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千年古方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创始人
2025-07-12 02:16:23
0
九师白杨市职工群众参加“太极展演·全民健身”活动(资料图片)。 朱昌华 摄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的学生为石河子第十一小学学生讲解中草药知识(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优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彤彤

“走,逛夜市去!”

7月的夏夜,夜市是人们消暑的好去处,七师天北新区中央公园这个夜市有点儿不一样。

走进夜市,艾草的清香混合着中药茶饮的甘醇扑面而来。

退休职工李建国正跟着医师学习八段锦,他的老伴则在体验耳穴压豆,小孙子举着刚买的中药香囊兴奋地跑来跑去。

“以前觉得中医就是熬汤药、扎针灸,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花样!”李建国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兵团职工群众对中医药的新认知。

在兵团,中医药正以更鲜活、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融入职工群众的日常,书写着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发展篇章。

从“病了才找中医”到“日常离不开中医”的观念变化

“王医生,我这肩膀疼得抬不起来,您给看看是不是肩周炎又犯了?”一大早,七师一三〇团中医馆里就挤满了前来就诊的职工群众。中医馆康复科医师王玉凤一边询问病情,一边熟练地为患者推拿。不一会儿,原本愁眉苦脸的一名患者就舒展了眉头说道:“现在我舒服多了,还是中医推拿管用!”

这样的场景,在兵团一些团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随着兵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养成了“小病找中医”的习惯。目前,兵团团场中医馆建设覆盖率已达100%,可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连队卫生室有672个,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使用率达到92.87%。

在七师胡杨河市,“1个中医院总院+1个分院+29个团场中医馆+N个连队国医堂、国医阁”的三级体系,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中医药服务。

兵团卫健委中医处处长周孝勇介绍,今年1月,兵团卫健委会同兵团发改委、财政局和医保局印发了《加快推进兵团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构建“1+5+7”的中医院建设体系,即:建1个三级兵团级高水平中医院、5个师市级二三级中医医院、7个县市级中医医院建设,力争到2030年实现兵团中医医院建设全覆盖。

目前,兵团已有11家中医医院、23家设立中医科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186个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所,187个团场中医馆和466个连队中医阁,构建起一张从城市到连队的健康守护网。

中医药服务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从治疗向预防、养生延伸。

十三师红星医院的治未病科里,医师们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经络检测等设备,为亚健康人群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以前总觉得没病就不用看医生,现在才知道中医的‘治未病’这么重要。”正在做穴位埋线的患者李女士说。她因为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不适,通过三个疗程的中医调理,症状明显改善。

医疗机构推出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深受职工群众欢迎。兵团医院中医科的“24节气贴”成了抢手货,每逢节气,科室门口就排起长队;奎屯中医院的中药代茶饮免费供应点,总能吸引不少职工驻足品尝;十三师的“冬病夏治”三伏贴活动,每年服务群众超过8000人次……这些服务让中医药从“病了才找”变成了“日常离不开”。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创新”的发展之路

“感谢中国医生,我的膝盖终于不疼了!”

7月2日至6日,兵团医院的中医专家团队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开展中医药健康科普和宣传演示活动,通过推拿、耳穴压豆、杵针疗法、火龙罐等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为当地华人华侨和民众提供特色中医药服务,尤其是针对当地常见关节疼痛、失眠等病症运用了个性化中医干预方案。

63岁的阿利汉被骨性关节炎折磨了15年,经过推拿、杵针等中医疗法治疗后,多年的疼痛明显缓解。他激动地向兵团医院的中医专家竖起大拇指。这是兵团中医药走出国门的生动写照,也是兵团中医药协同创新发展的缩影。

在国内,“组团式”援疆为兵团中医药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连续9年派出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12名专家支援兵团,他们不仅在临床一线服务患者,更通过举办讲座、现场示教、病例讨论等方式培养本地人才。浙江省中医院派驻兵团石河子医院、石河子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兵团中医医院)的专家团队,除了日常诊疗,还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三年内为兵团培养50名中医骨干……

中西医协同在临床诊疗中成效显著。兵团医院创新中西医协调发展,在全院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让广大患者得到优质的中医服务,逐渐在失眠、疼痛、中医脾胃病、中医肺病等方面,做出特色,得到患者广泛好评。

在兵团,老一辈中医药人才正通过各种方式,将毕生所学传递给新一代的中医人。目前,兵团拥有全国名中医3人,继承人12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兵团名中医20人,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10个,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

除此以外,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开设中医学专业,今年9月将迎来首批新生,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让队伍不断壮大。

科研与临床的协同让古老中医药焕发新生机。兵团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推广的国家级非遗“杵针疗法”,在治疗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取得突破;十三师红星医院建立的“医防融合慢病管理平台”,将中医体质辨识与大数据结合,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使规范管理率提升10%。

从“药房药柜”到“文化生活”的魅力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在张仲景中医文化馆,讲解员指着一株黄芪标本问。“是小草!”“是药材!”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个位于十三师新星市的文化馆,不仅展示了300多种中药材标本,还通过互动体验、动画演示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了解中医药知识。

中医药文化正以更丰富的形式走进职工群众生活。

兵团奎屯中医院组织的“中医夜市”成了网红打卡地,艾烟袅袅中,市民们排着长队体验杵针疗法的神奇;药膳区里,中医向市民介绍茶饮的不同功效;八段锦教学区中,老老少少随着白衣医者舒展筋骨。

大爷阿卜杜刚体验完虎符铜砭刮痧,摸着通红的肩背直呼痛快:“比三片止痛药还管用!”人群中,小姑娘古丽娜孜捧着草药香囊仔细嗅闻,她的母亲正认真记录中医师讲解的儿童健脾推拿手法。

在这里,群众可以体验艾灸、贴敷,品尝中药茶饮,学习八段锦,甚至能让名中医现场“把脉问诊”。

“这个夜市太有意义了,我家孩子现在知道枸杞、红枣都是中药,还会提醒我少熬夜呢。”市民王女士说。

社区和连队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十三师的“中医大讲堂”每周走进一个连队,医师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中医药知识,现场演示针灸、拔罐等技法。在火箭农场,医师李娟教大家用生姜、花椒泡脚调理失眠,这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很快在连队传开。“我们就是想通过简单易学的方法,让更多职工群众了解中医这项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李娟说。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还搭上了新媒体的快车。兵团医院的抖音账号发布的“杵针疗法”短视频,在各大平台转发;兵团奎屯中医院的“杏林红”志愿服务队通过直播讲解中医养生知识,吸引了大量粉丝;十三师红星医院的医护人员自编自导的“八段锦健身操”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兵团医院中医科推出的“熬夜自救指南”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文中推荐的滋肾水降心火套餐成了年轻人的“养生新宠”。“还是老祖宗懂我们,这个耳穴压豆比褪黑素好用多了。”网友“王哪儿跑”在评论区留言说。

中医药不仅是医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传承。

在兵团,中医药正从药房药柜走进职工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随着“1+5+7”中医药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多创新实践的开展,兵团中医药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40分钟扫描20公里裂缝无处遁... 来源:江南晚报  车顶的激光测控器如“智慧听诊器”精准捕捉路面的细微病害,车头的摄像头则似“电子眼”...
2名中国游客身亡!驻泰使馆紧急... 7月23日(星期三)农历六月廿九图丨冶金虎 青原望雪中国驻泰使馆提醒在泰中国公民注意防范强降雨天气 ...
北京地铁“时光列车”再启程 (来源:千龙网)昨天(22日),北京地铁“时光列车”再次启程,至8月31日开始新一轮运营周期。此次上...
深惠两地实现电子印章跨区域互信...   本报讯(许创业 马玮珣)近日,从广东省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深...
立足茶产业特色 探索全链条提升 □ 黄小军 刘振华  2024年以来,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南涧县”)先行先试,立足地方特...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英伟... 7月23日消息,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道指涨0.4%,纳指跌0.39%,标普500指数涨0.06...
双星名人注射鞋厂因安全生产问题... 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官网行政处罚公示获悉,青岛双星...
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山东公司兰陵... 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白新鑫 通讯员 苏飞 自进入7月以来,山东省...
中国代表在安理会驳斥美方在南海... 转自:新华社新华社联合国7月22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22日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多边主义与和...
以国际合作共促蓝碳发展   本报讯(记者 李青)7月18日至19日,2025海南蓝碳论坛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举办。该论坛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