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28日,18位来自俄罗斯客人,应邀到贵州参加“走进茅台”活动,拉开本年度全球高净值客户到访茅台核心产区序幕。
据悉,作为茅台为全球重要市场“茅友”定制的升级版“回厂游”,“走进茅台”IP将在今年进一步强化。通过邀请海外“茅友”亲身感受茅台生产工艺、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触摸贵州丰富多彩的山川风物,全向提升国际市场消费客群对茅台的认识、认同和喜爱。
从可见、可知到可感、可控,“走进茅台”为俄罗斯经销商、渠道商打造一条打通品牌与消费者内心的链路,将见闻转化为市场砝码。
定制逻辑,“走进茅台”分“三步走”
2025年1月,茅台集团高层制定从出口到出海再到国际化的“三步走”路径,为茅台与国际接轨规划清晰步骤。而升级后的“走进茅台”也划分出“三步走”逻辑:从走进,到理解,到输出。
据了解,海外消费者对茅台酒最好奇的部分就在酿造工艺。俄罗斯“明朝”餐厅总经理雅科夫列夫·谢尔盖告诉“茅台时空”,咨询茅台酒的消费者往往具有一定的烈酒专业知识,有些人就会向他提问茅台酒酿造工艺知识。
此行首站进入茅台酒厂内部参观车间,首先丰富海外经销商、渠道商认知,以眼见之景提供一手资料。在制酒车间,工人们忙碌的工作景象打动了梅尔林公司批发销售经理纳扎罗夫·米哈伊尔,他说,这是他所见过的最具规模与秩序的酿酒车间,远超以往参观过的酒厂。
阿列克谢·比奇科夫是俄罗斯当地酒类零售连锁店负责人,在游览完中国酒文化城及茅酒之源后,他认为其中的历史线条清晰,由此可系统性了解茅台背后的深厚文化。
从眼睛到大脑,俄罗斯“茅友”真正开始理解茅台。
“一部分人工操作的工艺步骤,一定是茅台酿造工艺从历史传统中保留下来的,工人拴丝带非常有趣,能让人看见茅台工艺的历史,也让人感觉到这瓶酒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俄罗斯著名酒类杂志《葡萄酒周刊》主编斯米尔诺夫·亚历山大在体验包装工艺拴丝带后说道。
回国后,亚历山大也将为茅台酒撰写报道,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转化为茅台在俄罗斯消费市场的吸引力。
从走进的趣味,到理解的默契,再到输出的力量,整场活动形成完整三步完整链路,满足俄罗斯消费者核心需求,层层递进茅台酒的出海叙事。
文明对话,品牌出海实现双向奔赴
俄罗斯,中国的友好邻邦,茅台重要的海外市场,与贵州同样深谙食物发酵之道,为世界风味宝库贡献了伏特加、黑面包、鱼子酱等代表性食物。
茅台酒,与伏特加有类似的烈性气质,却诞生自贵州的偏僻河谷,在出厂前,需要经过五年时间淬炼,它的热烈来自环境的细密影响。
当俄罗斯“茅友”们相聚在“茅台雅宴”,谢尔盖从嘉宾席转移到舞台上,展示鸡尾酒调制手艺,在一表演中,他在手法上增加了许多细节把控,“因为茅台酒本身就是一款充满细节的酒,只有充满细节的调制方法能与之匹配。”
双向奔赴,是俄罗斯“茅友”谢尔盖通过一场调酒表演为茅台表达感谢,也是茅台在出海110年后,将海外“茅友”请来家里做客。
梅尔林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赵梦然深耕俄罗斯市场多年,他将自己定义为茅台与海外市场之间的沟通桥梁。
活动中,多名嘉宾向赵梦然传达良好的反馈,在项目整体性与细节中感受到亲切与尊重。
茅台的国际化思考有自己的温度——不仅是要把产品卖出去,也不仅是让茅台被更多海外消费者知晓,更是要在国际舞台具有真正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从“三步走”逻辑,到品牌情绪价值,茅台以酒为媒,在带领海外“茅友”走进茅台时循序渐进实现双向奔赴的文明对话。深度挖掘内容及建立场景后,“走进茅台”系列活动让海外“茅友”真正走进茅台,重塑认知,以自体经验为茅台出海叙事开枝散叶。
从伏特加走进白酒,“酒,始于智者,后世循之,以之成礼,以之养老,以之成欢”的共识得以香飘世界。
来源:茅台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