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本报昆明5月22日电(记者徐鑫雨)21日,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与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古茶树资源状况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首次系统纳入广东、海南等非传统古茶树分布区的数据,同时对重庆、四川、湖北、浙江等已有省份的古茶树资源状况进行了细致更新。
《白皮书》显示,全国古茶树共有5645.74万株(含树龄不足百年的野生型茶树),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广东、湖北等地。其中占比最高的是云南,总计5494.67万株(含树龄不足百年的野生型茶树),占97.32%。
古茶树是国家珍贵的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随着古茶树资源调查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古茶树“家底”越发清晰,各地古茶保护管理方法不断丰富。贵州和云南探索地方立法创新,将伴生植被等生态要素纳入保护。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为代表,我国在古树保护领域形成的“中国方案”,为全球古树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方向。
据了解,《白皮书》将定期发布,通过建立年度动态增补机制,针对新发现的古茶树群落开展专项补录,持续完善古茶树数据,推动古茶树资源保护工作迈向新台阶。
上一篇:荣程新能助力绿色港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