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 见习记者 卢健)分拣、清洗、蒸煮、塑装、运输……一穗穗鲜食玉米在生产车间完成从原料到商品的变身,将被销往全国各地乃至22个国家和地区。7月17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时,来到位于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长春农高区”)的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
“4条生产线,每天最大产能可达30万袋,一年销售鲜食玉米1亿穗。”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小敏说,受益于长春农高区搭建的创新发展平台,企业已经发展成为集研、种、产、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食品加工企业。
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的鲜食玉米生产车间。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卢健/摄创新是长春农高区的鲜明标识。长春农高区于2022年4月19日获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9家农高区中唯一一家以玉米为主导产业的农高区。
“以创新为引领,聚焦科教资源,完善鲜食玉米产业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长春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海成说,这是长春农高区的重要目标。
“这里有租金优惠的现代化厂房和可以共享互动的研发资源。”王小敏说,入驻长春农高区后,企业实现了快速增长。
据了解,作为长春农高区的主要的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吉林鲜食玉米优质品种试种推广”项目。这个项目以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新品种研发为依托,进行优质、适于真空塑封鲜食玉米品种的选育和市场转化。
农业产品创新和迭代离不开科研力量支撑。长春农高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吉林省农科院等22家科研机构共建科研平台49个,推进科研合作项目51项。其中,1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覆盖种质资源、黑土培肥与利用、作物育种与栽培等关键领域。这些科研合作项目的成果,将在入驻长春农高区的企业中完成市场转化。
端牢中国饭碗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近年来,长春农高区发挥国家级平台先行先试与示范引领作用,吸引了多家国内种业龙头企业入驻,建成了国际种业研发中心、种业加工厂、玉米种质资源样本库、抗病试验基地等项目。
长春农高区内企业繁育的玉米种子以及开发的系列玉米食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摄入驻长春农高区的吉林省鸿翔种业有限公司,是“育、繁、推一体化”亿元级种子企业,也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吉林省鸿翔种业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已发芽的高产玉米种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摄为了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长春农高区助力吉林省鸿翔种业有限公司建设生物育种中心,运用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前沿技术加快种质创新。吉林省鸿翔种业公司加工厂厂长牛文卿说,目前公司已有110多个玉米种子品种在全国销售,今年计划推出20个玉米种子新品种。
搭建科研平台、培育重点企业、落地标杆项目,转化科研成果,长春农高区正在打造全国玉米全产业链发展集聚区和示范区的路上奋力奔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