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安在线)
转自:中安在线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我市通过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强化监管,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工作跑出“加速度”,实现“零差错”。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已为92.97万城乡居民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发放金额达1.96亿元,人均养老金水平达208.74元/月。
为让群众“到龄即享”,我市把服务窗口搬到“云端”。依托“安徽省人社综合服务平台”,每月提前筛查、精准锁定即将到龄人员,再以电话、短信“点对点”提醒缴费、激活社保卡、准备申报材料。这项提前介入、靠前服务的举措,有效打通了待遇申领的“最先一公里”,让群众“到龄无忧,待遇直达”,从源头上保障了待遇发放的及时性。
资金安全是另一道必答题。我市构建了全流程、无死角的闭环管理体系。通过健全各级政务大厅窗口联审机制,明确经办职责,仔细核对参保缴费记录,确保基础信息准确无误。常态化开展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动态更新人员信息,对状态变化人员及时做好待遇停发或续发,确保“该发的一分不少,不该发的一分不多”。与代发银行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实时跟踪每一笔资金的发放状态,确保养老金“不漏一人、不少一分、不晚一天”精准直达个人账户,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溯”的全程可控。
大数据则成为守护基金的“火眼金睛”。市人社局与公安、民政、卫健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池,对死亡冒领、重复参保等行为“一键比对、即时预警”。同时,对发现的疑点信息,快速响应、精准核查、及时处置,有效堵塞管理漏洞,消除发放环节的安全隐患,为养老基金安全构筑起坚实的“数据防火墙”。(见习记者 黄媛媛 通讯员 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