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75岁的李奶奶平时性格温和。前几天,因为孙子看电视声音大了点,她忍不住发火,事后又懊悔不已。晚上睡觉时,她总觉得心烦气躁,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头晕、乏力、吃不下饭。女儿带她去医院,医生指出这可能是“心理中暑”。
天津中医一附院心身科专家解释说,“心理中暑”是指夏季因气温升高、湿度增大,人体阴阳失衡,导致烦躁、易怒、焦虑或抑郁等心理不适的现象。中医认为,暑、湿、热是夏季主要致病因素,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使其更易受扰,从而引发多种心理不适。老年人“心理中暑”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加重失眠与烦躁、伤及脾胃、旧疾复发/加重。当老年人发生持续的情绪低落、心烦焦虑、严重失眠、兴趣丧失、食欲骤变等情况,家人要提高警惕。
预防和应对“心理中暑”,先要科学认知。老年人应认识到夏季的心理波动与气候、年龄相关,是身体在“抗暑”的信号,不必恐慌,但要重视。老年人感到烦燥,可多与亲友聊天,参加社交活动,也可通过深呼吸、冥想、八段锦等来助心神安宁。饮食方面常食绿豆汤、莲子(带心更佳)百合粥、冬瓜汤、荷叶粥,饮菊花茶、淡竹叶茶、酸梅汤都可以起到安神效果。另外,夏季睡好“子午觉”对稳定老年人情绪提高精气神非常有帮助,可以中午11点至下午1点之间闭目养神或小睡15分钟至30分钟。也可以经常按摩内关穴、神门穴、太冲穴、足三里穴, 每穴按揉2分钟至3分钟,每日数次。
通讯员 沈莉 李洁怡
上一篇:险在苍龙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