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银行业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点评:盈利增速改善,息差韧性增强-250816
创始人
2025-08-17 02:17:49
0

(来源:研报虎)

事件:

  8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同比下降1.2%;平均资本利润率8.19%,较上季度下降0.63pct;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季末下降2bp。

点评:

  一、上半年商业银行盈利增速较1Q提升1.1pct,国有行盈利增速录得1.1%

  2Q商业银行盈利增速季环比改善,国有行盈利增速最高为1.1%,城商行提升幅度最大为2.5pct。25H1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1.2%,降幅较1Q收窄1.1pct,主要为农商行拖累。营收主要构成上,非息收入占比较1Q提升1.4pct至25.8%。分机构类别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25H1盈利增速分别为+1.1%、-2%、-1.1%、-7.9%,分别较1Q变动+1、+2.5、+5.6、-5.9pct。农商行盈利增速下滑或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持续推进,部分机构信用成本增加有关,剔除农商行后,其它各类机构经营绩效均有所改善,城商行改善明显。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核销6844亿,同比多增949亿。

  浦发、宁波、杭州、青岛、齐鲁、常熟6家上市银行已披露中期业绩快报,数据显示:上半年,5家银行营收增速环比1Q提升,提升幅度0.1-2.3pct,青岛银行营收增速比上季小幅下降2.2pct,但绝对增速处于7.5%的较高水平;各家行盈利增速环比1Q涨跌互现,大体平稳。

  从银行经营的“量”、“价”、“险”来看,(1)扩表速度稳中有进,截至25Q2末,商业银行贷款、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8.9%、7.5%,较上季末分别提升1.7、0.2pct;(2)商业银行25H1息差录得1.42%,季环比收窄1bp,年初集中滚动重定价暂时告一段落,叠加负债成本管控举措进一步显效,NIM收窄压力显著缓释;(3)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截至25Q2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关注率分别为1.49%、2.17%,较上季末分别下降2、1bp,(不良率+关注率)合计占比3.66%,较上季末下降3bp,资产质量读数季环比改善。潜在压力或仍主要来自对公房地产、信用卡、零售长尾客群等特定领域。

  二、扩表速度稳中有进,贷款及非信贷类资产增速分别较1Q末提升0.2、3.8pct

  扩表速度稳中有进,贷款投放维持强度,非信贷类资产增速提升3.8pct。25Q2末,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较1Q末提升1.7pct至8.9%,2Q新增资产投放8.6万亿,较低基数下,同比多增6.5万亿。从资产投放结构来看,贷款、非信贷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7.5%、10.8%,较1Q末分别提升0.2、3.8pct;2Q单季新增贷款、非信贷类资产规模分别为3.1、5.5万亿,同比分别多增0.6、5.9万亿;存量贷款占比为57.1%,较1Q末小幅下降0.5pct,资产结构大体稳定。非信贷类资产多增料主要为债券投资增加贡献,一方面今年政府债发行提速,银行体系对应投资规模增加;另一方面,6月末债券市场利率平稳,市场未有对投资行为产生扰动。

  国有行继续发挥信贷“头雁”作用,不同机构扩表分化趋势延续。分机构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2Q新增贷款分别为2.4、0.1、0.7、0.3万亿,国有行同比多增0.5万亿,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均同比多增0.1万亿。25Q2末,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9.7%、4%、8.2%、6.4%,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增速较1Q末均提升0.3pct,农商行提升0.1pct。

  贷款投放延续“对公稳、零售弱”特征。结合央行披露数据看,上半年合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2.9万亿,同比少增3500亿;其中,对公贷款累计新增11.6万亿,同比多增3000亿,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其中,2Q对公中长贷、短贷增量分别为1.6万亿、7900亿,分别同比少增299亿、多增6500亿,债务置换背景下,对公中长期贷款受到扰动较大;2Q居民贷款新增1300亿,同比持平,消费金融活动维持弱势。

  展望下半年,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表示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考虑到今年政府置换债发行已步入中后阶段,后续地方债务置换对信贷读数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消散。同时,前期对中行、建行、交行、邮储四家大行的5200亿定增注资已在2Q落地,可有效补充四家大行资本金,对后续信贷投放能力形成较强支撑。此外,8月财政部联合多部委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财政贴息将直接补贴到居民和相关经营主体,有助于发挥杠杆作用,对零售信贷形成量价一定支撑。初步预估全年人民币贷款仍有望维持7%左右的增速。

  三、多措并举加强负债成本管控提升息差韧性,25H1净息差季环比收窄1bp

  25H1,商业银行净息差录得1.42%,较1Q略收窄1bp。分银行类型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息差分别为1.31%、1.55%、1.37%、1.58%,国有行、股份行较1Q分别收窄2、1bp,城农商行较1Q持平。

  开年以来,贷款滚动重定价、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因素拖累生息资产收益率明显走低,25Q1商业银行净息差较2024年收窄9bp至1.43%。进入2Q,新发放贷款定价仍在历史低位,尚未出现边际拐点,6月新发放对公贷款、按揭贷款利率分别在3.2%、3.1%附近,较3月末小幅微降。存量贷款方面,5月LPR降息和按揭早偿压力增加,推动贷款加速重定价,预计2Q存量贷款定价较1Q进一步走低。但对NIM有利的因素在于,5月系统性下调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和挂牌利率,且活期存款定价下调5bp,存款“降息”红利在2Q释放较好,推动核心负债成本也出现明显下行。存贷款两端利率共同降息,推动息差收窄压力得以缓释,2Q仅微幅收窄。

  后续看,货币政策层面强调“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与银行自身稳健经营”的“第四重平衡”,政策着力点向遏制存贷利差快速收窄、抑制资金空转、稳定银行体系经营的方向倾斜,为银行维稳息差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巩固拓展政治资金空转、金融业‘内卷式’竞争成效”,下半年过低的贷款定价和过高的存款定价行为有望受到进一步约束,年内商业银行净息差或稳于1.4%附近。

  四、不良贷款率较1Q末下降2bp至1.49%,拨备覆盖率小幅回升至212%

  不良贷款率较上季末下降2bp至1.49%。25Q2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较1Q末基本持平;不良贷款率为1.49%,较1Q末下降2bp;关注贷款率为2.17%,较1Q末下降1bp。分银行类型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21%、1.22%、1.76%、2.77%,较1Q末分别下降1、1、3、9bp。现阶段,在相对较低的利率环境下,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生成维持低位,零售贷款资产质量压力相对较大,未见拐点,但是整体仍处于可控状态,不良读数整体保持稳定。

  拨备覆盖率小幅回升至212%。25Q2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近7.3万亿,较1Q末增加1269亿;拨备覆盖率212%,较1Q末提升3.9pct;拨贷比为3.16%,较1Q末略升1bp;分银行类型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49.2%、212.4%、185.5%、161.9%,较1Q末分别提升2、0.1、1.6、9.2pct。2Q预估上市银行信用成本可维持大体稳定,部分拨备厚实的银行有利润反哺空间。

  五、风险加权资产同比增长7.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1Q末提升23bp

  25Q2末,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同比增长7.4%,增速较1Q末提升1pct。25Q2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93%、12.46%、15.58%,读数1较1Q末分别提升23、28、30bp。

  分银行类型看,25Q2末,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18%、13.91%、12.64%、13.21%,分别较1Q末分别提升39、19、20、25bp。

六、阶段性调整过后,股息率比较优势边际提升,后续银行股表现仍可期待

  3Q以来,银行板块绝对及相对收益表现偏弱。截至8月15日,银行指数年初以来累计上涨14.5%,涨幅在各行业中排名14/30;其中,2Q涨势相对凌厉,季内银行指数上涨12.6%,跑赢沪深300指数11.4pct,各行业板块排名第4/30。但3Q以来,银行板块整体表现偏弱,与沪深300相对收益显著收敛。

  7月以来,资本市场景气度显著提升,7月、8月(截至8月15日)两市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63、1.87万亿,显著高于6月的1.34万亿,“反内卷”、科技、雅下水电站等主题提振下,通信、有色金属、医药、机械等板块大幅上涨,银行板块表现偏弱。一方面,股市交易活络,弹性标的赚钱效应更加明显,对资金形成较强引力;另一方面,银行板块前期积累涨幅较多,伴随中期分红结束,部分资金选择获利止盈或进行调仓操作。站在当前时点,高股息逻辑是否仍可支撑银行板块维持较好估值表现?我们认为阶段性调整提升股息率比较优势,后续银行板块股价表现仍可期,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①基本面“以稳为主”,上市银行中期业绩料稳中有进。结合2Q银行业监管指标披露情况看,商业银行上半年盈利增速环比1Q提升1.1pct。分项指标看,2Q银行扩表强度稳中有进,息差季环比仅收窄1bp,利息收入有支撑,同时,伴随着2Q债市环境季环比改善,非息收入占比较1Q回升1.4pct。上市银行下周即将陆续进入财报集中披露期,盈利增速具有稳定基础。

  ②股价阶段性调整过后,高股息优势边际改善。截至8月15日,A股、H股银行平均市净率分别为0.7倍、0.5倍,随着估值较前期高点回落,股息率相应提升,A股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4.1%(考虑财政部注资四大行落地后),AH同步上市的银行H股股息率4.9%,H股大行股息率中枢5.1%。相较当前十年期国债1.7%左右的收益率中枢,银行股作为类固收资产配置性价比优势边际提升。

  ③保险、AMC等配置力量仍有望在资金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保险、AMC等长期资金对高股息资产具有较强配置诉求,险资持续增持是前期推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的重要力量。7月银行板块震荡调整以来,这些资金仍在陆续增持,例如7月23日光大银行公告中信金融资产增持光大A股和H股后,持股比例由7.08%增至8%;8月1日建行公告长城AMC增持建行H股触发港交所披露条件;8月13日,民生人寿披露增持浙商银行H股触发举牌等。后续看,保险资金增配、AMC举牌事件不排除仍有进一步发酵可能。与此同时,ETF基金作为配置盘的力量尚未消退,部分追求绝对收益的产业资本亦对高股息且基本面稳健的优质上市银行有投资诉求。此外,公募基金考核机制改革背景下,市场对于推动主动公募投资部分向基准收敛怀有预期。

  综合来看,当前资本市场景气度维持高位,热门板块赚钱效应更为明显,银行板块表现相对弱势。与此同时,7月经济金融数据读数偏弱,后续不排除股票交易进一步向基本面回归,对于基本面有韧性、高股息有支撑、配置资金有需求的银行板块来说,后续表现仍可期待,不必过于悲观。投资标的上建议关注两条主线:

  (1)基本面稳健且具有高分红收益率的大行,目前六家大型银行AH股中,考虑注资摊薄后25E股息收益率,A股股息率中枢4%,H股股息率中枢5.1%,基本面稳健叠加股息率优势使得大行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2)有可转债待转股中小行的弹性,对于这类银行来说,银行自身通常具有较强盈利释放推动转股诉求,容易与市场利益达成一致。以转债到期时长、距离转股价空间、股票自身经营与估值评估转债转股能力,建议关注常熟、浦发、兴业银行。

风险提示

  经济恢复节奏偏慢,市场预期难以改善,居民消费购房需求不振,信贷社融数据持续走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陈冬成为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中... (来源:千龙网)8月15日22时47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
用梦想托起梦想,用力量激荡力量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
我国科学家将锂电池续航能力提高...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突破现有传统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应用性能上的瓶颈,研制出了...
税收数据显示“两新”政策成效显...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行一年多来,效...
深交所首批公司债券续发行落地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获悉,首批4单公司债券近日在深交所完成续发行。续发行机制通过优化融资流程、...
网络暴力是最该倒掉的垃圾     高低    近日,“3名女子带4个孩子多次续面”事件持续发酵:顾客称合理消费却被商家拍视频曝...
美俄首脑会晤后,俄乌离和平更近... (来源:千龙网)原标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举行会晤,吸引全世界密切关注 ...
发起式基金频拉清算“预警”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进入8月以来,又有6只(不同份额基金合并计算,下同)发起式基金拉响了“退市预警...
清华火神队夺得足球赛项5V5冠... (来源:千龙网)原标题:清华火神队夺得足球赛项5V5冠军 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6年8...
科技重塑运动体验 世运会里的“...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成都世运会赛事如火如荼,除了精彩的比赛,赛场内外的各类科技设备同样引人瞩目。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