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医学界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补”出来的悲剧,这些增高误区家长千万别碰!
撰文丨肖小燕
近日,一则关于“家长盲目补钙致11岁女孩骨骺线闭合”和“女孩服激素增高药身高定格137cm”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据报道,一名11岁女孩在医学检查中被确认身高为137cm,而骨龄检测结果却显示其骨龄已达15岁,骨骺线基本闭合。这意味着她的身高增长潜力已近乎耗尽,未来很可能无法突破140cm。
令人痛心的是,造成这一不可逆后果的主要原因,竟是家长为了让孩子“长高”而购买的来路不明“增高药”。 经调查分析,这些所谓的“特效药”被非法添加了性激素。正是这些外源性激素,导致了女孩骨龄严重超前,提前透支了宝贵的生长空间。
“我们只是想让她再长高一点……”新闻中家长的悔恨道出了盲目干预的悲剧根源。这一事件再次将虚假增高药的危害以及科学身高管理的迫切性推到了公众面前。
增高药里的致命陷阱:
性激素≠生长激素
性激素与生长激素有着本质区别:生长激素作用于骨骺软骨细胞,促进软骨增殖,是真正延长生长时间、助力身高的正规治疗药物(需严格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性激素则是加速生长终结的“催熟剂”。
许多所谓“特效增高药”或“增高秘方”,为追求短期效果,不惜非法添加性激素(如雌激素或雄激素)。这类激素确实能短暂加速身高增长,却会以毁灭性的代价换取:
骨龄飞速进展:性激素强烈刺激骨骼成熟,骨骺软骨细胞加速分化、骨化,导致骨龄远超实际年龄。
骨骺提前闭合:生长板(骨骺线)是长骨生长的关键部位。性激素让这块“生长板”提前硬化、闭合,一旦闭合,身高增长便永久停止。
最终身高受损:虽然短期内可能比同龄人窜得高,但因生长周期被大大缩短,最终身高反而会显著低于其遗传潜力。
对于明确诊断为病理性矮小(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等符合严格医学适应症)的儿童,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是经批准的有效治疗手段。 然而,这绝非家长可以自行决定的“增高捷径”。要对病理学矮小儿童进行专业干预有着极其严格的前提和规范:
首先必须由专科医生通过详尽的检查(包括骨龄评估、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头颅MRI等)明确病因;再者,治疗的时机窗口至关重要,必须在骨骺闭合之前开始,且越早干预潜力越大;另外,整个治疗周期漫长,需要严格遵守医嘱用药,并定期复诊严密监测疗效、骨龄进展及药物安全性。此外,家长必须清醒认识到,生长激素治疗绝不是“想打就打”的,对于健康儿童或单纯因遗传、体质性发育延迟(晚长)导致的偏矮,是不推荐使用的。
何时该为孩子身高焦虑?
这些信号别忽视
当孩子的生长发育出现异常时,家长需要保持理性判断,通过科学评估而非主观焦虑来判断是否需要就医干预。若发现孩子身高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比如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2SD)或处于第3百分位以下,或者在班级中长期处于最矮的前1-3名,就需要引起重视。
另外生长速度的减缓也是一个重要信号,3岁至青春期前的儿童每年身高增长不足5厘米,或青春期女孩年增长低于6厘米、男孩低于7厘米,都提示可能存在生长问题。
除了绝对身高和生长速度,还需要关注孩子的生长是否符合遗传潜力。如果当前身高远低于根据父母身高计算的遗传靶身高范围下限,就值得进一步检查。骨龄评估同样重要,无论是骨龄明显超前(需警惕性早熟或外源性激素影响)还是落后实际年龄2岁以上(可能提示生长激素缺乏等问题),都需要专业评估。
此外,一些伴随症状也需要特别关注,比如第二性征过早出现(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或者青春期明显延迟(女孩13岁后、男孩14岁后仍无发育迹象)。慢性疾病如严重哮喘、肾病、胃肠道疾病、心脏病等,以及特殊面容或体态异常,也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当出现以上任一情况时,建议及时带孩子到儿童内分泌或生长发育专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
科学助力长高:打好生长“金三角”基础
在排除潜在疾病因素后,助力孩子健康长高,核心在于夯实营养、睡眠、运动这三大基础支柱,它们共同构成了自然生长的“金三角”。
均衡营养构成了孩子生长的物质基础。家长需要破除“补钙万能”的误区:钙对骨骼矿化必不可少,但仅靠大量补钙片无法直接增高,关键在于日常足量摄入(首选奶制品),过量反而有害。构建身体组织更依赖充足的优质蛋白质(肉蛋奶豆),它们如同“生长砖石”。维生素D对钙吸收和骨骼健康至关重要,主要靠日晒获取,不足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同时,锌、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营养素参与生长激素合成和骨骼发育,因此保证食物多样化是营养全面的核心。必须警惕高糖、高脂、过度加工的零食饮料,它们不仅阻碍营养吸收,其引发的肥胖还可能诱发性早熟,进而挤压宝贵的生长空间。
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则是生长激素释放的“黄金窗口期”。人体生长激素主要在深度睡眠中,尤其在夜间10点至凌晨2点间脉冲式大量分泌。因此,确保孩子获得足够睡眠时长(小学生9-10小时,初中生8-9小时)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至关重要。营造黑暗、安静、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能有效提升睡眠质量。
合理有效的运动是刺激骨骼生长的“良方”。纵向弹跳和拉伸类运动,如跳绳(强力推荐)、摸高跳、篮球、排球、游泳、引体向上、伸展体操等,能最有效地对骨骼施加纵向应力,刺激骨骺软骨细胞增殖。建议孩子每天进行至少30-60分钟达到微微出汗、心跳加快程度的中高强度运动。需特别注意,青春期前的孩子应避免过度负重训练(如举重),以防损伤未成熟的生长板(骨骺线)。
此外,一个轻松、充满关爱和支持的家庭氛围也不容忽视。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功能而间接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总结:
身高管理本质上是一场与生长时间窗的科学对话。 本文开头11岁女孩身高定格在137cm的悲剧,就是一记沉重的警钟:对身高的焦虑,绝不能通过盲目进补或轻信“神药”来解决。那些宣称“快速增高”“祖传秘方”的产品,往往暗藏着加速骨骼闭合的性激素陷阱,最终透支的是孩子本应有的未来。
真正的关爱,在于尊重生命生长的自然节律,在于日复一日地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均衡的营养、保障优质的睡眠、鼓励适宜的运动,并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当发现孩子的生长轨迹出现异常偏离时,请务必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儿科或内分泌科医生的帮助,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指导,切勿尝试网络偏方或来历不明的药物——孩子的身体健康,容不得任何一次错误的尝试。
(转自:医学界)
上一篇:《勇气》阅读题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