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杨文炜 2月11日,我在所里值班,当时接到一个报警电话。报警人是货拉拉员工柯师傅,他的声音里充满了疑虑和警觉。柯师傅说,他接了一个看似普通的运送订单,但手里这个包裹,掂量着感觉比订单上写的“普通物品”要沉得多。更可疑的是,收件人不仅拒绝当面拆验核对物品,连核对信息都躲躲闪闪,最后竟直接跑了。 这太反常了!我和同事火速赶往现场。在柯师傅的协助下,我们迅速联系上寄件人余先生。当包裹被打开时,我们都震惊了:里面根本不是普通物品,而是49000元现金。为了掩人耳目,这些钱被硬塞在几十瓶饮料中间。 经查,余先生遭遇了“冒充客服退款”诈骗。手机另一端的“客服”肖某通过虚假App“益民工信”,诱导余先生转账2万余元后,又以“操作失误”为由,哄骗他去银行取出大额现金,再通过货拉拉送到指定地点。万幸,柯师傅敏锐捕捉到了订单异常的情况和收件人的可疑行为,他的“多留个心眼”和果断报警,硬生生把这笔血汗钱从骗子手里截了下来。 这个案子清晰地揭露了新的诈骗手法:骗子为逃避线上监管和资金溯源,开始蛊惑受害人直接提取大额现金或购买黄金,然后利用外卖跑腿、网约车、快递等便捷的城市服务进行转移。 我们意识到,像柯师傅这样的“城市轻骑兵”——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货运跑腿员等,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接触海量订单,恰恰是防诈的“前沿哨所”。 此后,我们主动联动各大外卖平台、跑腿公司、快递网点和知名金店,建立对应协作群聊。一旦小哥、店员在工作中发现异常购金、寄件、派件信息,第一时间在群内与我们互通信息、快速核实,力求在转移的“第一现场”筑牢防线。 光有联系渠道不够,关键要让大家识诈、敢拦。我们加强与银行、金银珠宝销售、快递行业的联动,紧跟诈骗手法变化,不断更新、迭代专项培训内容,增加更多互动演练、情景模拟,提升大家的实战应变能力。就拿柯师傅这个案例当“活教材”,剖析诈骗的典型可疑点,教会大家在工作中多问一句、多看一眼,都有可能守住“钱袋子”。 我们还将醒目宣传标语印在外卖箱和快递车、网约车后窗。制作“如何识别可疑现金/黄金订单”系列短视频,在骑手社群、司机群广泛传播,让反诈意识融入每一次接单、每一次递送。 精准发动的效果实实在在。这支被有效动员起来的“流动哨”,正成为阻断“现金、黄金转移”诈骗的尖兵,越来越多像柯师傅一样的群防群治力量加入我们。截至目前,共有190名群防群治力量加入反诈“朋友圈”,今年以来,电信网络诈骗警情辖区群众财产损失同比下降16%。 事实证明,经过培训,这些身处服务一线的司机、跑腿员、金店店员,完全有能力练就识破诈骗分子“新花招”的“火眼金睛”。他们的一次警觉、一个电话,就可能挽救一个家庭。 反诈是一场持久战。只要警民同心,不断巩固和扩大我们的反诈“朋友圈”,紧紧依靠并不断强化这些服务一线的“新”力量,就能有效斩断诈骗赃款转移的“新通道”,守护好鹭岛的万家灯火。 (作者系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新阳派出所社区警务队三级警长) 本报记者张晨整理 漫画/高岳
上一篇:《住房租赁条例》传递多重信号
下一篇:统筹资源创新机制铺就成长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