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由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两部分组成,具体分为政府战略储备、企业义务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的三个层次。政府战略储备由国家直接控制和管理,企业义务储备由法律规定的企业承担,而企业商业储备则由市场自主管理。
2025年以来,随着央企和民企在石油商业储备领域共同发力,该体系建设正取得长足进步,将更加完善,民企在该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能源安全的“生力军”。
凝聚共识,加强石油商业储备
在央企方面,今年2月11日,中国石油成立中石油(北京)商业储备油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42.1亿元,致力于推动原油储备库建设和炼化业务升级,提高国家原油商业储备能力。2月19日,中海油成立中海油石油商业储备(雄安)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8亿元,着眼于雄安新区的未来发展及大榭商储项目的推进,计划助推当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
在民营方面,近日,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商业储备分会成立大会在济南举行,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当选为主任单位。会议指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保障对石油储备提出更高要求。民营企业凭借机制灵活、效率优先的优势,可通过参与商业储备填补国家战略缺口,将成为维护能源安全的“生力军”。
全联石油业商会秘书长马莉表示,商业储备分会成立,丰富了全联石油业商会服务民营企业的平台矩阵,未来将吸引更多民营企业聚焦商业储备事业、助力商业储备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多元化储备体系建设贡献民营企业智慧与力量。
“凝聚共识是发展的基石,商业储备分会成立,既是民营企业主动融入国家能源安全大局的生动实践,也标志着民企参与商业储备事业从分散探索迈向制度化、协同化、规范化实践阶段。”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化工与材料委员会主席、东明石化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李湘平表示,商业储备分会必须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要服务大局、勇担使命、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商业储备分会要聚焦国家需求、找准发展突破口,强化协同创新、搭建政企沟通桥梁,提升行业效能、创新储备发展模式。
李湘平指出,未来10年将是商业储备向民企开放的“蓝海十年”,商业储备分会要全力打通民企参与路径、推进创新实践、服务行业生态,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商业储备分会成立,是响应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民营企业主动融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服务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新当选商业储备分会主任委员,东明石化党委副书记、董事范建民表示,未来,商业储备分会将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为使命,紧紧围绕“坚持政策协同、坚持平台赋能、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标杆”,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并助力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和生产经营库存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实物储备、产能储备和其他储备方式相结合的油气储备体系,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体系建设中勇挑重担,在推动商业储备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民企担当。
推动油气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石油的高依存度及地缘政治风险,要求通过商业储备增强安全保障,降低经济风险。鉴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1.9%,且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导致供需波动加剧,商业储备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有效补充国家战略储备,进而降低经济运行风险。
商业储备符合国家能源法及“十四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可提升储备体系及行业整合。在能源法中,国家已明确将能源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而“十四五”规划更强调了完善储备体系的重要性。通过成立专业化公司来整合行业资源,不仅能够提高储运效率,还能进一步推动油气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有媒体报道称,当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已突破5亿桶,相当于90天净进口量的安全线。这个数字背后是独具特色的“商业储备+战略储备+企业周转”三级体系,其中民营储油设施占比达到37%,形成政府与市场协同保障机制。
“从国际经验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储备体系,包括政府储备、机构储备和企业储备。”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学者管清友认为,中国民企拥有很大的储备空间,而且是现成的,如果能够抓住时机,把信誉好、实力强的民营油企纳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能够起到节约时间、双管齐下的作用,管理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商业石油储备在调节市场方面能够发挥更为灵活的效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柏强认为,我国应该加快商业石油储备的建设速度,规模至少应该大于国家战略储备,但也应该按照我国的国情、制度、财力等客观情况,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上一篇:参观国家安全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