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加快推动集团公司实现“打造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战略目标,聚焦追求卓越、赋能高质量发展,2025年1月,在集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集团总部牵头以“抓体系、育方法、锻能力”为总体要求,全面启动中核集团领域专家建设工作。
“您看,这七项标准里,每一条都凝结着我们领域400多人走过的路、流过的汗、总结的良好实践。”7月的一个下午,集团公司安保领域的一名专家指着刚印发的《中核集团安保责任体系》,眼里闪着光。
在中核集团,像这样的故事正在15个试点领域悄然上演。这场覆盖集团公司多个领域的“领域专家建设”行动,不是高高在上的精英选拔,也不是泛泛而谈的表面文章,而是支撑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它让“专家”从遥不可及的标签,变成“在岗位上对标一流、在实践中支撑事业”的实在行动,更成为推动集团向世界一流目标迈进的重要支撑。
为何要开展领域专家建设?
事业发展给出必然答案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功夫推动领域专家建设?
答案藏在核工业的特殊基因里。作为高科技战略产业,核工业的每个环节都与“国之大者”紧密关联——从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到核燃料的循环利用,从网络安全防护到海外项目合规管理,任何一个领域的“短板”都可能影响全局。集团要实现“打造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的战略目标,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锻造一支能支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力量。
“总部安保领域就7个人,要管理全系统千余家法人单位的安保工作和700多人的队伍,怎么管?”综合部的同事给记者算了笔账,“靠7个人单打独斗肯定不行,所以我们发动全系统400多名骨干,用‘以干代训’的方式,汇众人之经验、集众人之智慧,查漏洞、建标准、编制度、铸根基、育生态。现在任务阶段性完成了,整个队伍的荣誉感、专业能力、协作能力也都上来了。”
深度参与该项工作的霞浦核电陈文铖与记者交流时感慨:“现在整个安保领域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大家精气神十足,干事劲头高涨,职业荣誉感油然而生。”
这正是领域专家建设的核心逻辑:通过激活各领域专业力量,为推动核工业事业发展,为集团公司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夯实能力根基。
试点实践里的“事业密码”:
在支撑发展中锤炼专业力量
安全环保领域专家王川是深耕辐射防护30多年的“核电老人”,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电厂的实操经验,如今都变成了全系统通用的标准条款。“这辈子的心血能变成大家都用的工具书,比拿任何奖都值。”王川的话,道出了很多专家的心声。
在15个试点领域,这样“以事业带专业、以专业强事业”的故事俯拾皆是——
安保领域的司磊总监,带领团队开展一场场安保专项检查“攻坚战”,白天扎进办公区域摸排流程,晚上围坐在一起对照国家法律法规逐条梳理,面对被检查单位的质疑,他们敞开讨论大门,允许“挑战”检查结论,生动诠释了在支撑事业中锤炼专业的深意。
组织机构领域的从业者们“直下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分赴部分专业化公司基层单位现场排查。通过“一对一”访谈、现场查阅资料、审查公司章程等方式,全力实现“摸清家底、厘清类型”的机构管理排查目标,在推动组织机构优化的同时,也让参与其中的专家团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网络安全领域专家曹龙和专职专家团队,在没有硝烟的网络战场中,在集团公司网络安全领域对抗式发展8年的基础上,用无数的实战经验,体系化重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和实战化建运流程,用御敌亮剑的勇气,锻就新时代安全之盾。
数字化领域专家安金涛,作为主要人员参与集团公司筑基项目、“十四五”“十五五”网信规划工作,牵头编制集团公司信息化架构设计方案、产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在统建系统建设中锻能力,推进企业架构方法深化应用。“当前数字核工业建设进入最好时期,我必须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工作,扛好旗帜!”这是数字化领域专家的共同责任。
面对市值管理纳入国资监管考核新形势、新要求,资本运营领域专家迅速集结,在会议室里围桌共研,点燃“思辨之火”,聚集“智慧之灯”,系统研究分析监管要求和考核标准,高举“以学促干、以干践行、以行增效”旗帜,迅速从“研究桌”跃入“实战场”,发挥各专家产业背景知识的优势,定制化设计市值管理方案,快速锤炼专业队伍,提升了集团市值管理能力。
法律合规领域的专家一道,通力合作通过评估3份核心制度及法律合规领域组织架构,编制5份企业标准(送审稿),让“枯燥的条文”变成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箱”。
财务领域则以第二届“强核杯”智慧财务竞赛为抓手,紧扣集团“追求卓越年”主题,让财务人员在实战比拼中打磨流程、优化技巧、提炼数据管理经验,该竞赛为集团财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现专业风采的舞台,为集团发掘财务领域专家提供了人才储备。
这些实践藏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事业发展的需求,正是专业成长的方向。安保领域靠“编标准”筑牢事业根基,数字化领域用“集中办公”攻坚数据治理难题,党群领域以“制度梳理”强化党建引领——每个领域的专业提升,都紧扣着核工业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你的机会来了: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路径就在脚下
“我不是技术岗,也能成专家吗?”
面对这样的疑问,薪酬领域的同事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我们今年落实中央收入分配改革要求,建成全集团薪酬管理信息系统,修订3项核心制度文件,建立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靠的就是各单位薪酬领域业务人员一起解读政策、提炼业务、梳理问题、总结经验,最后推动整个领域的管理提升。只要你把自己的活儿研究透了,就可以是专家。”
这恰恰契合了集团公司对领域专家的清晰定位:他们是特定领域的“深耕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深谙业务架构与流程逻辑;“实践者”——能精准识别本领域最优实践,以建立高标准为抓手,精简冗余环节、提升工作绩效;“精进者”——通过持续推广实施与PDCA循环改进,推动各领域经营管理水平与业绩实现螺旋式上升。
后续,核工业学院将邀请优秀专家担任讲师,你的良好经验可以转化为领域知识,托举他人的进步;各领域的“师带徒”“揭榜挂帅”,让年轻人在挑战性项目中快速成长为事业骨干。
正如集团党组所要求的:“持续激发各领域专家的职业荣誉感,把试点的各领域专家充分发动起来。”现在,安全环保领域的S-ups平台专家库向全层级开放,审计领域的编制的标准手册成了规范审计工作的“工具书”——无论在哪个岗位,只要愿意为事业发展深耕专业,就一定能找到实现价值的舞台。
未来已来:2027年的中核
因每一位领域专家而不同
明年,领域专家建设将拓展至更多领域范畴;到2027年,一套“人才—通道—体系—生态”的长效机制将全面落地。那时的中核,可能会有更多像王川一样的老员工,把经验变成标准;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在实战中快速成长;会有更多平凡岗位,因为“专业”而变得不平凡。
那时的中核,或许能看到:核电标准化体系更完善,为“走出去”提供更强专业底气;安全环保管理更精准,筑牢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数字化转型更深入,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而在这背后,是每个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把对事业的热爱转化为专业标准;是更多年轻人在支撑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成长为能挑大梁的专业力量。
强核之路,事业为基,专业为要。
当18万中核人都能在各自岗位上以专业能力支撑事业发展,当“追求卓越”成为融入血脉的职业追求,集团“打造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的目标,必将在每一个人支撑事业的奋斗中照进现实。
现在,这场支撑核工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赋能”行动,正等待更多人加入。或许你今天只是在填一张报表、查一次隐患、写一段流程,但只要多琢磨一点“如何让工作更支撑事业发展”,多向前一步“如何让专业能力更适配战略需求”,就一定能在中核集团的事业蓝图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专业印记。
在这里,每一份专业付出都在托举核工业的未来;在这里,每一次能力提升都在为世界一流事业添砖加瓦。
投身这场赋能核工业腾飞的事业,以专业之力托举世界一流梦想
——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