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辽宁省长海县“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山海夏凉畅游辽宁”2025夏游辽宁消费季暨大连长山群岛国际海钓季在长海盛大启幕。图为游客展示海钓季期间收获的大鱼。长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 | 杜壮 王晓涛
在我国,多数县域传统产业占比逾七成,且产品附加值偏低,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动县域经济从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优先的内涵式发展路径转型,已成为突破资源环境瓶颈、优化产业生态体系的必然选择。
7月23日,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的《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认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表现特征。其中,新型工业化是核心驱动力,新型城镇化是重要战略支点,乡村全面振兴是重要保障,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
制造业是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核心贡献源
《研究》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域工业体量显著提升,工业主体蓬勃发展。2023年,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超20万亿元,占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23.6万家,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47.8%,县域仍然承担着工业生产的主要经济功能。
菱镁是辽宁海城的优势资源,但一段时间内,没有完全摆脱开采无序、加工粗放、污染突出的问题,优势资源没有转化为优势产业。近年来,海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高质量推进菱镁行业专项整治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攻坚战,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八个一”发展模式,通过采取一矿一出口一计量、强化源头管控、差异化分配指标、正向激励等措施,初步实现了从矿山乱采到集约高效、从高耗能污染到绿色智能、从原料输出到全产业链的华丽转身。如今,菱镁行业产值增速达9.5%,制品价格总体上涨11.5%,优化了传统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从资源到产业,从粗放至精细,海城菱镁正以全新姿态,实现从“资源优势”到“产业胜势”的跨越。辽宁省鞍山市委常委、海城市委书记陆荐援表示,作为传统工业大县,海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上还存在短板不足。近年来,海城瞄准低空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产业建链强链,2024年新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赛迪顾问副总裁、赛迪方略总经理兼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看来,县域发展下一步增长的发力点就是要推动县域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以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传统产业
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县域产业仍存在结构偏传统、发展质效不高、要素支撑较弱等问题。《研究》指出,2024年,县域制造业上市企业占比前三的行业为化工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约占县域制造业上市企业总量的1/3。
百强县是科技创新的“试验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域的40%。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县域经济具有更鲜明的地方特色优势,未来仍需注重发展一批消费品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既要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在传统产业中,也应推动消费品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可对其有所忽视。对于所谓的中低端企业,要帮助其提升技术含量、改进质量、丰富产品种类,不应盲目让其退出市场,不能简单对中低端企业采取关停措施而使其退出。”
山东荣成正在通过技术改造与数字化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山东省威海市委常委、荣成市委书记徐明表示,目前,荣成市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正在培育更多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打造电子信息的“三个百亿”产业集群。
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务院研究室原副主任尹成杰表示,推进城乡融合与城市提质更新,需首先从产业着手、从县域县城切入。根据分类,我国县城共分为五大类:一是大城市周边县城,二是专业功能突出的县城,三是农产品主产区县城,四是生态功能区县城,五是转型发展县城。
近年来,我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总量逐年增长,占全国的40%,尤其涌现出一批产业发展迅速、城乡融合能力突出的县,如百强县、千亿县。据统计,2023年,我国千亿县为59个,2024年增至62个。这62个千亿县以占全国1.3%的陆地面积,贡献了全国7.8%的地区生产总值,综合实力强劲。
尹成杰认为,这些产业强县、产业强镇的鲜明特征在于现代产业实力强劲、县城承载融合能力突出,已成为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县域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呈现鲜明的差异化特征,其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的确定选择依赖于各自的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
《研究》指出,县域区域功能发展特征明显,“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县域高质量发展。除超强县、千亿县外,大城市周边县、陆地边境县、沿海县、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文旅名县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迅速发展。其中,沿海县三次产业蓬勃发展,依托海洋资源和港口设施,逐渐向高技术、高效能和高质量“三高”产业快速转型。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四川简阳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深化区域协作,依托多重叠加的战略优势,简阳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传统产业在协同发展中转型升级。
湖南长沙县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域,依托开放平台,强化国际合作,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长沙国际贸易港,大力拓展非洲等海外市场,2024年对非贸易增长132.1%。长沙县既拓展了传统产业的国际市场渠道,又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余德彪表示,经济发展始终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推动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产业结构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其核心还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