湿地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观赏到“孤鹜与落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原生态美景的同时,了解自然生物知识,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对于基层党建工作来说,尤其需要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业务工作。近年来,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着力探索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的“融合党建”新路径,积极构建二者统筹推进的新机制,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基层处于改革发展第一线,任务重、压力大,有的单位和部门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党建与发展“一手软、一手硬”,政治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握好两者之间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是治理者必须面对的时代考题。我们坚持压实责任促融合,以“区委—基层党委(党组)—党员领导干部—党支部”四级联动党建工作责任制,汇聚管党治党工作合力。区委明确“三必”要求,即重大会议必提党建要求、基层调研必看党建工作、工作督查必查党建内容。基层党委(党组)书记实行党建项目与产业项目双领办、双推进、双考评,既干好“第一要务”又干好“最大政绩”。党员领导干部建立抓党建“一岗双责”职责任务、问题整改、创新创优“三个清单”。党支部书记分领域制定工作指南,层层压实管党责任。在此机制基础上,还注重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连续三年实施党建与发展“双百分考核”,把党建考核成绩作为综合考评系数,努力放大党建的乘数效应。
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从南通市通州区看,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发展重要时期,以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更为繁重。我们突出党的组织、党建载体、党建资源“三融入”,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今年,全区举办“四问通州干部大讲坛”,围绕党建与发展等主题,晒工作、比思路、亮业绩,引导领导干部解放思想、追赶超越,一大批党员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任务中冲锋在前、示范表率。在农村,我们从严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工作讲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成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在城市社区,创新街道党建联席会、社区党建共治会、网格党建理事会“三会共治”工作模式,选聘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在国企、学校、“两新”组织,分类制定党建工作标准流程。做好党建工作,不是简单地一刀切,而是根据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应当看到,实现高质量发展,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都抓具体、抓深入,基层工作仍然需要系统谋划、持久发力。深化“融合党建”理念,以更大力度推动管党治党由“被动抓”向“主动抓”转变、服务发展由“围绕型”向“融入型”转变,把党的全面领导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坚持好、加强好,我们定能实现党建与发展融合并进、互促共赢,在优化服务中凝聚党心民心、汇聚民意民力。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5日 05 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其意义非同寻常、极为深远。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要建设美丽中国,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并积极推动社会物质财富与生态财富共同增长、社会环境质量与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农村空间布局 规划是龙头、是发展的大纲。要高起点编制镇村布局、生产力布局、水资源、土地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科学确定城镇规划区、工业生产区、农业发展区、农民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
一是推进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要坚持与工业产业规划、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优势相结合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园区规划,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积极鼓励村集体在工业园区内建造标准厂房,吸引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
以工业园区集聚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带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二是推动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动农地连片集中,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整合项目资金,结合土地复垦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资源开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 三是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吸引农民向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集中,促进人口集聚、要素集约,让农民享受到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要把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清洁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举措,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一是控“源”。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扩种绿肥与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着力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
推进农村面源氮磷生态拦截系统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实行农药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及统一差率,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二是治“污”。按照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推广种养相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健康种养生产方式。
科学合理地制定养殖业发展规划,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建立持续、高效、生态平衡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体系。采取粉碎还田、沤肥还田、过腹还田等省工、省时、实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和方法,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增加土壤肥力,积极开展秸秆饲料、秸秆发电、秸秆造纸、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等多渠道综合利用秸秆试点示范与推广,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
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布点村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三是活“水”。
水是生态之基,贯彻落实“人水和谐”理念,建立农村河道定期轮浚机制,实施拆坝建桥,打通断头河浜,改造束水河段和束水建筑物,畅通水系,加快河道轮浚和水系调整步伐,提高河道自然功能。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河道长效管理,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实现“清水畅流”。
四是植“绿”。大力推广应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造林,因地制宜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为绿化重点,做到见缝插绿、应栽尽栽,加快构建“绿色通道、绿色水廊、绿色基地、绿色村庄”,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村庄绿化格局,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三、创新农庄建设举措,塑造中国美丽乡村 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要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农村旅游业有机结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在塑造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注重把保护乡村乡野农耕文明和自然原始纯朴之美作为第一追求,创新思路和举措,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力求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塑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重点要做好以下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山”的文章。
充分利用山区生态资源优势,靠山生财、靠山致富,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开发山区休闲旅游农业,建成一批以山村体验、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村休闲旅游群落,推出一批精品山村旅游点。 二是做好“水”的文章。
将渔业生产与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娱乐餐饮、度假购物结合起来,发展赛龙舟民俗水上运动、休闲垂钓中心、水上餐船等休闲乡村旅游项目。注重开发湿地资源,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打造高质量湿地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观赏到“孤鹜与落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原生态美景的同时,了解自然生物知识,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