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邵伟 发自长沙 七月骄阳似火,湖南长沙各区县(市)的运动场馆也迎来最热闹的时光。篮球场上,小球员们运球、传球、跃起投篮,动作流畅且充满活力;室内泳池中,孩子们在清澈的碧波中划出一条条欢快的水线;羽毛球场馆里,击球声清脆如歌,奔跑声与欢笑声交织……场馆内外,处处是孩子们尽情挥洒汗水、绽放笑容的身影。这一幕幕场景,正是长沙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缩影。
长沙市政府将儿童权利置于城市空间重塑的重要位置,在暑假期间,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公共运动场馆和开展体育项目免费培训活动。全市341所中小学室内体育馆、公共游泳馆及社区健身点等,在特定时段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为确保安全,场馆均设置防滑地面,一些场馆还配备清凉饮水点、急救包,还有专业教练进行现场指导。
长沙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共场馆向孩子们敞开大门,是为城市未来主人铺设健康跑道,也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切实行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园地。
“这里比家里好玩多了,我想天天来!”正在篮球场上奔跑的小男孩乐乐兴奋地说。运动的快乐,正是城市空间服务于儿童最生动的注脚。在游泳馆外等候的家长刘先生,脸上笑容洋溢:“以前暑假孩子总窝在家里玩电子产品。现在好了,家门口就能放心运动。”
从“管理思维”转向“服务思维”,长沙此举正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扎实一步。开放的场馆如城市伸展的臂弯,让儿童友好触手可及。“儿童友好,并非仅停留于游乐设施的增设,更在于城市空间与治理理念的深层变革,主动为孩子们提供平等、安全、丰富的身心成长土壤。”长沙市妇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