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七年光阴,足以让一粒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七年变革,亦能让一家老牌药企褪去沉疴,重焕生机。自2018年加入辽宁方大集团实施混改以来,东北制药以破冰之勇打破体制壁垒,以弄潮之姿拥抱市场蓝海。从机制僵化到活力奔涌,从传统制造到创新驱动,东北制药用七年时光书写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坚守:
民生小药片,托起大民生
在沈阳东北大药房,一个不起眼的“民生小药片专柜”前,对乙酰氨基酚片2.00元/板、维生素C片1.60元/瓶的标签格外醒目。“感冒发烧、头疼脑热,家里常备点维C、退烧药,就认这个柜台的药,便宜管用还踏实。”一位老沈阳人的朴实话语,道出了几代人对东北制药的深切信赖。
这份信赖,源于东北制药对“良心药”始终如一的品质坚守。一场国际公认严苛的“飞行检查”——美国FDA膳食补充剂现场检查,在东北制药悄然进行。没有预先通知,检查官深入产品生产线、仓储物流等各个点位。“他们对清洁度的要求极为严格。”原料质量部部长魏艳回忆,“检查官对清洁后的设备要求开盖检查,并借助强光手电探看。”最终,东北制药凭借数年如一日构建的严密质量管控体系和洁净生产环境,赢得了检察官的高度认可,以“零缺陷项”通过检查,拿到国际高端市场的通行证。这份对质量的极致追求,正是“两元药片”金字招牌的坚实根基。
从保障民生的低价小药片,到远销海外的中英文包装产品、保健品序列,再到智能化生产线全流程管控,东北制药用“硬实力”守护着民生承诺。
“药价能低,公益投入绝不缩水!”东北制药党委书记王新鹏介绍,七年来,东北制药在辽宁方大集团“党建为魂”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始终坚持“五个符合”发展原则,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及抗疫救灾等社会捐赠,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良药匠心来,健康千万家”的温暖承诺。
,破茧蝶变绘新卷 奋楫扬帆正当时)
激活:员工当主角,决策听民声
混改带来的深刻变化,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上尤为凸显。“建议在转化前部屋面至甲醇尾气环保装置检修平台增设固定爬梯,方便员工检修也能消除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样一条来自基层的建议,通过公司内部高效运转的BPM流程系统,直达决策层案头,并迅速被采纳落地。
“在东北制药,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翁。”加入辽宁方大集团后,来自一线的合理化建议层出不穷。仅去年一年,就收到1345条建议,其中900多条被采纳实施。103分厂厂长杨文锋感慨道:“以前碰上堵点、难点,员工是带着‘问题’找领导,现在大家是带着‘方案’找领导。”今年上半年,该分厂采纳员工建议实施的小改小革就有30多项,既提升了效率,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公司不仅畅通建言通道,让员工的“金点子”变成企业发展的“金豆子”,更构建了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近三年,累计为员工兑现采购降本、销售增量、小改小革等各类创新提奖2700余万元。一颗螺丝钉的优化、一项流程的精简都成为创效的源泉,混改带来的体制机制变革,彻底激活了员工“我要干”的热情。
体制的“松绑”带来了效率的飞跃。每天清晨,一场雷打不动的“产销衔接会”在30分钟内高效完成,生产、销售、物流负责人快速疏通堵点;而关乎公司重大利益的合同审批流程,则可能在BPM系统中被反复“驳回”。
“加入方大集团后,我们全面导入集团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起全流程风险防控机制。对于重大合同,法务、财务等职能部门会对付款条款进行极限式风险排查,确保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东北制药总经理蔡永刚表示,“这种该快则快,该严则严的管理方式,正是方大集团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东北制药的生动实践。”
七年间,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该快的快”到“该严的严”,一场关于效能与活力的化学反应在东北制药深化混改的过程中已然完成。混改,改的是机制,更是人心。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