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本报记者 郭权祺
在黔西北的乌蒙山深处,有一片隽秀的草原,名为“阿西里西”,彝语中意为“我们的好朋友”。每逢火把节,毕节市赫章县的彝家人会唱起《阿西里西》的歌曲,围成圆圈用舞蹈呼唤“我们的好朋友在哪里?”
阿西里西的云知道答案——
2005年,台盟人踩着泥泞走进海雀村,接过村民递来的热鸡蛋,立下结对帮扶承诺,让村民告别世代居住的茅草房;
2008年,农业专家捡起果园里干瘪的核桃,带来核桃高枝嫁接项目;
2014年,台盟中央“筑梦”帮扶项目启动,为乡村教师、基层医生、村干部等“关键力量”赋能;
2020年,少儿活动中心在金银山街道落成,大山里的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童话天地;
2024年,平山镇医院手术室无影灯亮起,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省市专家的诊疗……
7月7日,台盟中央帮扶赫章县20周年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在赫章召开。“作为赫章巨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台盟各级组织和广大盟员、盟务工作者与赫章干部群众想在一处、干在一起,结下了难忘的情谊。”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所说,赫章巨变背后,有台盟人踏遍崎岖山路的足迹,有汗水浇灌希望田野的耕耘,更有用真情写下的“阿西里西”。
精准发力 枝叶关情
7日上午,座谈会会场外整齐排布着一溜摊位,核桃、天麻、可乐猪肉等赫章农特产品琳琅满目。离会议开始尚有一段时间,摊位前已热闹非凡,商户们热情地给参会人员递上试吃品。
这些商户均是台盟中央特意邀请的“金银山臻品”入驻商家。“金银山臻品”是台盟中央捐资30余万元在赫章金银山街道打造的帮扶超市。“此次座谈会台盟中央邀请了不少两岸爱心企业,我们希望借助台盟中央的关注与助力,让赫章系列优质农特产品与企业达成合作、实现定点销售,让‘赫章臻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赫章县商务局局长何江介绍,此次共组织13家商家参展,其产品原材料均源自赫章县几大主导产业,帮助他们拓展销路,可直接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仅会前短暂的展销,这场推介就取得了亮眼成效:与会人员踊跃下单,现场成交逾60笔,销售额突破2万元,并促成多个后续采购意向。赫章县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常玉回家盘账后喜笑颜开,连声说道:“今天真的太开心了!”
在会场外设立农特产品展售点这一巧思,源于台盟中央社会服务部的精心策划,其理念与“金银山臻品”的创建思路一脉相承。“金银山街道作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地,每年都有3000余人次党政调研团来到这里考察。我们便想到利用这个优势,将其转化为助农消费的流量窗口。”社会服务部工作人员介绍,台盟中央“金银山臻品”自去年12月试运营以来,销售额已突破90万元。
“金银山臻品”取得的成绩并非偶然。回溯2005年,台盟中央邀请赫章县有关负责人赴京介绍当地情况时,台盟一位领导便直指核心,连抛三问:“赫章最穷的地方是哪里?最需要帮助的地方是哪里?台盟最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在哪里?”而这“三问”的核心答案,正是台盟此后帮扶工作的工作指南——聚焦最困难群体、回应最急迫需求、发挥台盟独特优势,从最能撬动变化的“小切口”精准发力。
这份精准识别与赋能的理念,从那时起就深深地融入了台盟帮扶赫章的实践。二十年来,台盟中央始终锚定“小而美、惠民生”的项目精准发力:先后建成儿童福利院、敬老院、幼儿园等重点项目;协调上海、陕西、成都等台盟组织捐赠路灯、助听器等惠民设施;上海、福建、辽宁、广东、安徽等台盟组织发挥医疗资源优势,组织医疗骨干开展义诊,惠及近万名群众;北京、天津、浙江、广东、福建等台盟组织协调多批次企业团组赴赫章县考察产业,协助赫章县到全国各地举办招商推介会,其中台盟吉林省委会促成的投资1.6亿元的生猪养殖项目落地实施……从孩童抚育到老人照料,从基础设施改善到产业招商推介,台盟人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帮扶项目,使民生服务的触角在赫章不断延伸,更生动诠释了“小切口”推动大民生的帮扶理念。
桃李无声 久久为功
在金银山街道少儿活动中心门口,参会代表们一眼便看到了那抹亮眼的红色——“圆梦邮箱”。它的设立者,正是受邀参会的台盟盟员赵悦彤。
此行已是赵悦彤第三次踏上赫章的土地。“第一次带着调研使命而来,深入了解了这里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成长的需求;第二次专程为设立奖学金奔走,盼为孩子们的求学路添一份‘向上的力’;这一次,更像是赴一场‘成长之约’,想看看奖学金‘浇灌’出的希望‘新芽’,也想为下一程帮扶寻方向。三次到访,脚步越走越沉,对赫章的牵挂也愈发深长。”赵悦彤讲述着自己三次到访赫章的不同心境与目的。
望着“圆梦邮箱”,赵悦彤心中满是暖意。她告诉记者,第一次调研时,孩子们眼里闪烁的憧憬、小声吐露的“想读书、想画画”的心愿,就是设计它的初心。“如今它像个‘梦想容器’,接住孩子们对未来的期许。想象着他们踮脚投信的模样,就觉得不只是邮箱,更是台盟盟员与赫章孩子‘双向奔赴’的纽带——我们接住的是一个个待圆的梦,守护的是山区孩子对美好的向往,让帮扶从‘给予’变成‘共赴’,这份联结,珍贵又滚烫。”赵悦彤说。
在赵悦彤心中,台盟20年帮扶赫章最珍贵的便是以教育为锚、久久为功的坚守。
教育帮扶,是台盟与赫章结下不解之缘的起点,更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在2005年台盟中央研究通过的帮扶赫章县工作方案中,首要任务便是援建海雀村小学。自此,对赫章孩子们的惦念便如接力棒般在台盟各级组织间传递。在台盟中央统筹下,全盟以教育帮扶作为主阵地,协调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教育捐赠60余次,各级组织累计为“两岸同心”助学资金筹资500余万元;台盟福建省委会协调100万元奖励长期扎根山村的优秀教师;山东企业家捐赠50余万元帮助解决办学难题;辽宁、江西、湖北、浙江、云南等地台盟组织向乡村小学捐赠多批教学物资;台盟北京市委会持续开展“同一蓝天下,共上一堂课”活动;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台盟组织协调本地名校与赫章县乡村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结对帮扶活动……这些跨越山海的教育之约,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为赫章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2014年启动的“筑梦”项目,标志着台盟中央对赫章教育帮扶的深化跃升。该项目集合全盟的优势资源,面向基层教师、教育管理者、乡村医生、基层行政管理干部等群体提供专项培训,逐步形成了“筑梦师者”“筑梦医者”“筑梦乡村”和“筑梦长江”四个系列的工作品牌。11年来,台盟累计举办“筑梦”培训班75期,培训学员1.6万人次,为毕节试验区建设提供重要人才支撑,也让教育帮扶的涟漪不断扩散到赫章发展的更多角落。
拧一股绳 聚千钧力
2005年,台盟仅有千余名盟员,却决定帮扶同样千余人的海雀村。一千人帮扶一千人,难度可想而知,台盟的底气从何而来?
答案,蕴藏在台盟中央近日发表的由盟员、台胞和盟务工作者讲述的“我与赫章的故事”之中,也凝结在台盟持之以恒的帮扶实践里。
在座谈会上,台盟中央副主席孔令智对此精辟总结道:“二十年来的实践深刻启示我们,强化上下联动,全盟发力,是取得帮扶成效的根本保障。”他表示,台盟始终坚持全盟“一盘棋、一股绳”思想,发挥“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机制作用,发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的策略优势,广泛动员全体盟员、台胞和盟务工作者投身赫章发展实践。
这种全盟合力的生动例证,在赫章随处可见。7月7日,赫章县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内,台胞蔡芳咏与丈夫彭士泳正带领社区儿童学习古筝。一年前,蔡家向活动中心捐赠了5台古筝并开设公益课程。蔡芳咏初次到访时,活动中心内“澎湖湾”“台北”“高雄”等以台湾地名命名的功能区令她深受触动:“这些熟悉的地名猛然闯入眼帘,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台盟在赫章帮扶工作中细腻且浪漫的情怀,更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
鲜明体现“台”字特色,正是台盟帮扶工作的关键亮点和独特优势。二十年来,台盟立足对台工作大局,组织台湾医生、教师、企业家深度参与赫章公益,让台湾同胞的力量与两岸情缘深深融入赫章发展。
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本身,也正是台盟“一盘棋、一股绳”理念的完美诠释。2020年,苏辉带头捐款,发出为该项目募捐的倡议。在台盟中央的动员下,从主席到普通盟员,从离退休老同志到新入职年轻干部,甚至盟员家属都积极响应,短短14天便筹集爱心捐款105.41万元,共同筑起这座承载希望的少儿活动中心。
此外,为了建立更稳固长效的帮扶纽带,自2010年起,台盟中央建立起常态化的干部挂职机制,已先后选派13批共16人次的优秀干部赴赫章县挂职锻炼,架起了台盟与赫章间同心筑梦的联络之桥。
硕果盈枝 共启新篇
二十载倾情相助,硕果盈枝。如今,赫章县无论在经济社会建设,还是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进步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海雀村更是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台盟举全盟之力,累计帮助毕节协调引进重大项目投资近300亿元,其中在赫章县的重大项目投资达到72亿元。全盟累计向赫章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500多万元,联引社会各界捐赠资金和物资2670多万元。这每一组数据,都是“阿西里西”深情厚谊的见证。
台盟帮扶的步伐从未停歇,更在新战略指引下持续深化。2023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印发《关于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的工作方案》不久后,苏辉便率队到赫章开展定点帮扶工作调研。此后多次会议中,苏辉也反复强调全盟要把帮扶工作重点,聚焦到组团式帮扶全新工作定位上来,构建深耕赫章、面向毕节的台盟帮扶工作新格局。
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华介绍,近年来,台盟认真贯彻落实组团式帮扶工作部署,制定并实施《台盟参与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工作实施方案》,协调上海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赴毕节进行结对共建的同时,还开展中医人才培训、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升级改造、建设中医研究院、设立博士工作站、联引国内知名药企药品捐赠等帮扶活动。
这一战略重心的转变,给赫章县平山镇卫生院带来了真切的变化。“以前村民做个普通手术都得奔波往返县城,单程就得耗费两三小时,医保报销比例也更低。”院长蒋美告诉记者,台盟中央协调黔港澳同心慈善总会为该院捐赠50万元建成的标准化手术室,不仅填补了医院手术业务的空白,更显著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截至目前,该手术室已完成163例手术。乡镇(村)基层医疗设施的完善,让群众看病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就医更加便捷,成本大大降低。
“二十年共同奋斗历程只是序曲,台盟帮扶赫章的事业即将翻开新的篇章。”此次座谈会上苏辉的话掷地有声。她强调,台盟中央要围绕助力赫章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强统筹动员,科学制定任务书、时间表,推动各地方组织锚定工作目标、主动担当作为,切实保障各项帮扶工作落地见效。
座谈会落幕后次日,台盟上海市委会携医疗专家、爱心企业代表和青年盟员一行,在赫章县开展儿童助听器现场调试、老年人听力筛查及“爱心助学”捐赠等系列公益活动……台盟帮扶赫章事业的崭新一页,正有力翻开。
记者手记
从赫章县城出发,车子颠簸了近一个小时,抵达平山镇农庄村时已近下午三点。记者组一行在刚落成的农庄村文体广场上,见到了台盟中央派驻赫章县农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刘中威。这座广场,也是由台盟中央出资援建的。
刘中威的办公地点就在广场旁,一间不大的屋子里,紧凑地摆放着两张办公桌和一张会议桌,村里大小事务的商议都离不开这个方寸空间。桌上还放着村干部帮他带的盒饭,他刚从天麻种植基地赶回,尚未顾得上吃午饭。
这是刘中威第二次来赫章挂职。“上次在县里,这次到村里。”大伙儿总调侃他“越挂越基层”,而他却乐在其中。驻村一年半,他早已习惯在村民家的堂屋里算起收成账,在田埂上倾听种植户的难题;谁家孩子上学路远、谁家老人看病不便,这些琐碎却紧要的事,都一一记在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里。
挂职生活的艰苦自不必多言,对刘中威而言,他最难克服的便是对年幼女儿的牵挂。那是什么让他主动申请,再次奔赴赫章?
座谈会上,台盟中央机关挂职赫章县委常委、副县长古雯代表14位在赫章挂职的台盟干部道出心声:“我们是这项伟大事业的‘接力者’。”
20年来,台盟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对赫章县的帮扶工作,主要领导谋划、推动、带头落实,全体盟员、干部积极参与、倾情奉献。台盟中央领导班子成员近70次赴赫章考察调研,推动各项重点帮扶项目落地见效。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就曾8次率队深入赫章,用行动印证那句“帮扶不是任务,而是使命”。
此次座谈会还邀请了多位退休的老台盟人,他们的桌前都放着《志合山海》——这本台盟帮扶赫章20周年纪念册里,文字与照片交织,记录着他们共同走过的岁月。会后,一位社会服务部的退休同志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航程记录:北京与毕节之间,往返共87次。
“无论未来身在何处,我们永远是赫章的台盟人、台盟的赫章人。”古雯的话朴实而真挚。而话中的这份情谊,每一位参与帮扶的台盟人都懂。(郭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