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成都国际班列连接境外城市已达123个
7月5日,一列满载TCL电子产品的“蓉欧速达”班列,缓缓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沿途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马拉,预计10天到达波兰工厂。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蓉欧速达”精品线路已开通成都至罗兹、成都至莫斯科、成都至明斯克三条路线。
紧扣“畅通道 促贸易 聚产业”高质量开放发展主线,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目前以成都国际班列为核心引擎,持续拓展国际物流通道、激活贸易创新动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亚蓉欧大通道织密国际物流网络
“当前,成都中欧班列正加快构建‘2+2+N’欧洲运输网络体系,巩固罗兹、蒂尔堡2大枢纽节点作用,打造马拉、杜伊斯堡2个区域分拨节点,通过‘欧洲通’模式探索在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区域拓展集散站点,并实现稳定的集散分拨。”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3月11日,成都二手车中亚班列首发;5月11日,首趟中亚公共班列发车;5月28日,首趟“蓉深港图定班列”发车;6月12日,亚蓉欧大通道“澜湄蓉”鲜果专列抵蓉;6月27日,中老泰混编图定班列正式开行;6月30日,“蓉欧非”铁海联运新通道再启航……除了加快构建欧洲运输网络外,今年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还增加了中亚、中非、中老等班列的开行。
据悉,2025年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新增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西班牙巴塞罗那、摩洛哥丹吉尔等5个境外城市,成都国际班列连接境外城市达123个。
为“川货蓉品”出海提供高效通道
成都国际班列凭借自身实力不断提升通道畅达能力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大洋物流亚蓉欧大通道临港集结中心堆场上,大洋物流西南区总经理陈建锋指着一批正在吊装的集装箱告诉记者:“这一批汽车配件、家用电器等高附加值货物,即将启程运输到明斯克,目前已实现了‘周周班’。”
近年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重点打造“又快又稳”的国际通道网络。持续拓展成都国际班列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通道网络。“蓉欧速达”明斯克班列实现了“周周班”,时效压缩至10天,较常态化线路时效提高30%,为川货出川、蓉品出海提供高效通道。
“这也是公司今年发运的第100列班列,同比增长49%,带动贸易额16亿元人民币。”融禾大洋副总经理王培峰表示。
今年5月,融禾临港投资公司与大洋物流合作成立成都融禾大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并充分利用青白江本土企业区位优势,稳定开行成都明斯克精品班列,持续强化亚蓉欧大通道门到门最后一公里等精细化服务。
港产贸协同构建产业生态圈
六七台大型的自动化注塑机依次排列。随着一桶桶的原材料被倒进料桶内,再经过注塑、脱模等一系列操作,一个个标准化的电视机背板便顺利“诞生”。7月4日,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标准厂房内,绵阳新洋科技电视背板加工基地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周晓东介绍,项目总投资5亿元,主要生产家电外部壳体、电视背板、显示器底座,重点为已落地的TCL、康佳等智能电器链主企业提供配套。“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本月底正式投产。按照现在的生产能力,预计每个月可生产显示器后壳6万套、电视机后壳4—5万套。”
今年以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以临港制造、临港贸易为重点,加快项目主体引进,完善开放产业配套,促进产业不断集聚。
据悉,今年以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聚焦智能家电、电动工具、扫地机器人等班列客户资源,新增落地绵阳新洋、TCL大屏电视、香港昕豪、美展厨业等项目。“下一步,我们将推进‘班列+外贸提质行动’,着力培育冷链、大宗矿产品、整车、其他大宗商品、进口消费品等临港国际贸易产业,持续创新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打造进口肉类、粮油、榴莲、大宗矿产等单品贸易集散中心。推进‘通道+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吸引和推动更多跨境企业利用国际班列运输优势重塑供应链体系,围绕国际铁路通道在境内外布局生产基地。”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上述负责人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丹
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