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5 AI时代商业智能创新峰会在杭州举行。会上,新华社研究院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小企业数据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中小企业规模持续扩大,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全国登记在册企业突破6020万户,科技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贡献了10.9%的工业利润,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中小企业融资面临难题,需建立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仍存难点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信息透明度低、经营风险大等特点,在融资过程中面临难题。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亟待破解。
据悉,本次《报告》选取1001358家中、小型企业作为分析对象,样本群体覆盖86个二级行业。
《报告》显示,2024年,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样本企业融资存量规模达77615.02亿元,同比增长11.4%,但增速较上年放缓2.79%;增量方面,2024年新增融资规模为7940.14亿元,同比下降8.26%。
《报告》认为,这与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动、政策调整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分化等诸多因素有关。一方面,经济下行可能使金融机构在放贷时更加谨慎,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核;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等压力下,可能在融资决策上也更加审慎,或者其自身条件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标准。
国家战略产业融资高速增长
在诸多细分行业中,2024年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资提速之年,国家战略先导性产业融资增速呈高增长态势。这得益于,2024年6月央行等六部门出台文件为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提供了政策指引。
根据样本统计,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存量借贷融资规模为1444.55亿元。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则表现出融资加速特征,存量借贷融资同比增速分别为42.81%、32.83%。
《报告》指出,过去三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均保持20%以上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35%提升至50%,资金重点投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生物技术等重点产业,覆盖科技型、创新型、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逐渐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预计未来融资规模将长期保持高增长趋势。
2024年融资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既源于政策层面对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的定向支持,也与企业基于市场环境的融资策略调整相关。杭州微风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小企业数据研究院院长潘成挺表示,中小企业在压力中展现韧性,“融资方式的结构性转变,体现了产业结构升级与政策环境的持续互动效应。”
构建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
融资服务是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遵循“保总量、稳价格、调结构、提质效”的原则,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推进融资模式改革,建立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解决融资总量供给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报告》指出,2024年,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立,它健全了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可行路径,有利于推动加快形成以信用信息为基础的普惠融资服务体系。此外,财政部联合国家相关部委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引导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为更多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支持。
《报告》指出,在直接融资方面,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全国股转公司联合发布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综合服务行动计划,引导私募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资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助力专精特中小企业获得更多金融资源。
此外,AI技术与多维数据的融合也正在创造新解法。某股份制银行普惠金融领域专家指出,中小银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经营管理,已在营销拓客、线上服务、风控管理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为破解发展困局提供了新方向。可以预见,AI算法若能将企业隐性经营能力转化为显性信用价值,或将为中小企业突破传统融资壁垒提供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