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蚌埠新闻网
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商城县原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淑娟女士,探讨乡村振兴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总有一些身影以破竹之势闯入公众视野,用创新与实践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答卷。商城县原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淑娟,这位90后返乡创业者,便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从电商新兵到行业先锋,她以一根丝瓜络为笔,以电商平台为纸,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破局:电商赋能,激活乡村沉睡资源
2016年,当杨淑娟放弃杭州的电商高薪,选择回到家乡商城县时,她心中便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让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面对乡村的衰落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她没有选择旁观,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
“我始终相信,乡村有着城市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杨淑娟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她敏锐地捕捉到了电商这一新兴业态的潜力,决定以电商为媒,打通农产品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从最初的初级农产品销售,到后来的三产融合式发展,杨淑娟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她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市场,发现丝瓜络这一看似普通的农产品,在国外市场却有着巨大的需求。于是,她试种了六十亩丝瓜络,并将原材料卖给韩国和日本的客户。没想到,这一尝试竟然大获成功,产品一个星期内便销售一空。这次经历让杨淑娟看到了电商赋能乡村产业的巨大潜力。
创新:三产融合,打造丝瓜络全产业链
杨淑娟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丝瓜络产品初获成功后,她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她带领团队开发出了60余种丝瓜络产品,涵盖清洁、文创、宠物用品等多个领域,成功破解了农产品同质化难题。
“我们不仅要卖产品,更要卖品牌、卖文化。”杨淑娟深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创新才能脱颖而出。她注重品牌化运营,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将丝瓜络产品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她还积极推动标准化生产,投入500万元建设生产线,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在杨淑娟的带领下,商城县原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逐渐形成了集种植、养殖、深加工、电商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公司年交易额超过1.2亿元,带动了全县传统企业和小型合作社的发展,累计培训了1500名电商人才,帮助开设了500余个网店。
担当:社会责任,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返乡创业者的代表,杨淑娟深知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她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注乡村的社会效益。她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事业,通过电商助农的方式,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贡献。”杨淑娟认为,年轻人要扎根乡土、找准差异化赛道、善用政策资源,保持长期主义心态。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理念,不仅带领乡亲们闯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谈到未来规划时,杨淑娟表示,她将继续延长产业链,拓展国际市场,通过跨境电商等方式,将中国的优质农产品推向世界。同时,她还将关注乡村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展望: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返乡创业者
杨淑娟的故事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个缩影。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浇灌着乡村的沃土。他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乡村振兴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产业升级;社会应给予返乡创业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杨淑娟的创业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她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她相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而她的故事,也将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