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近日,民盟中国科学院委员会在四川成都、南充两地开展“不忘合作初心 科技报国四川行”主题活动。民盟四川省直工委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支部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这场跨越南北的实践之旅,让中国科学院京蜀盟员与地方力量携手,在多维实践中书写科技报国的时代答卷。
活动中,在“川盟讲堂”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德良作《杀手锏:我国战略导弹与核武》专题讲座,系统呈现了我国国防科技从跟跑到自主创新的辉煌跨越。
在张澜生平陈列馆与张澜故居,泛黄的手稿、朴素的布鞋、铿锵的政论文章以及珍贵的民盟早期史料,生动展现了先生“布衣校长”的清廉风骨与“奔走国是”的赤子情怀。民盟盟员们列队向张澜先生铜像敬献花篮,深深鞠躬,表达对先贤的无限追思。
在南充科技职业学院,民盟中央委员、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理事长、澜之教育基金会常务理事张雯松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缅怀张澜先生奋斗的一生》主题报告。作为张澜先生曾孙,张雯松结合张澜先生创办建华中学、执掌四川大学等经历,深情诠释了张澜先生从“教育救国”到“民主建国”的理想追求与奋斗精神。而在建华中学旧址与六合丝绸博览园,张澜先生手植的古桑树与现代织机的轰鸣声相映成趣,见证着实业救国精神与当代科技的跨时空交融。
活动中,民盟中央宣传部原一级巡视员张冠生专程为民盟中国科学院委员会新盟员带来《汇聚每一分向上的力量》专题盟史课。他以黄炎培先生“窑洞对”求解历史周期率的非凡勇气、费孝通先生深入乡土开展民生调查的生动实践等珍贵文献为核心脉络,深入阐释了“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初心,着重强调了科技界民盟盟员“以科研之力担兴国之责”的双重使命。“去做一件微小而正义的事,去做一个平凡而正直的人,我将铭记于心并践行于行。”民盟四川省直工委中科院成都分院支部新盟员王璐深有感触地表示。
此外,民盟中国科学院委员会相关同志还作了《小小水听器的北极之旅》《认识宇宙之光》《给钱学森当学生的日子》等主题演讲,巧妙地将前沿科技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为青少年种下“科技报国”的梦想种子。民盟四川省直工委中科院成都分院支部副主委包晓凤有感而发:“科学家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正是播种科技报国理想的重要种子工程。”
最后,在智助南充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南充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科技局负责人分别详细介绍了产业规划与科创需求。民盟中国科学院委员会专家团结合自身科研专长现场建言献策,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到产业链协同攻关提出一系列务实且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民盟中国科学院委员会专家以‘把科研做在田间地头’的务实作风,为地方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民盟南充市委会主委、南充市政协副主席袁伟平感慨道。
从张澜先生的手植桑树到产业园的科技田垄,从盟史课堂的精神洗礼到科普讲堂的薪火传递,此次活动凝聚着多方的坚实合力,更彰显着中国科学院民盟盟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使命担当。“当北京科研团队的前沿技术与四川地方需求深度耦合,成都分院的在地资源与南充产业痛点精准对接,这种跨地域、跨学科的协同联动,正是民主党派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范例。”作为全程统筹者的民盟中国科学院委员会秘书长钱越英表示。
(川盟宣)
上一篇:严厉打击民事“虚假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