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从南昌回老家,中途在高速服务区充个电,顺便吃顿饭,一点都不耽误时间。”7月6日,市民张嘉伟驾驶新能源汽车从南昌市区前往永修县探亲,在南昌北高速服务区的超充站,仅用20分钟就将电量从30%充至80%。这一幕,正是南昌构建全域覆盖、智慧高效充电网络的生动缩影。
随着南昌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解决以往新能源汽车车主“找桩难、排队慢、时间长”的难题,近年来,我市通过建设高质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织牢、织密充电网,让新能源汽车车主告别“电量焦虑”,以获得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减少车主出行顾虑。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投运公共充电站211座、公共充电桩667个,实现了充电站的县乡全覆盖及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快充全覆盖,为新能源汽车畅行提供坚实保障。
□洪观新闻记者 刘冕 实习生 蒋榕
城区中的“快捷”桩
7月8日,新能源车主陈明驾车缓缓驶入南昌红谷滩车网互动超级充电示范站。插入充电枪仅10分钟后,车辆电量从15%跃升至80%。“以前充满要几个小时,现在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继续跑200公里。”他惊喜地说。
据了解,该示范站坐落于南昌市枫生快速路、前湖大道快速路、南一环、西一环的交界处,占地面积达5818平方米,共精心规划建成了36个充放电车位,是江西省内首座集“光储充放检调”一体化的全要素示范站,于今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其按照“一站四区”的创新规划理念,科学划分为新型充电技术示范区、车网互动示范区、光储充示范区、综合服务区,每个区域都独具特色且功能强大,共同构建起一个智能化、多元化的绿色低碳充电服务生态系统。
充电桩作为民生设施,不仅要保障民众“能出门”,更能舒心、放心地出门。南昌红谷滩车网互动超级充电示范站的建成投运,不仅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环保的充电服务,有效解决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还通过深度整合“车、桩、站、网”等资源,为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多元负荷聚合参与市场交易提供实践基础。
“以前很少开新能源车出远门,总担心充电问题,没想到充电速度有这么快。”在南昌经开区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江西首个液冷超级充电站的充电效率给新能源车车主王明康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个液冷超级充电站最大输出功率达600kW,可为具备超充功能的新能源车提供高效充电服务,实现充电5分钟,最高续航300公里。”江西交投生态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飞说道。
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所在的西一环S49枫生快速路,是途经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区、红谷滩区的重要交通线。 2023年5月,江西首个600kW液冷超级充电站在此正式投入使用,该场站支持2超4快,可实现6辆车同时快速补电,且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据介绍,这里的充电桩不仅噪声小、易维护,也能够适应各种严苛恶劣环境,可大幅度缓解车主对新能源汽车续航和充电长的焦虑,享受舒适充电体验。
由此可见,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的缩短,既是南昌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生动缩影,也是在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办好民生实事,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
乡村中的“普及”桩
近日,新建区西山镇村民熊必江出门办事时发现新能源汽车的电力不足,“前面有一个国家电网的供电所,新加装了充电桩,可以去那里充电。”3分钟车程后,熊必江将车驶入国网南昌市新建区供电公司西山供电所,给车充上了电。
“这里快充比家里方便,半个小时就能充好,又高效又安全。”同样在此充电的还有住在周边的村民程琼品。2023年7月,西山供电所院内的空地上新建了4台电动汽车充电桩,之前村民们都是使用自家的充电桩给车辆充电,现在附近村民纷纷来到这里,刷个手机的时间,车辆就能充好电。
让熊先生、程女士等西山镇村民们倍感方便的西山供电所充电站,是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为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实现“县县有站、乡乡有桩”,在全省先期规划的134个供电所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之一,也是国网南昌供电公司首个完成建设并投运的供电所充电站。
为做好国家新能源下乡配套充电桩建设,国网南昌供电公司充分发挥属地供电所优势,盘活乡镇供电所、营业厅等资源,在国道、省道等车流量较大的周边供电所逐步建设充电设施,满足偏远乡镇、景区及城际、省际电动汽车出行需求。截至2025年5月底,国网南昌供电公司已建成乡镇充电站147座(包含4座高速充电站)、充电桩368根(其中直流桩330根,交流桩38根,直流快充桩占比约90%),于2024年年底实现“县县有站、乡乡有桩”全覆盖目标。
为积极响应国家“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我市还全力提升乡镇新能源汽车车主用电体验,力求做到让乡镇的居民也可以轻松地享受到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强、噪声少、能源费用低等优点。同时,结合各个偏远景区、乡镇的实际情况,在客流量、车流量较大的区域增设充电桩,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景区参观游览,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高速路上的“救急”桩
今年“五一”期间,南昌北服务区南区的停车广场里车流人流络绎不绝,记者注意到,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区设有5台充电桩、10把充电枪。虽然服务区整体车流量偏大,但充电桩仍有空位,车主基本不需要排队就可以充上电。
“以前开新能源车跑长途,最担心的就是续航和充电问题。现在好了,高速服务区的超充站越来越多,充电速度也快,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在该服务区,车主王女士成功为爱车充完电。
据南昌北服务区主任王慧介绍,今年“五一”期间,南昌北服务区的每日入区车流量接近万辆。尤其是福银高速通往福州方向,每日车流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服务区内充电桩的使用率更是接近95%。“主要的使用高峰期间是在中午的12点至3点,晚上的5点到9点钟之间。这里全部都是快充的充电桩,大概一辆车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充满继续行驶了。”王慧表示。
“我们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分批次对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设施进行扩建和升级。”江西交投畅行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昌境内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实现快充全覆盖,部分服务区还部署了480千瓦的超充桩,如鄱阳湖服务区、德兴服务区等。
近年来,秉持“桩站先行、适度超前”原则,国网江西电力公司分批次对78个服务区内充电设施进行扩建,累计新增充电枪1162把,在永修、宁都东等服务区建成集中式充电场站,并对47对高负荷服务区完成变压器增容改造。同时,为积极填补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间的充电设施空白,我省在车流量大的收费站配套建设充电站,构建“服务区+收费站”双节点互补布局。目前,全省所属高速服务区已建成1217个充电桩、1914把充电枪,其中自营充电枪1370把,提前7个月实现《江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30 年)》中“到2025年,每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的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不低于小型客车停车位的10%”的建设目标。
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超充站到乡村供电所的便民桩,我市正以“全域覆盖、智慧高效”的充电生态,为新能源汽车打通“最后一公里”。接下来,我市还将持续推进充电基础设施的普惠化建设,持续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市民创造更为便捷、高效、绿色的出行体验,“桩”点民众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