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稿件详情
7月4日,记者从深圳市福田区投资促进局获悉,近年来,深圳市福田区持续加码外资引育与稳企工作,积极释放“政策红利”信号,不断创新服务,致力打造“外资首选地”,成为国际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图为来自瑞士的高校代表在深圳福田区考察调研。(资料图片)数据显示,当前福田区拥有1.75万家外资企业,第九批市级跨国公司总部认定申报企业5家,居全市首位。今年1-5月,福田区新设外资企业1039家,同比增长28.91%,占全市新设外资企业的23.57%。
图为深圳福田区举办的政策宣讲会。今年3月,福田区外商服务站正式揭牌运营,加快构建“1+10+N”外商服务网络体系,让外资企业在福田扎根发展、安心经营。截至目前,外商服务站已累计完成咨询服务126件,服务外商523人次,举办政策宣讲、投融资交流等活动8场,深度服务外资企业超50家。
图为深圳福田中心城区一角。(资料图片)“作为外商进驻福田的重要窗口,外商服务站打造一站式优质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匹配、落地咨询等全周期服务。”福田区外商服务站外联主管徐铄介绍,外商服务站配备活动厅、会议室等空间,为外商提供业务洽谈、政策咨询场地。在这里,外商可获取涵盖投资考察、资源对接、政策咨询、诉求解决、商事服务、生活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外商服务站还提供外商在深高频办理的涉外服务事项清单,涵盖企业设立、税务处理等,同步配备5G视频导办服务,协助外商通过语音或视频方式,实时连线福田行政服务大厅及各职能部门,咨询业务办理流程、解决疑难问题,从而打破沟通壁垒,助力外商与政府各职能部门“零距离”对接。
徐铄表示,为助力外资企业稳健发展,外商服务站还全力搭建高效信息交互平台,针对企业发展难题,持续开展系列专场活动。已开展英国企业代表团、瑞士西北应用大学商学院代表团等考察调研活动,对外展现福田区产业发展布局和优势,并邀请本土企业对接交流,促进供应链、投资方等资源匹配;举办福田区外资政策与跨境人才服务宣讲会、投融资交流会——大湾区科技企业专场活动等,聚焦外资政策解读、跨境产业创新、人才服务、产融协同等核心议题,构建政企资联动平台,搭建企业与投资方对接通道,生动诠释外资企业“落地即融入”的服务生态。
伦敦发展促进署华南区副总裁黎喻表示,福田区的服务效率与产业生态令人印象深刻,接下来她准备将参与考察调研的经历纳入全球推广案例,对外展示深圳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成果和经验。
“福田区的营商环境位于整个深圳市的第一梯队,有很好的政策优惠及服务。”深圳市真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刘诗微说,“我们之前对人才类、个税类政策的认识较模糊,经过参加福田区组织的交流学习活动,我们对政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以外商服务站为支点,福田区正积极构建“1+10+N”外资服务生态圈,打造“三级联动、全域覆盖”的外资服务网络。也即以1个区级外商服务站为核心,联动10个街道服务分站点与N个外资总部楼宇,重点围绕金融、科技、总部经济等外资企业集聚区,布局N级“家门口服务点”。目前,福田区已建成6个街道服务点,今年将实现10个街道全覆盖。
福田区不仅是深圳市中心城区,且与香港仅一河之隔,拥有构筑吸引外资的“强磁场”的显著区位优势。坐落在福田区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一制度性开放平台,更成为驱动深港协同发展的核心跨境枢纽,当前,这里已集聚了亚马逊创新中心(深圳)有限公司、西门子能源深圳创新中心、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等知名外资研发中心机构。
近年来,福田区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增强吸引外资的“软资源”优势。今年以来,福田区继3月发布《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核心区三年(2025—2027年)工作方案》,明确“提升外籍人士生活工作便利化水平、打造一个覆盖全域的外资服务生态圈、集聚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等66项具体举措之后,4月出炉《福田区打造“出海福地”任务书(2025—2027年)》,提出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福田区还持续升级人才政策,推出福田英才荟4.0政策及《2025年新启程教育科技人才“五福礼包”》,落地实施《河套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并建成全省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让人才支持更加精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