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思想观念创新,抓思路。一是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给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新挑战,确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实现目标,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突出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这个时代主题,把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要求,作为检验和衡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标准。
第二,工作内容创新,抓队伍。一是要合理设置党组织工作机构和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变当前一部分党务干部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落后、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方法陈旧等问题,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党员标准,保持党的先进性。要针对队伍结构不合理、党的观念淡薄等问题,通过加强教育、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抓好党员发展和管理等途径,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当前形势、贴近党员实际的党员队伍建设新路子。
第三,工作方法创新,抓规范。一是在活动内容上创新。要重视教育,把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培训与业务知识的培训相统一。开展与工作和生活相关的知识、技术、业务的学习和竞赛,培养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积极性,并把在党的活动中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术和业务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二是在工作方式上创新。要通过发挥党支部、党组织和**员在各自岗位上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对职工群众进行组织和动员,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党的意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把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严格管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第四,活动载体创新,抓素质。一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主题活动,在实践中考验党员,在实践中锻炼党员,在实践中提升党员素质。我们在组织党员积极参与上级党委部署的主题活动外,还要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公开承诺制”、“我为党旗添光彩”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活动,给党员展示先进性,发挥模范作用提供平台,让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本领显出来,作用看出来,形象树起来。二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杜绝党建主题活动简单化、表层化的问题,要结合实际,贴紧生产经营和岗位工作,做到内容具体,标准清晰,使党员真正有责任、有目标、有压力,真正进入状态。
第五,培养方式创新,抓能力。一是党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实施“双向培养”方式可有效提高党员工作能力,全方位提升党员思想素质,增强党员业务本领,使党员在生产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双向培养”方式,对“经营管理岗位的党员、专业技术岗位的党员、生产操作岗位的党员”,可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确定培养目标,制订培养计划,实施培养方案,进行分层推进党员业务素质培养。
第六,活动方式创新,抓效果。一是在活动形式上。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把多样性的活动和必要的统一活动结合起来,把小型、分散、业余为主的活动与必要的大型、集中活动结合起来。二是在工作手段上。要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运用现代的工作手段,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现代传媒,用新的传播方式和教育方式,设置网页,开展网上党务工作、组织生活、民主评议,改变和解决使用传统模式开展思想教育的“讲浅了没有人听,讲深了说不清”的矛盾与困惑,以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在党组织活动效果的评判标准上。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活动次数、参加人数多少来评判的形式化标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党员群众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提高,是否有利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是否有利于经济建设和业务、生产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评判和检验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标准。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新形势下的时代特点,既要坚持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又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在新的实践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
第一,互动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
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第二,渗透性。
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第三,传承性。
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
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第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二,渗透性。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第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
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三有三无树三气”活动
1、党员“三有”活动
(1)关键岗位有党员
要求广大党员在工作中以学校发展为己任,胸怀全局、无私奉献,服从组织安排,勇挑重担,并能胜任本职工作,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课堂我负责、我的班级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奋发进取,敬业爱岗,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
(2)困难面前有党员
在急难险重任务和各种困难风险考验面前,讲党性、顾大局,冲在前、干在先,充分展示**员风采,做到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出来,努力以高尚的精神示范人,以优良的作风带动人,以实在的业绩感召人,以良好的形象影响人,为党旗增光添彩,为群众树立榜样;
(3)突击攻关有党员
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紧密结合学校发展战略,积极献计献策,扎实推进学校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和文化创新,不断提升学校竞争力和教职工综合素质,并通过开展“三培养”(将优秀教师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将普通党员培养成优秀骨干教师,将优秀党员培养成学校管理人才)等活动,提高党员教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进而敢于承担重任,善于破解难题,勇于迎接挑战,
2、党员“三无”活动
(1)党员身边无事故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的真正内涵,在实际工作中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人人当好安全责任人,确保学校不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2)党员身边无纠纷
围绕促进学校和谐创先争优,各支部要能够充分发挥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骨干力量。同事间要能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与自身有关的矛盾纠纷,要多反省自我,多找主观原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身边的矛盾能及时发现,妥善化解身边的纠纷,为创建和谐校园作出自己的努力
(3)党员身边无违纪
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能模范遵守,带头执行学校的各项政策,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带动全体教职工的行动,进而提高学校的执行力。
3、树立“三气”
(1)浩然正气
广大党员应该一身正气,带头讲文明礼貌,带头讲行为规范,带头营造健康向上的办公室文化,同时在敢于对身边的丑行陋习进行劝导、批评。
(2)昂扬锐气
广大党员工作上应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逆势而上,工作效果明显,工作业绩突出。
(3)蓬勃朝气
广大党员要能不怕困难,愈挫愈勇,坚定信心,思想活跃,生机勃勃,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