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指数悉数收阳,上证综指也重新收复到了五日均线的上方,只不过,与上周的放量三连阳不同,今天中小盘题材的“风头”盖过了大金融,军工和TMT领涨,银行板块继续调整,上周拉开序幕的券商板块也暂时处于休整……
人心思涨!对于近一周的这波上涨,我们看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猜测,就是接下来的大盘会不会复制去年9.24那一周的情形?有人会这么想并不奇怪,毕竟去年9.24突然发动的力度是空前的,令人至今记忆深刻。不过,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理性的对比仍然非常的重要,从三个角度来对比看,我认为和去年9.24的那一周有着较大的区别:
先看第一点,行情发动的催化点。去年9.24的行情,行情发动的催化点是政策上的强反转,对比之下,近一周的上涨并非政策上的强反转催化,更多是源自于美元指数持续走弱,国际风险事件(伊以冲突)暂时缓和后,配置型资金风偏的阶段性提升,以及受到一部分券商在香港获得了关键牌照事件的催化,交易型资金暂时找到了可以点燃的方向。
再看第二点,整个市场的换手率。通常来说,多大的换手率能够导致多陡峭的指数斜率,去年9.24的那一周,全A指数从1万亿,到1.5万亿,到超过2万亿,每天的成交量以50%以上的幅度逐日放大,由于当时的上证综指一度还在3000点下方,对应的总市值也只有70万亿左右,所以2万亿的成交量,形成了近3%的换手率,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级别的换手率,才使整个大盘产生了如此陡峭的斜率,对比目前,整个市场的换手率并不在一个数量级别上,上证综指的点位处在3400点上方,对应的总市值为100万亿,如果要形成同样的斜率,则需要配上更多的成交量,才能形成同等级别(3%)的换手率。
然后看第三点,期权市场的隐波。过去我们提过无数次,隐波表达的是期权市场对未来的看法,而不是对过去,所以升波升到一个level是很重要的。从历史上看,不论是2020.7.6大涨前,还是去年9.27大涨前,沪深300波动率指数都已经迈过了20的大关,当沪深300的波动率指数达到20以上后,表示期权市场资金预期斜率走陡的概率开始明显提升,对比目前,沪深300的波动率指数仅到15左右,隐波所处的水平也不在一个数量级别上,这一次的升波更多来自于极致低波后的一种均值回归,毕竟上周一的波动率指数实在太低了。
于是,对于整个指数层面,一个基本观点是3400点上方,大概率是一个慢牛的格局,很难形成快牛,而这个慢牛大概率主要是基于政策扶持呵护,同时机构增量(如保险资金)不断入市所致。对于近一周的上涨,更大的意义是使得上证等沪市指数确认掉了5月份的震荡平台,进入到了“进二退一”的阶段,不过深市的一部分指数(包括深成指、创业板指)目前还未突破去年10.8以来“一顶比一顶高”的格局,整个行情的演绎仍然是结构性的。
至于近一周上涨背后的买盘究竟是哪路资金?我想在上周三的文章《放量三连阳!信仰改变了吗?……》中,我也已经表达过了看法,如果用排除法来进行推敲,则背后的主力推手既不是融资盘,也不是神秘资金(十大老宽基ETF不仅没有净流入,反而出现了净流出),所以推测背后的一部分买盘可能是北向等配置盘的回流,一部分买盘则可能是交易型的机构资金。
上周五的晚上,我恰逢做客了一次第一财经的节目,从当下市场风格、资金面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分享,今天的最后,我还是老规矩,更多更详细的内容,就用一个视频的形式来呈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