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与东源达成战略合作,携手赋能“百千万工程”
羊城晚报讯 记者吴奕镇报道:7月22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中共东源县委宣传部联合打造的全省首个“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正式落户河源市东源县。该工作室将通过构建“媒体+创客”双驱孵化体系、实施全域传播联动工程,推进人才培育与智库赋能等重点任务。同时,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东源县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
打造赋能创新平台
形成“东源模式”
此次成立东源县“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是立足《“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媒体+’三年行动方案”),联合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两大省级媒体,依托糖巢创客社区物理空间,打造“媒体+智库+产业”三位一体融合平台。“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通过农产品IP孵化、全域传播联动、人才培训反哺三大路径,构建“创意孵化-传播赋能-销售转化”闭环,形成可复制的“东源模式”。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胡泉表示,“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的揭牌,既延续了双方多年的友好合作,又标志着合作进入了新阶段,这也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践行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羊城晚报将通过全媒体传播资源优势和“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策划“东源品牌故事”传播内容,挖掘产品文化内涵,携手孵化东源标志性农产品IP,培育本土“新农人”队伍,与东源共同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助力。
东源县委书记秦卫民在致辞中表示,“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是东源落实省“媒体+”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平台,对于推动东源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东源将发展“媒体+”新业态,打造一批工作室、培养优质网红记者,推动“媒体+智库”效能聚合,打造国家、省、市、县媒体和新媒体协调创新平台。同时依托省级权威媒体的强大策划能力和全渠道分发优势,重点孵化打造“仙湖茶”“万绿湖鲜”“航空丝苗米”等三大标志性农产品IP。借助浙江团队的导师资源和先进经验,开展常态化培训,加速本土创客培养,达到“1+1+1>100”裂变增长的效果。
政媒再度强强联手
合作共赢促进振兴
活动现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东源县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据悉,双方将在媒体赋能品牌推广、活动策划与IP打造、产销对接与渠道建设、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等方面达成合作。
近年来,羊城晚报与东源保持良好的互动,与东源县委宣传部合作打造的羊城派“东源频道”,已成为讲好东源故事的亮丽名片,为合作奠定基础。早在20世纪90年代,羊城晚报就曾启动新闻扶贫行动,羊晚人踏遍东源的青山绿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这片土地的生态奇观与文化底蕴。他们用充满温度的报道,让藏在“深闺”的万绿湖以“岭南明珠”的崭新形象走向全国,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用报道助力经济发展的使命担当。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推进系统性变革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媒体+”,依托羊城创意产业园雄厚产业积淀、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底座优势,锚定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试验田、“竖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年轻态”的人才汇聚高地和岭南文化传承发展实验室四大战略定位,为企业构建全周期成长生态。这也为羊城晚报与东源在文化赋能、孵化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与空间。
编辑:聂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