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乌海8月5日电 (记者 郝飚 见习记者 李浩)“大家不要着急,慢慢来”“这里饭菜质量不错,我每天都过来”……8月5日中午,在乌达区安居佳苑B区,不少居民选择到老年助餐公交车就餐。
老年助餐公交车是乌达区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中迈出的创新一步。为破解老年人就餐难问题,2024年,乌达区民政局将一批报废闲置的公交车进行改造,变身为老年助餐车,并投放至老年人口居住密集、餐饮商家较少的小区门口。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还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与建设固定的养老食堂相比,改造公交车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灵活性强等优点。
助餐车每天由老年中心厨房按照“按需订餐、统一制餐、配送分餐、服务就餐”的便捷模式,进行餐食供应。为符合老年人口味,助餐车每天保持约10种不同种类的菜品,并以“微利惠民”的“公益+市场化”原则,围绕“一老一小”,实施12元自助餐的定价策略。7岁以下儿童和80周岁以上的长者只需支付5元即可享用美味餐食,而60至80周岁的老年人每餐也仅需10元。
目前,乌达区已改造完成待投放老年助餐公交车2辆,已成功投放运营3辆,日均服务约1500人次。针对老年助餐公交车可持续运营问题,乌达区进行政策“输血”,在设施场地、资金筹集、税费减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重要时间节点在助餐车售卖应季食品,不断拓展消费人群,增加经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