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7月1日,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团体标准《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在重庆正式落地实施,对无堂食外卖全链条进行规范,涵盖“明厨亮灶”实时监控、30分钟精准配送、扫码追溯等12项食品安全信息等内容。该标准系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团体标准。
工人日报:无堂食外卖标准“烹饪”出精细化管理味道
无堂食外卖团体标准的诞生,可以说为数字时代的食品安全注入了一份坚实保障,从准入门槛、场所要求、加工制作、包装配送等六大环节构建起全方位监管体系,如要求商户亮出“明厨亮灶”的透明承诺、为餐盒贴上不可复原的食安封签、以配送时效的严格把控锁住食物的温度与鲜度等,通过全流程监管让外卖餐食的“美味”与“安全”紧密相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规范构建起了“视频监控+订单数据+配送轨迹”的三维天网,从而让每一份外卖在数字世界中拥有了可供追溯的“生命档案”,是以科技智慧精准切入监管痛点的积极探索。
然而,标准的生命力终究在于落地生根。此番团体标准虽具开创意义,其约束力却不及国家强制标准。因此,市场监管部门要确保监督执法力度不打折扣,网络平台亦需切实履责,确保商户信息真实透明。只有市场监管部门、网络平台、商家三方合力“掌勺”,才能让上述规范真正成为外卖食客们的一颗“定心丸”。
河南日报:无堂食外卖有标准更安全
为无堂食外卖制定严格标准,是规范其发展的基石。标准应涵盖店铺的选址、设施、卫生条件、食材采购与储存、加工流程等各个环节。明确的选址要求,可避免店铺设在环境恶劣之处;严格的设施标准,能保障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与卫生;规范的卫生条件,让消费者对用餐环境放心;清晰的食材采购与储存、加工流程标准,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质量。只有建立起全面、细致的标准体系,才能让无堂食外卖有章可循、健康发展。
强有力的监管,是保障无堂食外卖安全的关键。此前,一些地方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骑手协同治理”模式就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摄像头全覆盖安装,让消费者能够直观看到食品加工过程,增强透明度;与外卖骑手建立信息交流联络群,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活动,鼓励骑手成为“吹哨人”,从而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同时,应压实外卖平台与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方的责任。外卖平台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桥梁,应对入驻商家进行严格审核与监督;聚集区管理方则应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确保区内店铺符合相关标准。
湖南日报:无堂食外卖标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从企业准入门槛、经营场所要求、食品加工制作规范、配送环节管理以及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职责等多个方面,对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填补了行业监管空白。
在企业准入方面,标准明确无堂食外卖商户须具备食品经营许可、“明厨亮灶”等基础资质,并建立数字化食安追溯系统。这就意味着,那些没有资质的“黑作坊”将被拒之门外。在经营场所上,要求商家具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加工场所,且场所布局合理,视频能上网公示食品加工过程。这样一来,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实时监督商家的食品加工操作,让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对于网络餐饮服务平台,标准也明确了其职责。平台需严格审查登记经营者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保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场所等许可信息真实,配合监管部门数字化监管数据需求,提供平台数据对接技术支持。这一“平台共治”思路,充分发挥了平台在监管中的作用,让监管更加高效、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