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最终变成现实?
创始人
2025-07-06 21:00:30
0

转自:中国吉林网

  7月5日,新民大街核心地标建筑——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正式开放。两天内,所有时段的票瞬间售罄,每日接待量超过万人。

  “我去年年末来长春旅游的时候,这里还没有一点博物馆的影子。这个博物馆是怎么这么快就建起来的呢?”站在这座博物馆前,来自沈阳的游客刘女士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刘女士的这个疑问,可能也出现在许多游客的脑海中。

  中国吉林网对话伪满皇宫博物院学术研究部主任王昊,听他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场和时间的“赛跑”

  一座博物馆,历经“从无到有”的变化,成为长春新的地标——从谋划到开馆,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王昊说,尽管提升工程在2024年就已正式定案启动,但长春日报社旧址改造工程的真正动工,是从今年2月底才开始的。

  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4月15日,布展团队进场实测;4月30日,开启实际布展……直至开馆,布展周期仅两个月。

  “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堪称‘前所未有的挑战’!”王昊感慨。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在提升工程中,布展与建筑施工交叉进行。在多工种的同步作业中,各种难题纷至沓来——施工会带来扬尘,而布展需要在无尘环境下进行。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他们想出了各种应对措施,比如张贴宣绒布、再覆塑料布,以保障施工、布展的同步进行。就这样,时间被压缩到了极限。

  为确保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全市多部门协同,24小时推进工作。从基层施工人员到设计者、领导,开会至深夜、工作连轴转是常态。全市多部门的协同作战,最终让这座建筑在短时间内实现焕新。

  一场和空间的“较劲”

  这座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新地标,用60天的极限攻坚交出了答卷。

  正如王昊所说:“每个展柜背后都是多部门的深夜会议,我们希望用现代语言让历史可感可触。”

  走进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游客无不被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化氛围感染。

  布展中,处处可见设计者的巧思。面对原建筑3.2米低矮层高的局限,设计团队用灯光聚焦、新媒体装置与艺术品互动等手段,把空间束缚彻底打破。

  入口处,“未来大厅”的穹顶投影与"丰碑大厅"的长春解放纪念碑负空间造型形成呼应,纵向轴线串联起“一条街、一座城、一群人”的叙事脉络。从抗联英烈群像到长白山瀑布的数字艺术呈现,多元展陈手法既致敬历史,又通过电子屏、互动装置等满足年轻观众需求,让老建筑成为讲述近代长春的“立体教科书”。

  目前,博物馆策划了《新民更新》《长春故事:城市近代史简史》《长春时间:长春日报记录下的当代长春》《城市之光——先生北上》《长春非遗》五大基础展陈,系统讲述了长春城市发展各历史时期的历史,凝聚核心文化价值,营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文化表达和价值传播生态。此外,还设置了特别临展《古都对话》,集中展示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北京、南京、杭州七大古都的城市历史演变与重要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中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故事。

  一场和流量的“博弈”

  作为新民大街的重要地标,这座博物馆,发挥着重要的会客、集散及街区入口作用。

  一边是火爆的观览需求,一边是游客的观览体验,如何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另一道难题。

  王昊介绍,为了避免博物馆客流量过大、影响游客观感,博物馆虽然免费开放,但坚持实名预约制,并通过分流,保障参观体验。

  而预约的方式也很简单:游客仅需通过关注“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完成预约、获取讲解等服务。

  根据介绍,未来,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会一直采取预约参观的方式,此后,还可能接入长春文旅统一入口,采取“限流不设限”的模式,在延续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公益属性基础上,通过流量调控,避免体验打折,同步实现文化传播与观众服务的双重目标,成为展现长春近代历史的重要窗口。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摄影 殷维 罗浩 李煦 蒋盛松

  摄制 马瑞

  初审:郭龙  复审:郭帅终审:张彦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东威海虐狗事件后续 山东威海虐狗事件后续山东威海虐狗事件后续... 山东威海虐狗事件后续 展开 这件事看出来我们中...
博越车上的音效均衡器怎么调整,... 博越车上的音效均衡器怎么调整,音乐才能好听首先需要一个专业修改过的高音质U盘,比普通歌的音质要高6倍...
天涯明月刀、太白用什么心法和石... 天涯明月刀、太白用什么心法和石头、非土豪!现在60级用的归翘、严师、白刃。 太白的主要属性是洞察和力...
华帝抽油烟机i字头和e字头产品... 华帝抽油烟机i字头和e字头产品那个好华帝抽油烟机i字头和e字头产品那个好e好,i是网上型号,e是实体...
竹笛伴我 四十载 转自:衢州日报  厉向军  搬家数次,许多旧物已离我而去,这支竹笛如影随形,伴我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雨历...
从绰尔河到西辽河的千钧之诺 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记者  霍晓庆  高敏娜  2025年6月30日,内蒙古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
我区420家企业享受研发投入后... 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7月6日讯  (记者  白莲)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自治区科技厅日前会同财政厅...
兴证全球基金杨世进:秉持缓进之...   很会学、很谦虚、成绩好,是为“三好”。同事称赞道,在长达十五年的投研生涯中,兴证全球基金杨世进始...
个人账户余额可跨省转账   三湘都市报7月6日讯 在湖南工作的参保职工,可以给外省的家人转账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了。记者刚刚从湖...
蜈蚣坝伏击战:大青山铭记的烽火... 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记者  宋爽  通讯员  陈艳平   夏风拂过蜈蚣坝顶,一块沉静的石碑吸引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