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过去一年,全球公众对中国的正面评价持续攀升。在高收入国家群体中,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中位数为32%,创6年来新高。中国好感度上升的背后,是经济持续发展、“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事务尽责担当等多维度表现的综合结果。
好感度上升,在于“稳健”与“韧性”。
国家发展实力是影响民众对国家形象评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展现了中国经济的稳健前行。通过科学制定和连续实施五年规划,辅以务实的宏观政策,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清晰且可预期,始终充满战略定力与从容自信。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表示,在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不论是从中期看还是从长远看,都对中国经济抱乐观态度”。中国在科技创新、新能源汽车、生态保护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也持续为自身国际形象增色添彩。这样的中国,自然吸引人与之同行。
好感度上升,在于“开放”与“创新”。
一方面,过境免签政策让更多海外朋友触摸到可信、可爱的中国。“city不city啊!”去年,一名美国博主用来赞叹中国城市现代化、洋气的“中式英语”,成为社交媒体的爆梗。今年,“China Travel”(中国游)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的火热讨论持续发酵。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外国人6488.2万人次,同比上升82.9%。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百闻不如一见。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入境服务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带着镜头和好奇走进中国。“到处干净有序”“中国令人着迷”……一些外国视频博主的亲口讲述,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现代繁荣、生机勃勃,看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善良、勤劳自信,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的认识和好感。
另一方面,近期破圈的潮玩“Labubu”,以及全球圈粉无数的哪吒、悟空,这些融入现代创意和科技表达的形象,在全球文化版图上掀起一股“东方潮”,也书写着跨文化交流的精彩故事,走进海外朋友的内心深处。
好感度上升,还在于“尽责”与“担当”。
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担当,是影响中国国际观感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中国通过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国外交,履行承担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同各国一道走出一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协力抗击公共卫生危机,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增进民众福祉、助力全球经济复苏、斡旋缓和地区冲突,中国的大国担当有目共睹。外媒“海湾观察家”(The Gulf Observer)网站刊发的评论文章分析指出,中国外交高举包容的旗帜,例如达成海量合作成果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充分彰显了中国致力于构建更加平等和谐的全球秩序的承诺。从斡旋沙伊和解到推动落实《巴黎协定》气候目标,中国已成为务实外交与建设性参与国际事务的代名词。
中国全球好感度的持续攀升,展现的是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理念的全球共鸣,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是越走越宽广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上一篇:“滴灌”式挂钩服务更精准
下一篇:省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