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优美的生态环境,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收获。图为市民在大名森林生态园内散步。 本报记者 刘学维 摄本报记者 王翔
近来,30余只苍鹭在大名森林生态园“安家落户”的新闻成了热点。苍鹭有“生态贵客”的美誉,它们是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的野生鸟类,它们的到来,印证了大名县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名县坚持党建领航,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国土绿化与生态修复等方面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为百姓带来了触手可及的生态福祉。
当然不仅仅是生态。教育、医疗、就业、城建、社区治理等,只要涉及群众的“身边事”“关心事”,大名县就把党建的“触角”延伸到那里,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干实,用“红色初心”书写万家幸福的“民生答卷”。
“党旗红”创造环境蝶变
苍鹭翩跹,择水而居。苍鹭生活在大名森林生态园一个湖中岛上,这里湖水清凉,鱼虾成群,而湖水的主要水源来自大名县小引河河水。
小引河穿大名县城而过,周边居民区密集。过去的小引河水质曾一度不达标,“由于河道边的市政污水管道年久破损,导致污水溢流排入小引河,加之附近居民长期在岸边丢弃垃圾,使得水质变差,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大名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任玉杰说。
改变始自大名县委将生态环境改善列为党建攻坚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吹响了水生态治理的冲锋号角。
由大名县委牵头成立小引河治理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担任“总河长”靠前指挥,组建党员突击队包段负责、日夜攻坚,以坚强组织力攻克河道治理重任。
截污,清淤,改建污水管网,打造两岸景观带,修建步游道……随着治理工程的推进,小引河环境实现了大变样。沿河居民赵慧敏对记者说:“水清了,垃圾没有了,每天晚饭后在河边散步,十分惬意。”
如今漫步引河公园,水清岸绿,鸟语花香,让人神清气爽,这条穿城河真正成了“民心河”。
城乡环境蝶变不止于此。大名县通过“拆墙透绿”行动,新增公共停车位929个、公共绿地3.1万平方米,还绿于民、还路于人、还景于城。建立“指挥部+项目部+党支部”运行机制,把党组织建到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一线。锚定打造“最干净县城”目标,先后启动实施了7个老旧片区搬迁,县城19条主次干道改造焕新,97个老旧小区绽放新颜,75条小街巷全面提升,8条断头路得以打通,城市“里子”“面子”同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