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在抓班子强责任上下功夫。
健全完善市挂点领导指导、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帮扶、村级党组织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村级集体经济第一责任人职责。借助今年村级组织换届年,将政治素质好、法治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党员选拔上来,有针对性地选派下派村书记和驻村干部,配齐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围绕“找好一条路子、带好一支队伍、建好一套制度、打好一个基础”的思路,带领党员群众谋发展、引项目、筹资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是要在抓路子强支撑上下功夫。引导村党组织立足村情,依托现有资源,选准发展路子,树立经营运作理念。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型经济,把绿色生态资源与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相结合,探索以“公司 农户”“支部 协会 农户”入股的方式成立股份公司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村级旅游经济的发展。 大力发展资产经营型经济。
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征地补偿金优势,建设或购置商铺,或采取“借鸡生蛋”的方式,以村集体土地经营权、资产、资金入股参与企业经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大力发展资源收益型经济,尝试以出让、入股、租赁等方式,通过培育生态公益林、征收山价款等形式实现村财可持续增长。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型经济,引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等示范项目的建设,培植“一村一品”。三要在抓机制强引领上下功夫。
深化“六要”群众工作法,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严格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出台具体措施办法,构建财税部门、农口部门、国土建设部门、金融部门相互协作帮扶农村建设的常态长效机制,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积极争取新的政策,形成集聚资源要素的强大合力。
总结“党建富民强村示范村”经验做法,通过召开座谈会、观摩会、推进会等形式进行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实行村村联合、强村帮弱村、大村带小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集体经济是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强化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保证。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经济越发显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状况却不容乐观,不良债权过大,债务逐年增加,集体资产已尽枯竭,资源匮乏,造血功能不足,严重束缚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村级组织在新形式下为群众谋取利益的作用,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能否得到进一步巩固的政治问题。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加强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解决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减少的客观需要。 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实施“富民强村”工程,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一、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我市总面积6,674平方公里,有16个乡镇,173个行政村,农户13。8万户,农业人口54。
7万人,农村劳动力25。2万个,耕地面积530万亩,其中集体耕地面积 万亩。
全市村级债务大于债权,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为无效债权。全市现有村级债权26,972。
9万元,村均149。8万元。
其中:农户欠款18,790万元,有效债权10,830万元;单位欠款4,937万元,有效债权1,970万元;外部个人欠款1,771万元,有效债权4,937万元;其它欠款1,462万元。 全市现有村级债务46942。
8万元,村均260。8万元。
其中本金31981。4万元,村均177。
8万元。按照债务分布可以划分为五类:一是金融贷款10,190万元,本金5961万元;二是抬款13,510万元,本金9016万元;三是农户往来欠款18,900万元,本金15,403万元;四是村屯干部工资1,493万元,利息31万元,五是其它欠款2,850万元。
按债务形成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开展竞赛达标4,975万元,创办企业支出7,267万元,各项补贴6,409万元,代缴垫付税费7,009万元,改善生产条件支出3,705万元,公益事业性支出10,784万元,管理费超支1,544万元,各项摊派1,100万元,各种担保220万元,损失浪费支出440万元。 仅2003年以来就新产生债务3287万元,村均18。
3万元。截止2003年末,全市资产总额37,607万元,村均209万元,资产大于负债的村87个,资不抵债的村84个,保持平衡的村2个。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 多年来,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受保守思想的束缚,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仅仅依赖农业、就农业抓农业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到村级自身“造血”功能,使各项摊派资金,垫付资金,开发资金,还有很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支出没有资金来源,导致大多数村集体不得不采取贷、抬、借等手段,维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失去造血功能的村集体只能债抬高筑的维持生计。
尽而,使集体经济逐渐走向低谷、走向薄弱。 一是受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不仅是经济形式、经营方式的调整,更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大调整。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有很大的原因是思想观念在作梗,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是当前制约和阻碍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
部分领导干部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科学文化程度低,观念和思维方式陈旧、保守,信息不灵,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只是就农业抓农业,而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链条,只是就资源消耗资源,而没有很好的去开发资源,封建落后思想和小农意识观念导致了实践上的盲目被动,无法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二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导致集体经济严重萎缩。
村级组织是党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各项政策和工作的最终落实者。对于我们这个绝大多数村没有造血功能的现状,无疑在产生利益和成绩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也在不同程度的受到削弱,而承担起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据调查,全市在秋整地及发放种植覆膜玉米、烤烟、甜菜、水稻开发等作物补贴上,造成6,409万元的债务;在开展义务教育、计划生育、机械更新、敬老院、警务区、文明村屯整治等达标竞赛活动中,形成债务4,976万元;在创办村级企业、养殖一条街和兴建畜牧小区等基建工作中,由于缺乏科学论证,技术含量低,运行质量差导致集体经济严重亏损,形成债务7,267万元;在改善生产条件中,形成债务3,705万元;各种大型普查、征兵费、运动会、乡镇食堂摊派等造成债务1,100万元。 三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
当前,一些干部,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集体经济管理和积累意识淡薄,存在重生产轻管理、重农户轻集体的不良倾向,是集体经济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多年来,在费用收缴过程中,由于村级干部不敢于碰硬,不善于做群众工作,遇到困难不是去解决困难,而是采取其他的手段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制造了困难。
全市村集体采取借。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
因此,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就成为我们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破解的难题。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现实意义同时存在的问题1.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愿搞。“这一届干满,下一届还不知道能不能选上”的心理包袱在大多数村干部心中普遍存在,再加上当前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困难,很多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放开手脚工作,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无力搞。
各村村干部平均职数为5-7名,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上级层层安排的事务性工作上,对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三是没法搞。部分村干部眼界不够开阔,对于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思路,没有点子,没有办法,不知何从入手。
2.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金使用不当。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有少部分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委会不把资金合理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致使集体经济无从发展。
3.村干部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
因此,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就成为我们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破解的难题。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现实意义同时存在的问题1.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愿搞。“这一届干满,下一届还不知道能不能选上”的心理包袱在大多数村干部心中普遍存在,再加上当前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困难,很多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放开手脚工作,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无力搞。
各村村干部平均职数为5-7名,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上级层层安排的事务性工作上,对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三是没法搞。部分村干部眼界不够开阔,对于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思路,没有点子,没有办法,不知何从入手。
2.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金使用不当。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有少部分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委会不把资金合理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致使集体经济无从发展。
3.村干部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
一是发挥好党员的引导作用。
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他们自觉成为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传播者、执行者和维护者,正确引导农民理解、掌握和执行党的政策。
二是发挥好党员在经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党员干部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敢为人先,积极主动响应上级的号召,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并通过开展传授先进经验、帮助弱势群众、带动全面发展等党员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带领群众共同发展。
三是发挥好党员在民主管理中的推进作用。推进农村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政治目标,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体现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畅通群众对党员认识了解的渠道,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推进民主管理中的骨干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看不到党员”、“不了解党员”及“不信任党员”的问题。 四是发挥农村党员在公益事业建设中的模范作用。
加强公益事业建设、维护村容村貌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要求,顺应这一新要求,我们在为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时,适当分配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任务,通过党员们的模范表现,引导农民积极自主开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浓厚氛围。 五是发挥好农村党员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润滑剂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针对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化解和跳出,确保农民安居乐业。五是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1.处理好三委的关系。目前,我县村一级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监督委员会共同管理的格局,正确处理三委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做到既要相互理解和支持,又要合理的制约和监督,实现党的正确领导,保障村民自治和监委会有效监督,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序发展。
2. 处理好发展与维稳的关系。基层党组织工作既不能落后于农村形势发展的要求,又不能不切实际超越于形势发展的要求;既不能盲目进行或朝令夕改,又不能一成不变或一劳永逸。
简单的说是不能一哄而起,盲目攀比,草率从事,脱离当地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随意领导和组织农民开展工作;也不能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求稳怕乱,延误发展的好时机。 3. 处理好创新与守法的关系,强化法制观念。
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既要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新农村建设,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事,必须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慎重选择切实可行方案,绝对要避免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新的违法违规现象。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农村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意义重大一是维护巴州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的需要。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这在我们巴州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党组织处在维护稳定的一线,站在打击境内"三股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前沿,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组织基础。
基层党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讲最了解社情民意的是基层党组织中的广大党员干部。当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比较淡薄,政治敏锐性不强。
如果任其发展,必将动摇执政之基,影响巴州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也即是繁荣富裕、民主法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目前,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的诸多为题。
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就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善于通过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组织上为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提供保障。 三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需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把党的中心工作等同于经济建设,缺少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为经济工作搞好了,就等于党组织的工作做好了。
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作风不实,处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当,引发了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影响了农村社会政治稳定。 因此,必须要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和切实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农村各项事业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稳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自治州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改革的进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滞后,维护稳定的能力不强。
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工作缺乏亲民性,直接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稳定、领导核心等方面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是:有的农村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缺乏与农牧民群众的沟通,导致农牧民群众对农村基层干部的不信任,有疑虑直接通过群体性上访的方式要求党和政府给予答复;有的农村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为农村社会政治的稳定带来了隐患;有的农村干部办事不公,存在"以权谋私"现象,造成了党员干部与农牧民群众的对立局面。
二是一些村"两委"关系缺乏协调性,严重削弱了农村党组织在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主要表现是:有的村"两委"合作共事氛围不浓。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大部分村的村级资产难以真正融合在一起,村干部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原小村范围,缺少相互的交流和沟通。 有的村"两委"内部关系不顺。
有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分工如分家,存在各自为政、拉帮结伙的现象,遇事各作主张、各行其事,导致好事争着上、难事往后躲,出现失误就金蝉脱壳。有的村"两委"工作方法不当。
一些村党组织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熟悉、不习惯、不理解,甚至产生埋怨、抵触情绪,不敢领导、不善领导,把发扬民主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割裂开来;少数新当选的村委干部把群众拥护当作"护身符",不接受党支部领导,严重违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原则和宗旨。 三是一些村级组织管理缺乏规范性,村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保证。
当前,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主要存在三个"形式化":首先是执行制度的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并且都写在了纸上,挂到了墙上,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组织党员学习是务虚的,不重视党员的活动,党员对此意见较大。
其次是村务公开的形式化。从近年来发生的群访事件来看,涉及村级财务、村干部经济问题的案件为数不少,原因是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的不彻底。
其三是重大事项村民决策的形式化。一些村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虽然召开了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但因事前没有深入征求村民意见,事后又缺少沟通,导致群众有意见,致使干群关系不佳。
三、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和谐发展的对策及措施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夯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和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通过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和教训,立足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从党和。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只有不断发现并解决基层党组织中面临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在新时期,作为战斗在农村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如何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认为应该把握好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基层党组织网络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基层党组织工作是人民群众检验党的形象和执政能力的“窗口”,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因此,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敢于摒弃落后的旧思路和老办法,用改革的精神研究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时俱进地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要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农村外出党员管理;要注重发展新党员,挑好接班人,解决农村留守党员减少且趋于老龄化问题;在外出党员较多的山区农村,要探索临近村与村之间合并建立党组织,解决基层组织管理瘫痪现象。要通过建立定期的学习和交流制度,提高每一个基层党员的素质,加强新老党员学习和交流机会,理顺新老党员之间思想、工作方式等不协调现象,消除隔阂,加强沟通和协调。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龙头”和“领头雁”。
第二,加强基层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发挥好党员的引导作用。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他们自觉成为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传播者、执行者和维护者,正确引导农民理解、掌握和执行党的政策。
二是发挥好党员在经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敢为人先,积极主动响应上级的号召,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并通过开展传授先进经验、帮助弱势群众、带动全面发展等党员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带领群众共同发展。
三是发挥好党员在民主管理中的推进作用。推进农村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政治目标,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体现先进性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畅通群众对党员认识了解的渠道,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推进民主管理中的骨干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看不到党员”、“不了解党员”及“不信任党员”的问题。
四是发挥农村党员在公益事业建设中的模范作用。加强公益事业建设、维护村容村貌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要求,顺应这一新要求,我们在为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时,适当分配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任务,通过党员们的模范表现,引导农民积极自主开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浓厚氛围。
五是发挥好农村党员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润滑剂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针对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化解和跳出,确保农民安居乐业。
第三、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1.处理好三委的关系。目前,我县村一级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监督委员会共同管理的格局,正确处理三委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做到既要相互理解和支持,又要合理的制约和监督,实现党的正确领导,保障村民自治和监委会有效监督,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序发展。
2. 处理好发展与维稳的关系。基层党组织工作既不能落后于农村形势发展的要求,又不能不切实际超越于形势发展的要求;既不能盲目进行或朝令夕改,又不能一成不变或一劳永逸。简单的说是不能一哄而起,盲目攀比,草率从事,脱离当地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随意领导和组织农民开展工作;也不能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求稳怕乱,延误发展的好时机。
3. 处理好创新与守法的关系,强化法制观念。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既要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新农村建设,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事,必须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慎重选择切实可行方案,绝对要避免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新的违法违规现象。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
一、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多数村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村集体公房的出租和村集体土地的征用。许多村集体经济的好坏是由出租集体公房和征用土地的多少来决定的,并没有广开思路,通过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增强集体经济。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比较狭小。除县城各村和集镇部分村外,绝大多数村集体土地、山林和公房等资产价值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带来直接效益。 3、部分村干部观念陈旧,能力不强。有些村干部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陈旧观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大力去开拓新思路,只会抱怨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政策,只会抱怨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明确的思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面对新形势只能束手无策。 4、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方面导致部分村干部敢管,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另一方面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经常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理清发展思路,大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村土地和林地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可以对机动田、机动山进行统一开发,既可以对外承包、租赁,也可以本村自己组织经营,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对于有丰富矿、滩等资源的村,在有效利用、合理开发的前提下,制定长远规划,开发利用,变资源为效益。 二是开展服务创收。村级组织可以根据本地的生产特点举办社会化的服务产业,如农产品流通经营服务实体,农业科技服务实体等,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既为农业生产提供后勤保障,又为集体经济创造收入。
三是通过工业强村。一些地理位置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村,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劳力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集体参股经营的形式,引进资金和技术,在环境保护允许的前提下兴办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强村。2、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做到村务、财务公开、公正、透明,按时公布,让广大村民都来进行监督,一切都在阳光下透明操作,不搞暗箱操作,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3、配好村级领导班子,强化培训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对象要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总之,只有切实搞好集体经济,壮大了集体经济,才能使老百姓得实惠,我们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