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雷蕾 通讯员 黄叶叶 任斐斐
编者按
又到“三伏天”。今年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旺、湿气重的时节,也是调理体质的黄金时间。三伏天如何正确养生?本期“有话大家说”,让我们听听医生的建议。
吃出清爽和健康
“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人们的身体就会闹点‘小情绪’,没胃口、易疲劳、上火……这时候我们更应该合理饮食。”一师医院营养科专家喻敏说。
据喻敏介绍,新疆昼夜温差较大,这样的气候特点让科学的起居和饮食显得格外重要。比如喝茶,夏天,职工群众可以将传统砖茶换成罗布麻茶或者雪菊茶,罗布麻能降血压,雪菊则能清肝火,适合作为日常茶饮,适量饮用能减少因为燥热引起的口疮,喝着舒服又养生。
夏天的时令鲜果,吃对了才更养人。哈密瓜甜滋滋的,是夏天常见的美味,但它含糖量不低。喻敏建议最好在饭后1小时再吃,这样能避免空腹食用刺激肠胃;而将红枣和银耳一起炖煮,代替平时喝的甜茶,既能补水,又能补充维生素,午后喝上一碗,让人感觉清清爽爽。
夏天天热,人们容易出汗,汗水出得多了,不光会心慌气短,身体里的盐分也会流失不少。“俗话说‘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这段时间可以多吃带酸味的食物,固护体表;也可以适当多吃点咸的,给心脏补充点‘能量’。”喻敏说。
另外,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冬瓜皮等用来煮粥很不错,健脾利湿;还可以将玉米须煮水当茶喝,有降血糖的作用;绿豆更是消暑祛湿的好帮手,煮点绿豆汤喝,清爽又解渴。
同时,喻敏提醒,夏天油腻、太甜的东西要少吃,不然容易生痰湿;天气热,身体里的津液容易受损,肉桂、花椒、羊肉这些偏热、味道比较冲的食物,也要适当控制,免得让身体燥热加剧。
防晒用品挑选有讲究
7月以来,五师双河市气温持续攀升,午后最高气温常突破35摄氏度。强烈的日照给职工群众的皮肤健康带来挑战。记者从五师医院获悉,近期皮肤科接诊的晒伤患者较上月增加近三成。为此,该院皮肤科医生邸天龙结合气候特点与生活习惯,为大家送上夏季防晒实用指南。
“五师双河市地处北疆,夏季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度是冬季的3倍以上,尤其14时至16时,紫外线指数常处于‘强’等级。”邸天龙介绍,防晒是减少紫外线伤害、预防皮肤老化和病变的关键。
邸天龙进一步解释,紫外线中的中波紫外线(UVB)主要作用于皮肤表层,短期可导致红肿疼痛,长期则增加皮肤癌风险;长波紫外线(UVA)能穿透至皮肤深层,引发皱纹、色斑等。而本地居民喜爱的广场散步、周末近郊采摘等活动,若防护不当,极易引发上述皮肤问题。
针对如何科学防晒,邸天龙从防护方式、常见误区及饮食调理三方面给出具体建议:
在防护方式上,邸天龙推荐“硬防晒+防晒霜”双重防护。硬防晒即通过遮阳帽、太阳镜(需选防紫外线系数UV400以上)、UPF50+的防晒衣等物理遮挡,同时尽量避开上午10时至下午4时的强紫外线时段;防晒霜则需选择标注“广谱防晒”(同时防护UVA和UVB)的产品,日常通勤选SPF30+,户外暴晒选SPF50+,且要在出门前15至30分钟涂抹,面部用量约1元硬币大小,每2小时补涂一次,出汗或游泳后需及时补涂。
对于防晒误区,邸天龙特别提醒:阴天或室内仍有紫外线穿透,需坚持防护;仅靠防晒霜不够,需结合硬防晒效果更佳;防晒效果会随出汗、擦拭减弱,必须定时补涂。
此外,若不慎出现皮肤灼热疼痛的情况,可先用冷毛巾湿敷缓解,切勿直接涂抹酒精或刺激性药膏,症状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防晒是预防皮肤老化和病变的重要措施。”邸天龙强调,养成良好防晒习惯,才能让大家在夏日里既享受阳光,又守护好皮肤健康。
运动需量力而行
夏至过后,气温持续攀升,高温天气成为常态。如何在炎炎夏日科学运动,既强身健体,又避免中暑、脱水等风险?近日,六师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图尔雄针对夏季运动给出了建议和指导。
“夏季运动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夏季适宜选择强度适中、节奏舒缓的运动项目。游泳是最理想的夏季运动,既能锻炼全身肌肉,又能消暑降温;走路是最便捷的运动方式,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散步、快走或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运动内外兼修,能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身体机能。”图尔雄特别提醒,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运动前需进行健康评估,根据医嘱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孕妇、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运动安全。
同时,图尔雄建议运动锻炼避开正午高温时段,6至9时、20至22时是夏季运动的黄金时间。健康成年人每周保持3至5天运动,每天1小时左右,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
同时,夏季运动还要注意及时补水,“夏季运动补水要讲究方法。”图尔雄强调,运动前15至20分钟应先饮用适量温开水,运动中每15分钟补充一次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建议选择温盐水或电解质水,每次饮用量控制在100至150毫升。
运动后要避免立即饮用冰水或冷饮,可适量饮用绿豆汤、乌梅汤等传统消暑饮品。日常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至2000毫升,出汗多时可适当增加。
夏季运动后,图尔雄建议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等,补充消耗的能量。同时可多食用绿豆、薏米、冬瓜、西瓜等清补食物,起到消暑益气的作用。
“运动后可适量补充香蕉、酸奶等食物,帮助恢复体能。但要避免立即进食大量冷饮或油腻食物。”图尔雄说。
“夏季运动贵在坚持,更要讲究科学。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才能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图尔雄说。
下一篇:流动中国彰显经济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