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敢作善为,离不开往远处看的战略思维,离不开从眼下干的落实能力。
要往远处看。初学骑车者都听过一句经验之谈,“要想不摔倒,眼睛一定要往远处看。”但由于紧张,初学者们往往都会紧盯着前轮不放,非得骑得歪歪扭扭跌上几跤才能领会精髓。学会往远处看,不论骑车开车,还是做人做事,道理相通。往远处看,就是要学会抓住根本,学会战略思维。
往大处讲,看得远或近,可以决定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1938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十个月,正当亡国论、速胜论等或悲观消极或盲目乐观的思想烟尘弥漫在国民当中时,《论持久战》发表了,毛泽东同志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各方矛盾的基础上,做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终胜利属于中国”的科学论断,科学预见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拨开了笼罩在人们头上的迷雾,成为树立信心、指导抗战的纲领。这充分说明了看得越远,越可能作出正确决策,越可能取得斗争的最终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干事业、做工作,首先要学会从“国之大者”角度上考虑,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站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从干部视角讲,要学会结合实际看清发展远景,设立奋斗靶向标。刚参加工作的同志,要以适应工作,提升业务水平为目标;业务工作熟稔于心时,就要学会从单位整体思考局部工作的优化提升或创新突破;负责一方面工作之时,就要学会向四面八方极目远眺,既要看历史的经验,又要看前进的方向,还要看大局的站位,更要看规矩的要求。如何才能“看得远”,毛泽东同志曾讲过,要“打开脑筋”,“一个是读;一个是谈,多找干部、群众谈话,搞调查研究、群众路线,多与人谋;一个是想,不要光埋头于事务,要想点问题……”,就是要学习、调研和思考。
要从眼下干。还说骑车,就算一眼看到路尽头,手不握把,脚不踩蹬,除非要走下坡路,否则无论如何都无法到达目的地。“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961年,陈云到上海青浦农村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交换、比较、反复”,形成了三篇调研报告,《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报告标题即调研的结论和建议。在当时的困难形势下,陈云同志务实的作风、文风皆是奔着解决制约农村生产力的具体问题而去,把点上的问题吃透了、解决了,对促进落实调整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解决农业困难,改善农民生活,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这是梁家河干部群众对知青习近平的评价。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第一个跳进冰水里打井……就是要从一件件服务群众的具体事中磨炼初心,才能锤炼出“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信念。
从干部视角讲,要学会将手头一件件具体事高标准地干好。抓大不放小,由小处见大,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要坚定和“做不好、不想做”的错误想法作斗争。大多数同志的工作,都是负责一条一块,好似按部就班的多,但要做好工作,就要不怕重复,善于在重复中总结规律,改进提升。当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感到似乎与群众脱离开的时候,就要“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不要焦虑,只管去做。只要看得远,只要干得实,从推动解决一件件具体事,联想到还有哪些面上的工作没有做好,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就是实干实绩。
(作者为市政府研究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