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爸妈,你们看,我也上榜了。”日前,在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办公大楼内,该公司巴南供电中心配电运检专责工兰澜,拉着父母的手快步走到“好工匠三部曲”展播大屏前。
顺着兰澜手指方向望去,儿子的照片和一旁的“基层车间配电运检的‘多面手’”字样,在灯光映照下格外醒目,兰澜父母脸上露出欣慰又自豪的笑意。
“好工匠三部曲”是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而打造的品牌,也是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工会构建“五色产改”体系的具体举措之一。
以红色引领定精神坐标、蓝色创新拓成果版图、绿色发展筑建功舞台、橙色关爱暖职工心田、本色锤炼守权益防线的“五色产改”为抓手,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工会精心为职工铺就了一条由“工”变“匠”的“进阶路”。
“好工匠”站在“聚光灯”下
近日,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2025年度“好工匠三部曲”名单出炉,从一线产业工人队伍中产生的30名具有绝活绝技以及传承延续师傅技艺的师徒,轮番登上公司办公大楼的大屏以及线上平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类似的一幕每年都会在该公司上演。市南供电公司工会副主席李承英介绍,公司每年都会在一线职工中评选出一批具有绝活、技艺和在带徒弟上取得显著成绩的“好工匠”,让他们站在“聚光灯”下,激励全体职工奋勇争先。
该活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至今已连续开展了9年,共展出“好工匠”绝活79项、技艺荣誉31项、优秀师徒49对。此活动既是该公司深化“产改”、激发职工思想活力与奋进斗志的关键举措,也是“五色产改”体系里“红色引领定精神坐标”的重要一环。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工会副主席李炼表示,一方面,公司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进班组,并创新实施“双培养”机制,将产业工人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另一方面,聚焦电力保供中心工作,围绕特高压入渝、迎峰度夏保供电等重点任务,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公司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增强产业工人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成才之路从“独木”变成“立交”
对于国网永川供电公司智能巡检中心的青年职工段昱同来说,“五色产改”是一场实现人生价值的职业盛宴。
2022年,段昱同一入职便加入何涛工匠工作室。该工作室定位于无人机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依托青年骨干传帮带、技能竞赛等活动,两年时间里,段昱同主导的《无GPS条件下的室内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研究》项目不仅入选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重点科技项目、青创赛创意类孵化项目,还成功申报了无人机巡检领域的10余项专利。
目前,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已建成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家,重庆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示范工作室11家,成立跨行业、跨区域、跨单位的劳模工作室联盟5个,一线产业工人依托工作室和联盟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18项。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还通过高质量建设“重庆电力工匠学院”,深入推进“求学圆梦行动”,构建“领导职务、职员职级、科研、技能”四通道并行互通的人才发展体系,推动技能竞赛与阶段任务相结合,强化劳模先进选育等举措,让产业工人的成长成才之路从“独木桥”变成了“立交桥”。
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班成员霍泓菁就是受益者之一。年仅27岁的他已参与编制多项行业技术标准与培训教材,探索的“无人机巡检+不停电作业”综合检修模式,在全公司推广。如今,他又被聘为“重庆首批低压带电作业导师”。
国网重庆培训中心负责人韦成国介绍,近1年来,中心累计承办11场各类技能竞赛,覆盖1251人次。同时,设置了31个职业(工种),涵盖变电运检、配电运检、输电运检等8大专业的技能等级评价体系。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工种技能等级评价培训15770人次。
为职工高品质幸福生活“加码”
“健康小屋”内,职工在知名中医专家问诊窗口前排起长队;公寓式青工宿舍让青年职工拎包入住;“绿智食堂”为职工提供集健康、安全、绿色、智能于一体的用餐环境……在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职工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场景正持续上演。
李承英告诉记者,作为全国总工会“提升职工生活品质”首批试点单位,市南供电公司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为核心,构建起多层级、全方位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通过推动绩效分配持续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畅通职工表达诉求的渠道等举措,不断提升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同样,国网永川供电公司大安供电所台区经理张小红谈及工作环境改善和生活品质提高的话题时,他举例道,迎峰度夏期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会换下2~3套工作服;供电所就有洗衣房,专人负责洗衣服解决了一线职工的“衣等大事”。
近年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公司收集解决职工诉求5000余条,累计发放困难职工补助金251万元,惠及2005人次;累计发放助学金165万元,助学321人次,帮助解决职工家庭困难375件次。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以‘产改’为工作主线,以信仰之红、创新之蓝、突破之绿、暖心之橙、呵护之本为底色,不断丰富拓展‘五色产改’的内涵,建设一流电力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李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