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鑫元基金)
今日,伦敦现货黄金上破 3300 美元大关,又引起了市场广泛讨论。要知道,就在上周金价深度调整期间,社交平台上还流传着 “自从买了黄金,世界都和平了” 的调侃。这句略带自嘲的玩笑话,折射出近期黄金市场剧烈波动下投资者的复杂心态。
回顾开年以来黄金价格的走势,可谓扣人心弦。在今年的前四个月,金价曾屡屡创历史新高,并一度冲破3500美元/盎司,多品牌金饰价格也一度涨破1000元关口,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囤金、买金。5 月 7 日起,伦敦现货黄金从约 3430 美元/盎司持续下跌,最低至 3120 美元/盎司,相比年内高点跌超10%。
由于黄金具有“保值”“抗通胀”的特质,在社交平台上也经常被打上“安全”的资产标签,成为年轻人的理财新宠。
然而,近期市场的波动正在给年轻投资者敲响警钟,投资黄金并非稳赚赛道,理性投资、了解风险是投资之路上的必修课。
金价的影响因素
黄金作为一种传统的避险资产,其避险功能在历史上多次动荡时期得到过验证,但这并不等同于持有黄金便可规避所有风险。黄金本质上属于金融资产范畴,其价格波动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
美元指数: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与金价常呈反向关系。当美元指数走强,意味着美元相对其他货币更值钱,此时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对海外买家而言变得昂贵,需求下降,价格往往下跌。反之,若美元走弱,黄金对投资者吸引力增加,价格趋于上涨。
美债收益率:美债收益率上升,投资者倾向高收益的美债,减少黄金投资;收益率下降,黄金避险和保值属性凸显,吸引资金流入。此外,美债收益率波动反映经济预期,衰退预期下,收益率走低,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受青睐。
美元信用: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其信用状况与黄金价格呈负相关关系。当美国经济数据疲软、财政赤字扩大或债务违约风险上升时,美元信用受损,投资者通常会抛售美元资产转而配置黄金。
全球央行购金:近年来,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速,多个国家央行增加黄金储备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大规模购金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强化黄金避险属性,吸引更多投资者买入,支撑金价长期上涨。
整体而言,黄金价格的波动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相互交织、动态变化,使得黄金价格并非一成不变的“稳定锚”,那么在历史长河中,金价呈现出哪些波动特征。
黄金≠“安全”
从历史走势看,近60年间,黄金价格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周期:1968-1980年、1980-2000年、2000-2012年、2013-2015年、2016至今。
图:黄金价格历史走势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5.16,标的为伦敦金现货,历史走势不预示未来从整体表现来看,黄金价格呈现震荡向上的走势,年度波动以上涨居多。以近20年为例,黄金价格上涨的年份有14个,其中年度涨幅超过10%的年份有11个,年化收益率达8.85%,跑赢了多数大类资产,比如同期沪深300(7.30%)、标普500(8.16%)。
不过,历史上黄金曾经历多次较大幅度的回撤,比如在2013年,黄金价格跌去28.04%,以2011年的高点以及2015年的低点计算,最大回撤达到45%。若将视角放到近60年,黄金曾出现过20年的熊市(1980-2020),最大回撤达70%。(以上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12.31,历史走势不预示未来)
从历史数据与波动特征不难看出,黄金虽长期呈现震荡上行趋势,但其阶段性波动风险不容小觑。尽管黄金被广泛视为避险资产,但其本身并非低风险资产,具有较显著的波动性也意味着较高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需评估是否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
当下的黄金还值得投资吗?
回到当下行情中,近期黄金价格出现回调的因素主要有两点:
一是中美关税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地缘政治局势趋于缓和,市场避险情绪有所降温,削弱了黄金的避险需求;
二是美国4月CPI数据表现温和,使得市场对美联储大幅降息的预期降温,美元走强也对金价形成压制。
鑫元基金认为,从中长期视角出发,支撑黄金的基本逻辑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一方面,全球央行特别是中国持续购金,彰显其对黄金储备功能的重视;另一方面,财政扩张、长期通胀预期与地缘政治风险仍可能在未来重新激发市场对黄金的避险与保值属性的需求。
因此,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避免被短期情绪左右,关注黄金的长期投资价值,并客观认识黄金的波动特征,将黄金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投资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将黄金与股票、债券等资产进行合理搭配,以降低组合的整体风险。
——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