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夏季高温,此时人人都应注意保护心脏,年过50岁的人和心脏病患者尤其要做好自我防护,给心血管降温。
不要猛回头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高的情况,需重视。
建议:生活中不要做“猛回头”动作,尤其是颈动脉狭窄或有斑块的人,以免意外发生。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毛球、打篮球、突然起床等,血压不稳的人更要小心。
保证水充足
夏季,身体的水分会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
建议: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更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
注意温差别太大
若室内空调温度太低,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尤其是入伏后的“桑拿天”,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8℃为宜;同时,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以便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晨练别太早
清晨人体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液黏稠度上升,从而增加了发病可能。
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这个时段进行锻炼。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必须外出时,注意防晒,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
饮食要清淡
天气热,人的食欲下降,因此夏季饮食宜清淡,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建议:日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作息要规律
夏季昼长夜短,加上天气闷热,人们常常睡不好,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隐患。
建议:每晚应保证七八个小时睡眠。晚上少运动,防止体温过高影响入睡;睡前1.5小时洗澡,水温不要太低;睡觉时关掉卧室里所有可能散发热量的电器、拔掉插座。
□王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