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阶段志愿填报将于7月27日至28日进行
省教育考试院:切勿依赖AI填报工具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江苏省2025年高考第一阶段志愿填报已于昨日截止,7月27日至28日将进行第二阶段志愿填报,包括普通类专科批次志愿(含定向培养军士志愿)、体育类专科批次志愿和艺术类专科批次志愿。凡第一阶段未被录取且符合条件的考生均可填报。志愿填报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用好平行志愿?面对海量院校与专业信息,考生和家长如何科学规划?
务必了解报考院校相关要求
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在填报志愿前,考生须提前了解我省高考招生政策,认真查阅2025计划专刊中的有关内容及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观看省教育考试院制作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片。考生要根据报考科类、院校专业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及本人的高考成绩、体检结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慎重选择志愿,认真填报,对自己所填志愿的准确性负责。
省教育考试院高校招生处副处长马彪表示,不同院校(专业)的报考要求不尽相同,考生务必分批次、分专业考试类型从官方渠道,比如《江苏招生考试招生计划专刊(2025)》《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资料汇编》《2025年报考指南——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百问》等,查阅院校和专业的招生计划,并仔细阅读有关招生章程(招生简章)、有关说明等,或咨询招生院校,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专业)的有关要求,避免因单科成绩、身体条件、政治面貌、外语语种等不符合招生院校的报考要求被院校退档。
体育类、艺术类各批次分别使用体育类专业省统考成绩、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成绩、艺术类专业校考成绩或戏曲类省际联考成绩录取,其中艺术类校考专业还要求考生的省统考成绩合格(即“双合格”)。
省教育考试院高校招生处普高二科科长余淘提醒,考生要保管好自己的系统账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千万不要告知他人,防止志愿被篡改。建议考生尽可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降低被退档的可能性。
避免平行志愿几大误区
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规定的录取批次中,考生可以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逻辑顺序的院校志愿。平行志愿模式虽已实施多年,但少数考生及家长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对一些关键问题存在误解。比如,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退档;认为平行志愿被退档后,还能补投到后面的志愿;认为即使成绩较低,只要把心仪的院校专业组填得靠前,就会被优先投档等。
省教育考试院高校招生处普高一科科长陈晶表示,平行志愿投档是根据考生投档成绩,按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对考生进行检索。当计算机检索到某位考生时,首先检索考生所填的第一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如符合投档条件,档案随即投到该院校专业组,如果不符合,再检索第二个院校专业组,以此类推。可见,在投档时,平行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
教育部规定,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允许院校按不超过105%的比例调取考生档案。因此,如果考生的成绩偏低又专业不服从调剂、体检结果或单科成绩不符合要求等,有可能被退档。
平行志愿被退档后,还能补投到后面的志愿吗?陈晶表示,各批次平行志愿只进行一轮投档,投档一经完成,无论档案是否投出,均视为考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志愿投档机会。考生档案投到某院校专业组后,如遇到所报专业招生名额已满又不服从专业调剂、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中规定的体检、成绩要求等情况,会被院校退档。退档后,考生的档案不再补投到该批次平行志愿后续的其他院校专业组,考生只能参加征求志愿填报,如错过征求志愿的投档机会,只能参加下一批次投档。
面对考生和家长认为“即使成绩较低,只要把心仪的院校专业组填得靠前,就会被优先投档”这一误区,陈晶表示,平行志愿根据考生成绩,在省控线上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对考生进行检索。也就是说,未完成上一个高分考生的第1—40个志愿检索、投档过程,就不会对下一个低分考生进行检索、投档;上一个高分考生的最后一个志愿将优先于下一个低分考生的第1个志愿进行投档。
AI填报仅供参考切勿依赖
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很多考生和家长会借助AI工具。目前的AI填报志愿产品,主要依据过往几年的公开信息,通过大数据进行概率预测。这些产品确实能节省考生和家长搜集信息的时间,减少重复性、数据性劳动,显著提升志愿填报的效率。
然而,AI填报志愿产品局限性同样不容忽视。AI的可靠性高度依赖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与完整性;AI无法针对每位考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做出个性化评判;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部分AI辅助报考平台需付费使用,收费标准不规范。
AI填报志愿产品是可供参考的工具,但并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建议考生和家长做好信息对比、核实与筛选,充分发挥其优势,规避潜在风险。
面对海量院校与专业信息,考生和家长常常陷入迷茫,如何在繁杂信息中科学规划志愿?马彪介绍,今年教育部已开通2025年“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考生可登录注册后免费使用。该系统基于招生、就业、调查、测评等大数据,结合深度专业和职业解读,为考生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心理测评、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从国家需求、个人兴趣特长以及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等三个维度考虑,简单来讲就是国家要什么人、你能干什么、学校教什么。”马彪表示。
上一篇:清风扬帆青年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