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下称《指南》)发布已满3月。该《指南》的出台,为我国智能制造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此期间,智能制造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其中,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体系中的核心装备,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指南》的深入实施,智能检测装备的创新研发与应用推广将成为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智能制造处处长赵奉杰在第二十一届“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研讨会上对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记者表示,智能检测装备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系列举措,推动我国智能检测装备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支撑智能工厂建设快速发展,推动高水平供给体系提质升级,带动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在当今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IEC联络处处长刘昕指出,标准化是推动工业自动化行稳致远,实现产业升级的通用语言和关键基石。近年来,我国工业自动化标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体系架构日益完善,关键技术标准取得突破,国际参与度不断提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把工业自动化、标准化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的重要抓手,强化战略引领、完善标准体系,突出创新驱动、提升标准质量,聚集应用落地、释放标准效能,深化国际合作、贡献全球治理。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原司长张相木认为,智能制造从数字化和网络化阶段逐步进入智能化阶段。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重点是加快工业AI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向更高层级、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制造转型。
“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有三大要点。”在张相木看来,首先,构建基于工业AI的新型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工厂作为物化形态,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打造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功能的智能工厂是系统构建的核心。其次,需筑牢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根基。尽管高端装备和工业软件是我们的短板,但是要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进“AI+制造装备”“AI+工业软件”行动,有望实现换道超车。最后,要全方位推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涵盖设计、生产、供应链、服务和产品等全生命周期环节。
“近年来,我国在多个领域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取得积极进展。未来,‘十五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张相木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稳步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国新办就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7%,基本保持稳定。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
数据显示,前5个月,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2万户,较上年底增加了8000多,规上制造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4%。以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4个百分点。
加速发展智能检测装备
智能检测装备作为“工业之眼”与“质量大脑”,承担着质量管控的关键职责,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在更广阔的产业领域、更高端的应用场景和更精密的制造环节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高端医疗装备制造领域,中广核医疗科技(绵阳)有限公司的质子治疗技术作为当今全球最先进成熟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实体肿瘤,实现了临床工作流的最优化。产品性能在诸多方面为业内最优指标,为医院质子治疗临床应用提供了精度高、效率高的精准放疗解决方案。
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蜀道集团成渝公司的“双目视觉道路智能检测系统”正式投入商业化应用。该系统基于AI研发,能实现多功能数据采集、多目标智能识别与多数据自动分析。其路面数据信息识别速度达160公里每小时,较传统人工处理提升约48倍,综合识别准度大于94%,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型公路的调查、检测和评定。
在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方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无人采煤控制装备智能工厂共建设应用6套智能加工系统及生产线、8条柔性智能装配生产线、多台套智能专机、1套智能仓储物流系统、1套智能检测系统、1套大数据中心、20余套信息化系统,深度融合先进制造及信息通信技术,加快智能转型升级,实现了核心产品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及研发、生产、供应链、服务全业务流程的信息互联互通和高效协同,为无人化智能采煤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投产应用后,产品合格率达到99.61%,关键设备联网率达到100%,工厂智能化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见中表示,下一步,将在强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矿场景深度融合方面持续发力,重点突破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卡脖子”难题,研发信息基础设施、地质保障、采掘、主辅运输、通风、供电与供排水、安全监测、煤矿机器人等成套技术装备。
“工业和信息化部下一步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速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赵奉杰进一步表示,首先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短板,探索构建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智能检测装备技术体系;其次提升产业供给能力,推动智能检测装备领域攻关成果集成创新;再次引导智能工厂深化智能检测装备应用,提升检测效率和及时性;最后完善智能检测领域标准,深化国际合作。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