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活动枢纽”,让软骨磨损“慢下来”
创始人
2025-11-21 07:56:34

  早上起床时,膝盖发僵要揉半天才能动;上楼梯时,每走一步都像踩在碎玻璃上,膝盖传来隐隐刺痛;蹲下去捡东西,得扶着椅子才能慢慢站起来——这些不适场景,其实是膝关节在“报警”:软骨,这个膝盖的“缓冲垫”,正在悄悄磨损。

  一、为什么软骨是膝关节的“命门”?

  软骨是覆盖在膝关节骨头表面的一层弹性结缔组织,就像汽车轮胎的“减震层”,主要作用有两个:

  1.减少摩擦:骨头直接摩擦会产生剧烈疼痛,软骨能让关节活动更顺畅;

  2.吸收冲击:走路、跑步时,膝盖要承受体重3—5倍的压力,软骨能像海绵一样“缓冲”这些压力。

  但是,软骨有个致命弱点——没有血管和神经,一旦磨损,自我修复能力极差,尤其是30岁后,人们的软骨细胞再生能力会逐渐下降。如果不及时预防,磨损会慢慢加重,最终导致骨关节炎,严重者甚至膝盖变形、无法活动。

  二、软骨磨损的“元凶”藏在日常生活里

  软骨磨损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常见原因包括:

  1.年龄增长:40岁后,软骨中的水分(占软骨重量的70%)和胶原蛋白会逐渐流失,软骨变得薄而脆,容易磨损;

  2.过度使用:长期做伤膝盖的运动(如爬山、爬楼梯、剧烈跑步、深蹲等),膝盖反复受到冲击,软骨就会提前老化;

  3.肥胖:体重每增加1公斤,膝盖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4公斤,肥胖者的软骨磨损速度是正常体重者的2至3倍;

  4.受伤或姿势不良:半月板损伤、韧带拉伤会破坏膝盖稳定性,导致软骨受力不均;久坐、跷二郎腿会让膝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血液循环不畅,软骨得不到营养;

  5.受凉:冬天不注意保暖,膝盖受凉会导致血管收缩,软骨缺血缺氧,就会加速退化。

  三、7个“黄金动作”预防软骨磨损

  1.控制体重:减轻膝盖负担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指出:每减轻5公斤体重,膝盖压力就减少20公斤。

  饮食方面应做到少吃高糖食物(奶茶、蛋糕)、高脂肪食物(炸鸡、肥肉),多吃蔬菜(每天500克)、水果(每天200克)、全谷物(燕麦、糙米)。

  避免节食减肥(会导致肌肉流失,反而加重膝盖压力)。

  2.合理运动:选对方式不伤膝

  避免爬山、爬楼梯、剧烈跑步、深蹲(这些运动对膝盖的冲击是体重的5至8倍)。医生推荐的运动方式有:游泳,水的浮力能抵消体重,膝盖几乎不受力,是最护膝的运动;骑自行车,膝盖弯曲程度小,摩擦少,适合日常锻炼;散步,速度控制在每分钟60至80步,每天走30至40分钟。

  医生提醒:运动前一定要热身(慢跑5分钟+拉伸大腿肌肉),运动后要拉伸(比如压腿、勾脚),避免肌肉紧张导致膝盖受力不均。

  3.加强肌肉:用肌肉力量分担膝盖压力

  肌肉是膝盖的“保护罩”,尤其是股四头肌(大腿前面的肌肉),它能像“支架”一样支撑膝盖,减少对软骨的磨损。

  医生推荐动作:

  直腿抬高:仰卧在床上,腿伸直,慢慢抬起至与床面成45度,保持5秒,放下,重复10—15次/组,每天3组;

  靠墙静蹲:背靠墙,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弯曲90度(不要超过脚尖),保持10—30秒/组,每天3组。

  这些动作不需要器械,在家就能做,坚持1个月就能感觉到肌肉变结实,膝盖更稳。

  4.注意姿势:别让习惯悄悄伤膝

  每坐1小时,站起来走2分钟(避免膝盖僵硬);不跷二郎腿(防止膝盖受力不均);搬重物采取蹲下姿势,避免弯腰(减少膝盖压力)。

  5.细节护膝:从小事做起延长软骨“寿命”

  冬天穿棉质护膝(不紧),避免受凉;选鞋底有弹性、鞋跟2至3厘米的鞋子(如运动鞋),避免高跟鞋;尽量坐电梯,爬楼梯用“侧着走”的方式(减少冲击)。

  6.补充营养:给软骨“补原料”

  补充钙+维生素D,喝牛奶、吃豆制品补钙,每天晒15至30分钟太阳(促进钙吸收);补充氨基葡萄糖,需遵医嘱服用(不要长期服用);补充胶原蛋白,可吃猪蹄、鱼皮等,注意适量避免发胖。

  7.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患者若有膝关节持续疼痛超过2周、肿胀发热、活动有响声、无法伸直/弯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拍X光或磁共振)。

  四、若软骨已磨损,怎么办?

  1.减少活动(避免伤膝运动);

  2.物理治疗(热敷、理疗,促进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疼痛严重时,遵医嘱用非甾体抗炎药);

  4.手术治疗(严重变形时,人工关节置换)。

  结语

  膝关节将陪伴我们几十年,它的“寿命”取决于我们的照顾。从今天开始,做好这7点:控制体重、合理运动、加强肌肉、注意姿势、细节护膝、补充营养、定期检查,就能让软骨磨损慢一点,再慢一点。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科副主任医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