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像一个理性的人在等待明确的经济数据,证明关税正在严重损害全球或美国经济。
过去两周,全球金融市场见证了美国政府新一轮关税政策的密集出台。美国总统特朗普相继对数十个经济体重新调整关税税率,并进一步威胁将对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10%至15%的关税上调。然而,这轮新关税在华尔街仅引发了轻微反应,投资者似乎已对此习以为常。
当地时间7月17日,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均创收盘新高。自年初以来,标普500指数上涨7.31%,纳斯达克指数上涨8.32%。与此同时,被称为“恐慌指数”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在过去一个月下跌超18%。
全球经济咨询公司BCA研究首席全球策略师贝瑞钦(Peter Berezi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市场尚未充分计入潜在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冲击,因为当前市场并不预期这些关税会真正实施。他认为:“股票市场并不擅长为尾部风险定价。如果某件事的发生概率只有5%到10%,市场通常会忽略;但当概率上升到30%或40%时,市场会突然高度关注,呈现非线性反应。”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美联储前高级经济学家胡捷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市场调整往往需要特定诱因。虽然关税政策曾引发显著波动,但下一轮调整的具体触发因素尚不明朗。目前还难以准确预判何时会出现真正的“狼来了”时刻,这需要持续观察宏观经济指标和市场情绪的变化。
投资者对关税“头条疲劳”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市场的剧烈波动。4月2日,特朗普宣布大规模关税计划后,全球股市应声下跌,主要股指单日市值蒸发约3.1万亿美元,创下疫情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纪录。其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挫近4%,标普500指数下跌4.8%,纳斯达克指数更是重挫近6%。
胡捷表示,二级市场始终存在泡沫现象,区别仅在于泡沫程度的不同。当泡沫积累到临界点时,往往需要一个导火索来触发调整。4月2日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出台,就成为了前一阶段市场回调的催化剂。
但很快,特朗普4月9日又宣布将大部分关税推迟90天实施,并表示将与受影响国家展开贸易谈判。这一转变推动股市创下历史性反弹,道指飙升近8%,标普500指数大涨9.5%,纳斯达克指数更是暴涨12%。
过去几个月,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反复变化或撤回,促使投资者形成了一种被称为“特朗普总是退缩”(TACO)的市场预期。6月初,特朗普将钢铝关税翻倍时,当时美国主要股指几乎未受影响。
全球投资平台e投睿(eToro)美国投资分析师肯威尔(Bret Kenwell)表示,表示:“一旦政府开启谈判窗口,市场意识到特朗普愿意作出让步,这使投资者确信贸易政策不会无节制地推进。”
日前,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已将原定7月9日的所谓“对等关税”最后期限延长三周至8月1日。在此之前,美国政府正推进与印度、欧盟、日本、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多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协议谈判。
肯威尔称,华尔街投资者普遍认为,特朗普的关税公告更多是外交谈判的筹码,而非坚定的政策承诺。投资者因此正经历“头条疲劳”,“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些贸易头条和政策提议更多是谈判策略,而非强硬立场。”
摩根士丹利投资策略师格拉(Monica Guerra)也表示,关税的影响因国家和行业的不同而更具针对性,因为关税实施是零散的、延迟启动的,且可能伴随谈判达成协议。关税的宏观影响被推迟或弱化、税收协调法案的通过、去监管化的顺风以及人工智能资本支出的推动,使市场忽略了不确定性。
市场在等待更明确的经济数据信号
BCA研究对位观点(Counterpoint)首席策略师乔希(Dhaval Joshi)认为,目前,市场像一个理性的人在等待明确的经济数据,以证明关税正在严重损害全球或美国经济。目前的经济数据尚未显示出明显的负面冲击,“一些数据可能反映了负面影响,但其他数据提供了对冲”。
例如,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显示关税政策正推高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但这一数字仍低于特朗普1月上任时的水平(3%)。同时,美国人口普查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6%,超出0.2%的预期,而5月则下降了0.9%。美国6月非农就业岗位增加14.7万个,预期为11万个。失业率降至4.1%,预期为4.3%。
乔希认为:“关税的影响可能是一个渐进的阻力,而不是突然的剧烈冲击。通常只有突发冲击才会导致市场急剧下跌。因此,除非经济数据明确显示关税的破坏性影响,否则市场可能继续保持观望。”
美国北光(Northlight)资产管理首席投资官扎卡雷利(Chris Zaccarelli)也表示:“尽管股票估值偏高,但只要经济持续扩张,失业率保持低位,人们就会继续消费,经济飞轮将持续产生更高利润,这是推动股价上涨的引擎。”
不过,美国投资咨询公司NDR的报告称,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正逐渐清晰。6月核心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0.7%,为近两年来最高水平。该月家具家电、服装和娱乐用品价格显著上涨,部分被汽车价格下跌抵消。剔除二手车和卡车后,核心消费品价格较前月上涨0.3%,为2023年3月以来最大月度涨幅。
牛津经济研究院美国副主任经济学家皮尔斯(Michael Pearce)警告:“如果8月1日威胁的额外关税成为现实,价格上涨将加剧,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将冲击短期消费。”他预计,未来几个月价格将“进一步大幅上涨”,短期内将带来更多压力,但2026年前情况可能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