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元微利的“类水生意”,为何让农夫山泉、蜜雪冰城贴身肉搏?
创始人
2025-07-13 20:26:56
0

文 | 娱乐资本论 亚娜

烈日炎炎之下,饱受争议的冰杯又火了一把。

“是我颠了吗?山姆新品上了农夫山泉冰块”、“山姆这个新品你是认真的吗?”

近日,#山姆2公斤冰块卖22.8元#冲上微博热搜,有消费者反映这款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定价过高,并将其称为“冰杯刺客”,冻2公斤冰块需要4瓶500ml的农夫山泉瓶装水,相当于每瓶水售价约为5.7元。

但亦有另一派声音认为,“明码标价也不是卖天价,属于合理范围”“ 比买水冻冰块省事,且自己冻不出这么不规则的冰块,这种冰块确实融化的更慢。”

引发争议意味着,冰杯行业正在加速普及,被记入更多年轻人的日常购物清单中。

在农夫山泉的官方介绍中提到,该冰杯主打“纯透食用冰”,经过洁净过滤消杀后的杭州千岛湖水源,采用24-32小时的超低速缓冻凝结工艺制成。相比流水冰工艺冰块,在相同条件下,该产品的融化速度降低约20%,且冰晶纯透,适合专业品酒、微醺调饮、自制冷饮等多种场景。

早在去年,农夫山泉就开始在便利店渠道铺设冰杯产品,售价3元,规格为160g/杯。今年,这款冰杯产品在部分零售渠道以搭售形式推出:买一瓶农夫山泉的果汁,加1元就可获一个冰杯。

除了农夫山泉外,COSTCO、盒马鲜生、饿了么、奥乐齐,也都做上了冰杯的生意。其中,盒马冰杯系列商品今年6月同比增长30%,咖啡冰杯同比增幅达60%;饿了么6月中旬数据显示,冰杯下单量相较去年已实现翻番。

此外,罗森、711、便利蜂等便利店DIY冰饮、调酒,更是在社交媒体上经久不衰的话题;蜜雪冰城、古茗、书亦烧仙草等品牌的1元冰杯,也成了新茶饮赛道的爆款引流单品。

在这一轮的冰杯热潮中,谁将是最大赢家?

剁椒Spicy制表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杭州白领王富贵今年夏天以来,几乎每天都要在外卖平台购入冰杯,“1元能买杯500ml带冰的水,这性价比要比瓶装水更划算,搭配浓缩咖啡液和公司免费的饮用水,实现了冰咖啡自由”。

除了咖啡之外,他还试过放入茶包做DIY冷泡茶,喝腻了就倒入些许牛奶,一杯自制无植脂末奶茶就做好了。变着花样DIY各种冰杯调饮,为王富贵繁琐的职场工作中增添了些许心灵安慰,“马上能在公司开个奶茶铺子了”,身边不少同事都跟着王富贵做起了DIY冷饮。

将7-11便利店的小熊咖啡冰杯中加入711自营椰子水,就制成了一杯冰椰拿铁,成本在15.1元,其中小熊咖啡冰杯价格为8.9元,711椰子水价格6.2元。

“冰杯+威士忌/伏特加+饮料”作为便利店微醺万能特调公式,DIY出打工人下班微醺特调鸡尾酒。

图注:某广东711店内贴的DIY饮品清单

当代年轻人买冰杯,正在像买瓶装水般丝滑,社交媒体平台上源源不断的“冰杯+万物”DIY冰饮分享帖成为了催化剂,冰杯正在从功能性向社交符号转变。

茶饮品牌带头开卷价格,更是将冰杯单价从6元以上降至1元,降低消费门槛。

农夫山泉冰杯的做法便更聪明。今年以来农夫山泉在部分渠道开展“购买一瓶NFC果汁或水溶C系列,仅需加1元就能获得一个农夫山泉冰杯”的促销活动,品牌冰杯更是在社媒走红,网友晒出的名为“加州落日”自调冰饮,就是在农夫山泉冰杯中加入了血橙味水溶C,高级感拉满。

同时,30分钟速达的即时配送便利性,成为吸引更多消费者下单购买冰杯的主要因素。

行业人士分析称,“冰品需冷藏冷冻,需要更快的配送时效。即时零售与冰品冰饮可谓‘天作之合’。”

据饿了么6月中旬数据显示,冰杯下单量相较去年已实现翻番。饿了么今年还延续了“冰冰保”服务,消费者如遇到冰品送达时化冻融化或不冰的情况,15分钟内均可申请退款。

大量低价冰杯出现的另一级,是风味化和高端化产品的快速涌现。

从风味上来看,咖啡风味冰杯成为年轻人新宠。

711、罗森推出的小熊咖啡冰杯,成为新晋网红爆款,而蜜桃、青柠、葡萄等水果味冰杯则满足了年轻人尝鲜的需求。

盒马冰品研发采购发现,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可塑性强的冰杯商品。

例如,相比咸柠冰杯只能搭配汽水,咖啡冰杯就可以配各种口味的牛奶、果汁,甚至还可以搭配茶、冰淇淋、椰子水等等。而果汁冰杯则还可以用来配酒,消费者可以很轻松地给自己做一杯夏日特调,这也是口味冰杯近两年备受消费者欢迎的原因。

全家便利店推出的MBTI人格冰杯,通过“E人专享”“I人勿扰”等标签化设计,引发了不少收集爱好者的争相抢购。

乳业两大巨头蒙牛和伊利也强势入局了这场冰杯之战,依托成熟供应链强势入局,推出风味冰杯以及冰+系列,进一步抢占冰杯市场份额。

其中,伊利优酸乳-嚼柠檬果汁饮品表现尤为突出,较去年同期增幅高达493%。

冰杯这一概念最早源于日韩,根据前瞻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一年冰杯的销量就高达 25.7 亿杯,比瓶装水卖得都好。在将冰美式注入血液的韩国市场,冰杯更是全年都备受欢迎的爆品。

在日韩之外,泰国市场的冰杯则靠着高颜值出圈,在社交媒体上,泰国711推出的高颜值冰杯更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追随,“国内有这些的话,谁还买那些奶茶店的饮料啊”,一位网友如是评价。

冰极川主理人李凡曾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回国之后他发现国内消费市场对冰杯也有着一定需求,“平日里点外卖、在家招待客人时我也会在外卖平台上买现成冰杯。”2022年开始,电影宣发行业出身的李凡开始跨行投身冰杯事业。

但最开始做冰杯市场的时候,中国人对冰块的消费观念还未被培养起来,一些便利店渠道的流通情况并不理想,零售渠道商们对于冰杯的积极性也整体不高。“尽管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讲解,他们依旧不太认可为什么会有人花钱买这个东西。”最终,李凡选择了从一些高尔夫会所、酒吧等高端场所做起。

相较于日韩冰杯市场,当前国内冰杯仍然处于初期阶段。仍有不少消费者对为一杯冰块付费而不解,明明在家就可以自制冰块,成本也不高,为何要花四五块买一个冰杯?而关于家用制冰和工业制冰的区别,长期以来也是抱有争议的话题。

一方面,家用制冰机的痛点在于没法解决一些即时需求。此前李凡也尝试买过不从两三百到两三万不等价位的制冰机,但大部分制冰机都需要提前规划,如选择提前制冰放到冰箱冷藏的话,又容易遇到窜味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家自制的冰块普遍成色泛白且极易融化。“之所以冰箱里做出来的冰会泛白,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没有及时排除导致的,所以普遍融化的也比较快。工业制冰通常是让冰块缓慢冻结,并给到一定的压力,将温度控制在合适的区间让气泡慢慢排出,所以制出来的冰块也比较透明。”李凡向剁椒Spicy解释道。

此外,二者差别还在于冰块纯度。通常来说家用制冰的电导率在100μS/cm以内,在经过净水器过滤之后能降到最低20-30μS/cm,但工业制造的超透纯冰块标准对水质要求电导率在2μS/cm以下。

作为从业者,李凡的感知是,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经销商主动找上门合作,一些头部品牌也主动伸来了代工合作的橄榄枝。

目前冰极川的整体销售额也在近两年翻了5-6倍至300万左右。冰马仕的年销售额从去年约2300万元,今年预计翻番至5000万元。

冰杯作为季节性显著的需求品,存在着明显的商业短板,多数冰杯企业的经营都面临着“半年饱和、半年闲置”的困境,冰杯销售期在南方为8-10个月,在北方仅约6个月。

为应对这一季节性因素,不少冰杯企业都将大本营都扎在了南方市场。

创建于北京的老牌食用冰企业冰马仕为了控制运输半径,就将大本营搬到了南京。冰极川则是扎根于广西南宁,“广西地区相对来说天热的时间较长,这也是我们的一种地域优势。”李凡表示。

食用冰杯是一门“类水”的生意,与矿泉水行业的发展路径类似。但食用冰的制作成本要更高,利润更薄,并非一本万利的生意。

纵观市面上兜售的冰杯类型,分为机器制冰和人工凿冰(立方冰、冰球)两类。如,冰极川的冰杯主要分为两款,一款机器制冰价格定在3元,另一款品质更优手工切割冰块定价在3.5元。“为了节省成本现在基本上头部企业都放弃了手工切割冰块,选择了成本更低的机制冰块。” 李凡表示。

冰杯的原料成本中,一方面来自水源,这部分成本相对占比较低,农夫山泉和冰极川主打的纯透冰块系列产品例外。对冰块纯度的要求越高,则意味着对水质要求也更高,废水率在理想情况下能控制在7:3。“如果控制的不理想,一吨的水只能制成500公斤冰块,另外500公斤只能当成废水排掉,因为废水里面含杂质较多,无法再次进行入口食用。”李凡说。

另一方面,食用冰杯的主要成本集中在包材和冷链两大环节。

有制冰业内人士透露,冰杯成本最高的环节为包装材料。冰杯的杯子不同于普通饮料的PET材质,一是要确保耐低温,保证在-18℃到-20℃的长期低温下,不会裂开。二是保证耐高温,比如制作咖啡冰杯,要保证滚烫的咖啡液挨到杯壁不会融化。因此,冰杯对包装材料的要求比较高。

同时,冰杯上面还要配备热收缩膜,且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健康安全无毒,可回收可降解。

此外,制冰机的采购、维护和能耗等也是成本高点。过去,大型商用制冰机多采购斯科茨曼、弗格森、日本星崎等全球品牌设备。但作为精密仪器,制冰机长时间在低温环境运行,很容易出现零部件的损坏。

对于纯制冰厂来说,本质上,冰杯是一门薄利的生意,主要通过规模化效应实现盈利。

“在成本控制较好的情况下,现阶段在国内冰杯的利润率在10%-18%。” 李凡告诉剁椒Spicy。

冰马仕总经理司大进也表示,单杯利润0.1元已是行业现状。具体而言一个售价3元左右的冰杯,包材成本约0.7元,运输成本0.2元—0.3元,此外还有工厂的水电、人工、固定资产折旧等运营成本,利润微乎其微。

整体来说,冰杯这门生意是依靠规模效应的微利生意。

对于制冰企业来说,除了广泛铺设经销商网络,为一些大品牌代工也是制冰企业取得规模利润的一大渠道。如冰马仕就为蒙牛、宏宝莱、佑康、饿了么代工冰杯,冰极川也表示,有不少头部品牌主动上门寻求代工事宜,但最终受限于自身产能问题未能达成合作。

在整个冰杯行业上下游中,最大利益所得者并非食用制冰企业。

当前食用冰市场可分为三大梯队:

以农夫山泉、伊利、蒙牛等消费品企业,主要通过自产及代工结合的模式;

以盒马、饿了么、美团等为代表的即时零售平台,主打“半小时达”履约场景,以及以罗森、711、全家为代表的便利店渠道,二者多采用代工模式;

以冰力达、冰马仕、冰极限、冰极川为代表的区域食用冰生产企业,坐拥整个制冰供应链的生产销售能力,多数依托长三角供应链服务于本地便利店、茶饮、酒吧等客户。

在司大进看来,未来冰杯市场将呈现“专业制冰厂做规模、饮料商做品牌、渠道商做场景”的分工。

毋庸置疑的是,现有入局玩家中,农夫山泉、蒙牛、伊利等头部消费品企业在冰杯这门生意中占据绝对上风。

关键之处就在于,这些企业的利润点并不在冰杯本身。坐拥雪糕生产线的伊利,冻品经销网络是其巨大优势。

“但伊利冰杯是为了卷价格战,其利润率并不是很高。”李凡表示,“农夫山泉做冰杯的利润点在于通过冰杯来推动旗下饮料品类的动销。”

农夫山泉手握强大的经销商网络,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当前还未构建起冷冻行业的经销网络,农夫山泉的产品要进入到便利店,需要借助其他品牌的冰柜展示。

在头部消费品牌、渠道们发起冰杯价格战之下,食用制冰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李凡认为,当前冰杯的价格被卷到了不太合理的价位,合理范围内,冰杯的单价应该稳定在3-4块之间。

司大进也认为,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短期看,低价策略快速教育了市场,推动消费习惯养成,扩大了行业规模。但长期看,过度压缩利润可能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因成本压力退出,甚至牺牲质量。

“我们更倾向于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降本,而非低价竞争,保持行业健康发展。”

冰杯市场的本质是“场景生意”,赢家不一定是卖冰最多者,而是最能以冰为媒介,撬动消费生态的整合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喜马拉雅怎么配音赚钱 ,喜马拉...   喜马拉雅是一个大家可以在上面听到一些日常我们可能是用眼睛看的书,在上面我们可以用听的,也可以听一...
银行股再度刷屏 基金增配逻辑持...   在红利主题基金密集申报、入市的背景下,低配叠加基金季度换仓让银行股再度刷屏,银行股正成为公募选股...
大学录取通知书查收攻略来了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大学录取通知书查收攻略来了 四川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投诉保险公司打哪个电话?保险公...   现在保险公司越来越多,人们的保险意识也是非常强的,现在社会保险是非常复杂的,尽管意识再强也难免会...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天津、福建、湖北等地密切联系实际,一体推进深学、细查、真改...
二手车是先过户还是先退保险? ...   现在买二手车的人越来越多了,买二手车就会遇到问题,买二手车不比新车,二手车要过户还有退保险,新车...
最低还款好还是分期好?想要划算...   如今,很多人在网上贷款,或是使用信用卡消费后,不可避免遇到最低还款和分期还款怎么选择,相信是很多...
说说我的问题吧,我是个厨师,3... 说说我的问题吧,我是个厨师,30岁。谈了女朋友双方家长也都见过面奔着结婚去的?这不很简单吗?叫你女朋...
粤高速相关公司新增一项563.... (转自:快查一企业中标了)快查APP显示,粤高速相关公司广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14日发...
2022年小车保险怎么买最划算... 买车也算是人生大事中的一项了,因为有了车就可以不用再挤地铁挤公交。那么买了车以后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